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脖”锻炼意外身亡!这些健身误区你了解吗?

近日,重庆一居民在小区健身器材上锻炼时意外身亡引关注。目击者称,出事男子是学习网络视频,将脖子挂在健身器材绳索上锻炼,结果发生意外。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男子57岁,在小区健身器材锻炼时,不慎被绳索吊住离世,“本来应该是手吊在绳索上进行锻炼,但他是把绳索系在脖子上进行锻炼。” “吊脖子”真的能健身吗?专家提醒,“吊颈健身”虽然参考的是临床上的牵引原理,但盲目操作并不可取。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就有些颈椎疾患,而且人体是有一定生理曲度的,盲目“吊颈”不仅不能健身,还会给身体造成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改善功能的作用。但老人们健身的一些“野路子”,不仅不科学,还可能对身体有害,比如吊脖、撞树、倒走、拍打、吊嗓子……让人看得“不明所以”。 老年人在健身时应注意些什么?这些常见误区你了解吗?
1.撞树
很多老年人喜欢用后背有节奏地撞树,借此刺激穴位和经络,缓解肌肉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即便撞得后背红肿酸痛,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提醒:撞树不是一项柔和的运动,老年人机体功能开始退化,易缺钙、骨质变脆等,与硬物碰撞易造成皮肤软组织挫伤甚至骨折,还可能损害内脏器官。因此,不建议老年人撞树健身。
2.倒走
倒走可锻炼腰背部肌肉,坚持锻炼可改善平衡力,预防脑萎缩。但老年人机体功能日趋衰退,协调能力减弱,反应比较迟钝,倒行时容易头晕、偏离方向、失衡绊倒,甚至跌伤、扭伤。因此,老年人切不可盲目练习倒走。
提醒:倒走训练时,选择平整、人少的路段,按照“直立、弯曲、蹬地、收回”四个动作要点进行练习,即双手扶住腰部,保持平衡,一条腿向后迈,下蹲,前脚蹬地后收回,每四五步回头一次,可防止头晕。倒行时动作一定要柔缓一些,且不易经常进行。
3.爬行
爬行是一种全身性运动,有益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收缩能力,促进呼吸功能,益于脑部健康,减少骨质疏松。爬行主要分为跪爬(手膝爬)和手足爬两种姿势,是以两手和两膝或两脚着地、交替爬行的锻炼方式。
提醒:爬行运动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患有肩周炎、肌肉劳损、颈椎或腰椎椎间盘突出以及眼部疾病的人,不适宜爬行健身。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也不进行爬行锻炼,以免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发生晕眩。
4.吊脖
“吊脖健身”方式,看起来有点像临床上的牵引治疗,但实际上并不可取。因为人颈椎能承受的重量为25公斤左右,这样的悬吊健身可能会直接损伤神经和脊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高位截瘫。
提醒:临床上的牵引治疗,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建议个人盲目进行悬吊锻炼。
5.拍打
拍打确实能刺激穴位、按摩经络,但拍打在用力上颇有讲究。正确的拍打手法是:五指并拢,指关节微屈,用力适中,拍打后迅速提起,直至两手微微发热。
提醒: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问题,如果有疼痛、发炎等症状则不能随意拍打,以防力度把握不好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神经末梢不发达,对“力度”感觉不灵敏,不建议进行拍打锻炼。
6.爬楼梯
爬楼梯过程中,膝关节的压力增大,膝关节反复撞击,周而复始的重复动作,会加大膝关节的损伤,诱发膝关节疾病。
可用快步走替代爬楼梯。如匀速步行,步速80-90步/分,每次15-20分钟。快速步行,步速5-6千米/小时,每次步行25-30分钟。以上均可增加老人腿部肌力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提醒:广大的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要做到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备好药物、及时补水以及选择适宜的锻炼时间和场所等,可选择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练气功、做老年健身操、打乒乓球等,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式。
7.吊嗓子
经常有老年人通过“吊嗓子”锻炼提高肺活量。早晨是嗓子最放松也是最脆弱的时候,长期在早上“吊嗓子”,容易使喉部充血、水肿,产生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而且一口气喊到底还容易造成缺氧。
提醒:老年人可以在散步时有意识地慢吸快呼,以此来提高肺活量。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