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污水直排河湖 整改弄虚作假——督察组通报7省市水环境问题

全文1573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长江流域的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省市发现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如城市黑臭水体久治难消、污水直排河湖等。

02督察组指出,一些地方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缓慢,部分河流断面水环境质量恶化。

03然而,一些地方存在虚假治理、形式主义问题,如怀化市编造进水生化需氧量数据,安亭污水处理厂未经水质检测直接编造生化需氧量数据等。

04督察组要求相关地方切实整改水环境问题,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一些城市黑臭水体久治难除,生活污水直排河湖,污水治理做表面文章……“新华视点”记者近日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长江流域的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省市督察发现,一些地方水环境治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图片
  ■一些城市黑臭水体久治难消
  河水又黑又臭,水面上不时泛起灰黑色的泡沫——这是5月16日记者随督察人员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滠口街道的老泵站河看到的情景。一位长期居住于此的老人告诉记者:“这条河臭了好多年,每到下雨之前,河水就会更臭。”
图片
  在湖南,记者随督察人员来到岳阳市小港河流域一处排污口,只见污水喷涌而出,水流之处泛起大量白沫,水面上随处可见黑色絮状漂浮物。“岸边就能闻到臭味。”督察人员说。监测显示,小港河氨氮浓度为9.2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8.2倍,轻度黑臭。
图片
  ■大量污水直排河湖
  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是稳定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但记者随督察组在多地发现,一些大中城市依然存在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缓慢问题,污水直排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河流断面水环境质量恶化。
图片
  5月17日凌晨,督察组在江西省九江市经开区暗查发现,李家山泵站外排口大量生活污水喷涌而出,经过十里河后汇入长江,当夜20分钟即排放2784吨。
图片
  督察发现,上海市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雨天大量污水溢流外排。一方面,部分雨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挤占污水处理空间,导致部分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溢流排江。2023年全市有3500余万吨污水直排长江,其中经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溢流口外排的就超过2500万吨。另一方面,大量污水进入雨水收集系统,经防汛泵站直接排入河道。全市现有的371座防汛泵站中,124座存在雨季排污问题。
图片
  督察组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河湖问题普遍存在——
  云南省昆明市将主城区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抽排至位于西山脚下的西园隧洞,直排沙河后汇入金沙江支流螳螂川,日均排放量高达13万吨。直至此次督察进驻期间,昆明市才将部分污水回抽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点位紧邻滇池,新建的污水泵站内部水体浑浊不堪,呈青黑色,随着机器的转动,现场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图片
  此外,一些地方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还有地方由于管网建设不完善、管网混接、雨污混流等,造成污水厂“清水进、清水出”,未能有效发挥污水厂作用,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
图片
  ■一些地方存在虚假治理、形式主义问题
  督察组通报了一些地方水污染治理不严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的乱象。
  督察组在湖南发现,为完成污水收集率和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的考核目标,怀化市有关部门从2021年开始,指使污水处理厂编造进水生化需氧量数据,将上报数据提高至80毫克/升到100毫克/升之间,比实际的虚增50%左右,弄虚作假性质恶劣。
图片
  类似的问题在上海也被督察组发现。督察人员介绍,安亭污水处理厂未经水质检测,直接编造生化需氧量数据。现场督察时,企业负责人声称生化培养箱正常使用,但培养箱内只有一堆空瓶,无任何水样。在一系列证据面前,企业最终承认了编造数据的事实。
图片
  还有一些地方不重视岸上截污控污,却把力气用于“河上治河”,不治污水治河水。
  督察组指出,2022年12月印发的《浙江省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仅实施临时调水冲污而不注重岸上截污控污,属于治标不治本问题。临海市在东大河治理中,没有在截污控污、系统治理上下功夫,而是借生态补水名义大量调水冲污。2024年1月至3月每天向东大河流域调水约17万吨,是其生态补水需求量的近4倍,部分支流调水量甚至达到生态补水需求量的10倍以上。
图片
  无独有偶。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北港河沿岸,多处排口雨污水直排入河,当地不在岸上的污水收集处理下功夫,却在河道中省控断面上游建了4套水处理设施对河水进行治理。
图片
  督察组指出,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推进污水收集处理的紧迫性认识尚有不足,对系统解决污水溢流直排问题的决心还不够,尤其是个别地方还存在整治不严不实情况,致使相关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统筹:王健
  编导:田甜
  记者:高敬、宋佳、刘开雄、李坤晋、荆天、张超、孙振楠、田中全、闵尊涛、董雪、孙敏
  配音:王帅龙
  片头制作: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