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石榴花开 “童”心团圆

五月的夏季,天空湛蓝如洗,阳光分外灿烂。红宝石般的石榴花绽放在绿树丛中,芳香四溢,蜜蜂飞舞。万物葱茏,生机盎然,处处如诗如画。
“我是第一次离开家门来到兴义!”
“能参加这次研学活动,我太高兴了!”
笔山教育院里,几个孩子聚在一起,开心地交流着彼此的想法,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图片
欣喜的笑容。
5月24-26日,黔西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黔西南州教育局、黔西南州博物馆共同组织全州8个县(市)8所中小学校师生47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研学示范活动。先后参观黔西南州博物馆、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中华布依八音堂,听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沉浸式体验民族手工扎染、手绘“五旗五徽”,共同交流分享研学体会。
“大家参观的东汉铜车马等文物,充分说明了当时西南地区文化与中原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证据,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博物馆的讲解员娓娓细致地说道。
图片
铜车马。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走过时光隧道,穿越时空,近距离“探寻”历史,与文物对话。
沿着历史的足迹,师生们观赏了12000年前猫猫洞兴义人使用过的石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青铜器,东汉时期的抚琴俑、铜车马等珍贵文物,身临其境地感受夜郎时代的人文风情,领略汉代风采,领悟中华大地上不同文明彼此影响,交流互鉴的历史。
图片
聆听讲解。
“在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看到神奇的贵州龙鱼化石和海百合等,我不禁惊叹,原来几亿年前,黔西南这里竟然是一片汪洋大海。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安龙四小的黄光灿同学感慨地说。
以文化物,以物化人。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山川,用双眼观察奇妙的世界,用心感悟祖国的伟大,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图片
作品。
在充满体验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民族扎染技艺基地,各族青少年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其乐融融。各民族青少年形成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氛围,大家的心不由自主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专题讲座上关于‘五旗五徽五认同’互动式、启发式的讲解以及动手绘画的过程,不仅是孩子们受益,作为老师的我也深受感染。”望谟县坝算小学的王悦老师动情地说。
图片
动手绘画。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无论是参观学习、专题讲座,还是现场的实践体验,既寓教于乐,又身临其境,人人都觉得受益匪浅。在交流体验和团队分享发言时,师生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深深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领悟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图片
踊跃发言。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一次历史研学、文化研学、更是一次心灵研学。师生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心有所感,有形有感有效地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爱我中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埋入每个师生的心灵深处。(文/图 陈湘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