今年首批市管城市道路大修月底完工,北京站周边步行骑行不断线

崭新的沥青路面,鲜艳的自行车“红毯”,连续不断线的步道……北京站前,经过大修的道路平整干净,进一步提升了首都“迎宾门”的颜值。
图片
5月27日,北京站东街已完成大修改造,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路面平整度提升,道路标线更加清晰。 
今年,北京将“百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共计划开展17项大修工程。记者从市交通委、市城养中心获悉,目前首批大修工程已完成50.4万平方米,包括北京站东街等5项,预计本月底前完工,其余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并将于年底前全部完工。
北京站周边道路时隔21年再展新颜
北京站东街、西街,是许多铁路旅客进出站的必经之路,上一次道路大修,还要追溯到21年前。
“‘服役’期满,加上火车站周边交通繁忙,道路出现了沥青裂缝、骨料脱粒等病症,不仅影响行车体验,也不利于塑造首都‘迎宾门’的形象。”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高级工程师臧宏阳介绍,此次大修中,这些病害得到集中根治,重新“铺油”的路面平整干净,车辆行驶更加平稳。
图片
5月27日,北京站东街已完成大修改造。 
提升步行、骑行环境,是近年来北京大修工程关注的重点。“北京站东街是乘客来往北京站地区的重要通道,但该路段南侧华通停车场门前,近60米范围内无步道,主要原因是该处地下为停车场,道路挖掘破除作业受到限制。”北京市政集团三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严磊介绍,多年来,行人行经此处需借非机动车道通行,人车交织混行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初,北京站东街大修工程进入筹备实施阶段,市交通委牵头,联合属地、城管、交管及重点站区管委,多次与该地下停车场产权单位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对地下扰动,最终成功确定实施方案,用人工破拆代替机械作业,新建长60米、宽3.25米步道,面积达200余平方米,有效解决北京站东街步道不连续的问题。
图片
与此同时,站前道路重新施划的自行车“红毯”也进一步彰显骑行人路权。从崇文门地铁站到东二环,步行、骑行实现无断点。公交站台新增及完善无障碍10余处、补全缺失盲道千余平方米、新建二次过街1处……北京站区周边慢行系统全面提升,彰显首都门户窗口形象。
图片
17条老化道路今年提质升级
为进一步提高市管城市道路服务水平,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市交通委全面梳理管养设施,结合市民诉求、道路年限、路况水平等因素,将17条道路纳入今年市管城市道路大修计划。
臧宏阳介绍,今年大修道路按照养护规范选取超过设计使用寿命、路况指标在C级及以下的部分主、次干路。这些道路在繁重的交通荷载下超期“服役”,路面沥青已逐渐老化,开始出现路面开裂、骨料脱粒等病害,并持续向纵深发展、加速劣化。大修工程通过治理道路病害,整路段铣刨加铺、全面整治慢行系统等措施,实现同步提升技术状况、同步提升通行能力、同步提升慢行系统“三个提升”,将路况指标提至A级。
首批5项大修工程包括:北京站东街、北京站西街、朝阳北路(五环-区界)、松榆南路(东三环-东四环)、北五环辅路(顾庄过街桥-八达岭高速),工程共计新建、拓宽步道17处、1500余平方米,增设步道骑沿井34处,满足人行步道宽度至少1.5米的要求。同时,道路全线无障碍设施实现完善,新建步道坡化32处,公交站台坡化16处,保障残障人士出行。在具备条件的路口新建二次过街岛3个,实现大路口二次过街,减少行人过街安全隐患。
朝阳北路大修过程中,市城养中心了解到该路段长楹天街北侧步道损毁严重后,决定联合常营乡同步开展周边步道专项治理,共计更换损坏步道2500平方米,提升商区周边出行环境。同时,配合属地街道同步解决沿线积水、无人管养道路损坏严重问题,非机动车停放混乱等问题,将大修工程打造成民生工程。
东直门方庄周边道路年内大修
除了首批5项工程,年底前还将实施12项大修工程,包括:北苑路(安立路-北土城东路)、丰北路(丽泽桥东-大井西桥)、丰北路辅路(丽泽桥东-京石高速)、工人体育场南路、西大望路(朝阳公园南路-弘燕路)、万泉河辅路(肖家河桥北伸缩缝-北三环西路)、机场二通道辅路(东小井西口-焦庄桥)、东直门外大街、蒲黄榆路、右安门内大街、三里河路(西外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和方庄路。
记者从市城养中心获悉,由于城市道路日间通行需求大,为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根据交管部门审批,大修施工时间均安排在凌晨0时至5时,除去交通导行时间,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不足5小时。市城养中心克服有效施工时间短、夜间视线受限困难,加强工序设计、精细管理,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同时,施工中加强科技手段应用,通过高德智慧精灵和智慧锥桶,实时精准推送大修工程占路施工信息,由导航软件提前向用户预警并推送绕行方案。大修中推广使用新型环保净味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工程沥青旧料回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