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子腰背痛半年,一查竟是癌症!初次手术失败后,她抓住了一个活命机会……

你听说过神经内分泌肿瘤吗?
它是夺走苹果公司创始人
乔布斯生命的罪魁祸首。
这种肿瘤较为罕见,
但其发病率在全球呈逐渐升高,
大众甚至是临床医务人员
对其认知度都还远远不够。
肚子里藏了个巨大肿瘤
初次手术以失败告终
2020年,50岁的许阿姨(化名)因为左腰背疼痛半年、难以进食,以致日渐消瘦,所以去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让一家人吓了一跳——左上腹有一个巨大的腹部肿物,约为25公分大小。
由于肿物过大,已经与胃底、左肾上腺分界不清,且上面包绕着各种动静脉,肿物已侵犯横结肠系膜,肝转移等,当地医院尝试手术切除,但开进去后却发现无法剥离肿物,只得取活检后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
为此,许阿姨一家不得不求助于福建省肿瘤医院。
“来的时候,许阿姨是坐着轮椅的,整个人十分消瘦,加上第一次手术的失败,整个人状态很差。”福建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肠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惠回忆。
在做了其他检查后,明确诊断许阿姨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2),全身多处转移,高钙血症。
图片
多次MDT讨论后,李惠团队予以降钙处理后进行联合化疗和生物治疗,后又多次根据情况更改治疗方案,陆续加上靶向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经过近4年的治疗,目前许阿姨肿瘤缩小了70%,精神良好,睡眠尚可,食欲正常,体重也慢慢恢复了一些,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图片
胰腺原发灶治疗前后对比
对此,李惠团队也还在争取,希望能让肿瘤再缩小一点,尽量能争取到手术切除瘤体的机会。
这种瘤可发全身
认识却远远不足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001-2010 年间,我国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基于中国人群的癌症监测点数据,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我国人群的发病率已达到每10万人4.1例。
与我们通常认识的胃癌、肠癌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胰腺、直肠和胃是中国人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诊疗最关键在于正确的病理诊断。
目前,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推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 年发布的标准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进行分类和分级,根据肿瘤分化情况将其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并采用核分裂象计数和 Ki-67 指数将 NET 进一步分为 G1、G2、G3 三级。
分化好的NET即使出现远处转移,亦能获得较长生存期,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者,生存期可长达5 年甚至10年。而分化差的NEC其预后远差于同部位的其他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中位生存期仅 12~19 个月,甚至更低。
李惠提醒,目前,临床医生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认知还远远不足。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策略既需要遵循指南规范,又要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抉择。对此,选择拥有强大的病理团队以及有经验的MDT团队,是这类患者的首选
常规体检或者防癌体检,
可以早发现神经内分泌肿瘤吗?
神经内分泌肿瘤会遗传吗?
如果胃肠镜体检病理报告提示
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应该怎么办?
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好的治疗办法吗?
有哪些最新进展?
……
想知道更多
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知识
欢迎关注5月30日(周四)晚7:00
《大医生开讲》
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
三位专家
为大家解答!
直播专家
图片
李惠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肝胆胰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内科学组秘书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转移学组组员
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第一届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图片
黄莎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肝胆胰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内分泌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图片
林鹭萍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肝胆胰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
第一届福建省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秘书
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专注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