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2024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李健:“锂”想青年动力足

原标题:新能源技术工程师李健——(引题)
“锂”想青年动力足(主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调整原料以及合成工艺,利用磷酸亚铁的高振实密度特性,合成的磷酸铁锂压实密度可达到2.6克/立方厘米以上,相同规格电芯,可提高体积容量10%至15%。
采用磷酸铁锂废料/未注液极片,通过再生方式重新制备得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TH-02,大幅度降低成本,2021年至2022年为公司创造1亿元的销售收入。
为解决成本问题,李健带领团队采用磷酸锂工艺开发出型号TH-01磷酸铁锂,利润由原来的5%提升至15%以上,且拥有更优异的加工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
…………
对于贵州唯特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李健而言,研发出稳定性优越、安全性好、开发成本低的电池产品,是团队共同追求的核心目标。凭借着过硬的技术,2024年4月,李健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表彰。
图片
李健(左)和团队成员在进行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受访者供图
2015年,李健从贵州大学毕业,同年7月至2016年5月在贵州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职工艺工程师。2016年6月,他作为高技术人才引进到贵州唯特,随后就一头扎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中。
完善公司的研究基础条件和人力资源配置,李健还搭建了与贵州大学、四川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桥梁,与学校共建锂电池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有研发人员近20人,其中省核心专家1人,高级以上职称5人。
李健带领研发团队全力以赴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2018年,公司新建一条年产5000吨生产线,基于此项目,李健等人先后开发出M-01型号和M-03型号锰酸锂。其中,M-01作为常规性锰酸锂,主要应用于中低端3C数码电池,M-03作为高压室锰酸锂,压实密度可达3.0g/cm^3,容量115mAh/g,用于中高端3C数码领域。两款材料,为公司创造了高额的销售收入。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如火如荼,全国各地都在全力进行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也是贵州的薄弱环节。
磷铁渣回收制备电池级磷酸铁和磷酸锂,是李健团队的重要工作。报废磷酸铁锂回收碳酸锂厂家在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湿法提取锂元素,再用以生产碳酸锂。其间,会产生大量的磷铁渣,数据显示回收一吨碳酸锂产生6吨磷铁渣。
图片
李健(左)和团队成员在开展电池组装测试。受访者供图
李健表示,目前处理方式为一般固废处理,但一吨磷铁渣中含有100公斤至150公斤磷元素和3公斤至5公斤金属锂,价值可达12000元,回收再次有效利用非常有必要。
经过攻关,目前公司已开发锂元素回收的工艺技术,并达到了量产,产值达到每月500万元,净利润可达到每月300万元。2023年1月,产值做到每月1000万元。同时,铁磷回收制备电池级磷酸铁已经完成中试,2023年5月达到量产条件。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大型制冷机逐步淘汰。机器内部含有大量的溴化锂制冷剂,主要是作为危险废物进行处理,溴元素和锂元素得不到二次利用。
李健带领团队开发出溴化锂回收技术。采用溴化锂制冷剂进行预处理除杂后,再利用碳酸钠作为沉锂剂,将锂元素回收制备得到碳酸锂。溴元素作为溴化钠的化合物存在,可直接销售到溴化钠生产厂家进行二次加工做成溴化钠产品,目前已达到量产,2022年7月至今已创造2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此外,入职以来,李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发表专利16项,成功授权3项发明专利,并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应用于生产中。
目前,公司已建成年产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可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该项目于2018年入选“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19年被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授予“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省级标杆项目”称号。
这只是李健深耕新能源行业技术研发的缩影。随着各研发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产品性能及成本控制进一步得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之得到了增强。
李健表示,未来,自己将带领团队深耕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继续聚焦磷酸铁锂材料梯次利用技术、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和高能量磷酸锰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锰铁应用技术开发,助力“电动贵州”建设。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