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不想孩子被“催熟” ,这些事情要远离……

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出现胸部发育,并确诊为性早熟……这样的案例许多人要惊呼“不可能”。然而,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门诊,这就是朱丽虹主任经常会遇到的小患者。“性早熟其实是一个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在我国患病率大约是0.43%,只有1/3的孩子就诊。近年来,家长的意识越来越高,性早熟需要早发现早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远期的影响。”
性早熟年龄门槛要知道
朱丽虹介绍,正常情况下,女孩的性发育启动应该在10岁、11岁左右,男孩比女孩晚两岁,一般在12岁、13岁左右,而性早熟的“早”就体现在性发育的年龄提前了。“据我们国家现行的标准,女孩在7岁半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者在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可定义为性早熟。女孩的性早熟发生率是男孩的10倍,男孩性早熟表现隐蔽更不易被发现,且男孩出现性早熟往往是器质性的因素,比如垂体肿瘤等,家长更要引起重视。”
“性早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年终身高。”朱丽虹表示,身高、年龄和骨龄应该是一致进展的,性早熟导致骨龄提前成熟,骨骼生长的空间和时间都压缩了,最终身高受损。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生性早熟,身高损伤越大。另外,性早熟的儿童虽然性发育开始启动,但是他的心理成熟程度及整个身体的发育是极其不匹配的,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青春期发育顺序
“很多家长把月经来潮看作女孩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标志,实际上这时候已经是青春期的后期了。”朱丽虹表示,整个青春期分为早中后期三个阶段,而很多家长其实都搞错了。要及早发现孩子的行性发育启动,家长还得多用点儿心。      
女孩在乳房发育之前叫作青春期前期,这时性发育还没有启动;随着乳房发育进入青春期早期,进而出现腋毛、阴毛进入中期;月经来潮则是青春期的尾巴。青春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身高的突增,往往发生在青春期早期,也就是乳房刚刚发育的这一年,到了月经来潮生长速度是明显减慢的。
男孩的性发育的顺序先是睾丸增大,逐渐出现阴茎的增粗增长,再到阴腋毛的生长,最后才是变声、初次遗精。同样地,很多家长以为变声才开始进入青春期,其实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后期了。
四大因素易诱发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儿童越来越多见,究竟是什么悄悄打开了孩子性发育的“开关”?
胖超重。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3岁~6岁体重超重,那么在6岁~7岁更容易出现性发育的启动,更容易发生性早熟。而极重度的肥胖对性腺起到一种抑制作用,导致另一个极端——性发育落后。
不良信息的反复刺激。儿童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成人的能力,如果过早接触各类电视、手机上的“不良”信息,会刺激孩子下丘脑的神经,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引发性早熟。
开灯睡觉。我们身体里一类控制生物钟的蛋白质,按照昼夜规律周期性地积累和降解,从而形成了我们的生物钟。睡觉的时候老是开着灯,就会干扰这种蛋白的积累和降解以及褪黑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
环境因素。农药、洗涤液、塑料工业等排放物质及其分解物质,能够在自然界中产生内分泌干扰素,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儿童性早熟。我们日常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包括很多食物包装的内胆、长时间放在汽车里面的饮料、矿泉水,高科技勾兑出来的饮料等,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素。
性早熟危害大 
干预要先分清“真假”
性早熟除了影响身高和心理健康发展,还易导致其性行为提前,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朱丽虹强调,过早发育成熟的生殖系统,可能和成年以后的不孕不育以及生殖系统的一些肿瘤有相关性。因此,对于性早熟家长要足够重视,而前提是分清“真假”,才能及时正确干预。
真性的性早熟:体内管理青春期发育的调节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了,这种类型第二性征出现比较早,女孩多于男孩,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干预。
假性的性早熟:睾丸和卵巢这两个性腺本身并没有发育,但是会出现部分第二性征,往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等这些部位的肿瘤或者是一些外源性的激素刺激,如含激素的避孕药、含内分泌干扰素的物质、含激素的化妆品等。这类性早熟要进一步去寻找原因,去除原因后继续随访。有些孩子可能还是恢复不了,继续进展到真性性早熟,就需要积极治疗。
不完全的性早熟:只是个别性征的发育,不按照青春期的正常发展顺序。有一些孩子就单纯的月经来潮一两次,但是乳房没有长,一般可密切观察,不需要特殊的处理。
避免“早熟”这些要记牢
尽量不要让儿童食用蜂蜜、燕窝、人参这些补品,少吃豆浆、膨化油炸食品、饮料。不建议给孩子额外补充蛋白粉、牛初乳、黄鳝、甲鱼这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平衡饮食,不要经常给孩子吃同样的食物,要多样化搭配,减少吃洋快餐、喝碳酸饮料。
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让孩子过多的接触电脑、手机、电视。
少接触使用塑料制品,避免喝夏季放在汽车里的矿泉水和饮料。
多锻炼,建议带孩子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可选择跑步、跳绳、游泳、篮球等各种锻炼形式。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婕
一审 曹婕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