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里提炼900多字,“巴蜀鬼才”魏明伦为宁波月湖作铭

图片
(魏明伦(右)生前与孙子魏如来在家中的合影。)
5月28日8点40分,当代著名剧作家、辞赋家、杂文家,有“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因病辞世,享年83岁。
2000年至2001年间,因“月湖文化艺术月”筹办事宜,魏明伦与宁波交往颇多。他应邀撰写的《宁波月湖铭》至今镌刻在月湖月园杨宅一带,构成一道生动的人文景观。
28日,记者采访了时任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文化站站长,与魏明伦保持二十多年交谊的王国宝等人,再次感受到一代才子与宁波的深厚感情。
图片
(魏明伦(中)与王国宝(左)、王丽娟在月湖。)
半年前还在回想“宁波行”
“魏老师去世太可惜了!半年多以前,他还在给我发消息,是他当年应邀来浙江,在杭州西湖、宁波月湖的留影,可见他心里一直是很想念宁波、想念浙江的。”王国宝向记者出示了2023年10月两人的聊天记录。
魏明伦与宁波的交集主要是在二十多年前的“月湖文化艺术月”期间。
那是2000年4月,当时的“月湖文化艺术中心”邀请徐季子、陈民宪、夏真等专家进行文化活动策划,希望邀请文化名人冯骥才、余秋雨或魏明伦为月湖撰写文章,提升月湖文化品位,增强月湖居民、甬城百姓的荣誉感。
图片
(位于月园的《宁波月湖铭》。通讯员 鲍欣佳/摄)
“当时冯先生人在国外,时机不巧,余秋雨先生已经写过《风雨天一阁》,在陈民宪等老师的推荐下,决定让我联系魏明伦先生。”王国宝说。
2000年8月,王国宝第一次跟人在四川的魏明伦通了电话,结果被婉言谢绝。宁波诸人不改初衷,三番五次去电联络,半月之后,先生终于应允,用他的话叫“有感于宁波人的诚恳”,王国宝回忆。
“当时也很巧,魏先生有个出国考察计划推迟,他得空要到上海出席一个颁奖活动,使我们邀请他来甬参加‘月湖文化艺术月’新闻发布会成为可能。”
当年8月28日下午,王国宝在上海新民大酒店第一次见到了魏先生。“他身材矮小,穿着朴素,手摇折扇,举止洒脱,一副民间艺人的模样,而且心直口快。他说自己只上过三年学,全靠自学成才。”
为了却先生重游杭州的夙愿,29日一早,宁波一行人陪同魏先生一家重游西湖,留下多张合影。
图片
(当日傍晚,一行人入住宁波华侨饭店,多位领导为其设宴接风。)
图片
(华侨饭店欢迎魏先生。)
第二天,魏明伦按计划踏勘月湖、访问天一阁,遍访贺秘监祠、居士林、关帝庙、院士林、菊花洲、大方岳第、高丽使馆、水则碑、银台第、范宅、超然阁等处。每到一地,魏明伦都会询问因由,他感慨“月湖是座没有围墙的亮丽公园”“宁波在市中心拥有这么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水域,实属得天独厚”“它的典雅与周边新兴的现代化建筑互为映衬,构成反差,大有令人思索的文章可做”“宁波出了这么多大师巨匠,恕我孤陋寡闻”……
王国宝回忆,当日是个雨天,众人最后弄得衣襟尽湿,但先生仍觉“酣畅淋漓”,一时“鬼才风雨游月湖”传为佳话。
撰写《宁波月湖铭》曾三易其稿
2000年10月14日,“月湖文化艺术月”开幕式在月湖景区举行。魏明伦专程赶来参加开幕式,他在致辞时直言“以一个街道的微薄之力办起这样一场文化活动,我还没听说过,更没看到过”。
图片
(魏明伦(左四)在当年的新闻发布会上。)
“魏先生最早对写作《宁波月湖铭》是拒绝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宁波、对月湖了解不多,撰写铭文是‘班门弄斧’。”但他后来决定“斗胆一回”的确是被宁波方面的诚心感动。
最后,魏先生为这一“命题作文”十分尽心,三易其稿,从一万多字的文字中提炼出九百多字。“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此湖蝉联天一阁,得‘天’独厚;此月烘托高丽馆,附‘丽’交辉”等句,堪称绝妙。
图片
图片
魏先生是写骈文的好手,在当时的中国,特别是戏剧界是一流人物,这也是我们邀请他最主要的原因。”王国宝记得,当时这篇文章按约定于2001年6月从沈阳传真过来,后请了甬上专家“雅正”。
此后的二十多年,魏明伦一直跟宁波友人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总互发问候。“他一直说想再回宁波,也邀请我们去四川,拖延至今,没想到成了永诀。”王国宝表示,去年10月他收到魏老发来的照片,还想老人怎么忽忆往事,如今想来,恐怕也是一次提前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