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前总统等热议国际金融架构,美元独大局面为南方国家带来负面影响

腾讯财经讯(冯彪)2024年5月27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杭州召开。
图片
“全球南方与国际金融架构”分论坛现场
在主题为“全球南方与国际金融架构”的分论坛上,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二战后推进经济恢复和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的作用,但是罗塞夫也认为,该体系对南方国家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比如说拉美在九十年代末经历了货币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很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期间都碰到了国际收支困难,美元一家独大也会带来风险,美国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应对它的财政赤字,但是会给其他国家带来负面影响。
罗塞夫表示,尽管在全球经济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建立的体系并没有太多的变化,非常明显的就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当中的份额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国家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代表。
罗塞夫特别提及了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力,2023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达到32%,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够使其他国家经济有0.3%的提升。
展望未来,罗塞夫认为,全球经济会走向更加多极化,美元可能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也可能出现其他的替代储备货币。
对于全球南方的重要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给出了更详尽的数据:全球南方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2000年的时候21%,而到2023年差不多41%,而在MSCI指数当中全球南方所占的比例,2000年的时候只有4%,而今年已经占到13%。
在全球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日渐上升的同时,在张晓燕看来,当前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愈加明显和严峻,比如,IMF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有超过3000项全球贸易限制措施,而对比2019年时只有1000个。此外,张晓燕表示,全球资本流动的风险、现有金融架构当中南方国家所占比例较太少、代表性不足等问题也在阻碍全球南方的发展。
面对挑战,张晓燕介绍了中国为全球南方所做的贡献,其中包括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总投资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包括3000个合作项目、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也帮助4000万人摆脱贫困。以及在全球治理方面,张晓燕表示,中国一直致力于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中国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最大的股东,目前AIIB在2023年的成员已经增加到109个。2023年中国也成立了一个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总共资金达到40亿美元的规模。
“一带一路”的贡献也得到罗塞夫的呼应。在互动环节,罗塞夫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对巴西非常重要,我们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针对于全球南方发展面临的挑战,联合国大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帕萨雷尼在演讲中表示,南方国家未来发展有独特的需求。
具体来讲,帕萨雷尼表示,一是需要空间,南方的声音需要在国际舞台上被听到;二是需要在国际经济里面有代表性,需要有一个速度更快的全球金融架构,使得资源被更快的注入,不会在危机之后快速地撤走资源;三是需要气候融资;四是需要更多可持续的债务;以及,还容易被忽视的两点需求是全球南方的团结和自给自足。
帕萨雷尼着重提及了诞生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时的未来峰会。帕萨雷尼表示,将于9月份召开的未来峰会将发布一个关于国际金融架构改革的建议文件,该文件涉及全球经济安全、SDR重新分配等倡议。
针对全球南方的的发展,特里芬基金会副主席克里斯琴·哥姆斯则从国际货币架构这一具体的视角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当前全球货币架构有两个重要事实,一是正在进入货币区域化时代,本地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二是人民币的快速国际化,人民币不仅仅做跨境支付,也做储备货币。
哥姆斯认为,现在去美元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具体来说,成为主流货币就意味着要在美元体系中成为消费者和借贷者的最终借款人,此前美元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如果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一种工具来扮演过去美元所扮演的角色。
哥姆斯提出建议,全球南方需要有区域货币安排,通过区域货币才有机会让全球南方来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再平衡,而且还需要有足够的流动性,需要这些主要世界货币能够发行相应的债券。
在论坛的结尾,本场主持人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乌赞做了总结。他表示,我们看到全球金融架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80年的纪念不仅是让我们能够回顾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而且可以让我们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