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管的荒地变成渣土废料堆放场,如何填补管理“空窗”?

荒废地块演变为渣土废料堆放场,将引发怎样的环境污染隐患?
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新张村西张五组村民建房点的南端,有一片9.4亩的规划保留地块。2016年至2019年,这里成了周边农户建房时临时堆放建筑垃圾的场所,逐渐形成一片高度在1.5米至2米的土堆。2019年以来,这片土堆基本维持原状。
2024年5月14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奉贤区转交的一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反映,青村镇新张村西张五组农民新建基地南端有一混杂建筑垃圾的渣土堆场,占地10亩、堆高近2米,目前已变成垃圾堆放场,下雨天渣土堆渗出的雨水又黑又臭,严重影响了周边住户的居住环境。
图片
5月2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土堆外围已安装围挡。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奉贤区绿化市容、城管执法等部门和青村镇立即派员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情况部分属实,现场堆放的土方量预计有9800立方米,且个别区域有少量不按规投放的生活垃圾暴露在外,但现场未发现水坑或积水,也没有黑臭水体。环境监测部门用挖掘机抽选了两个点位,深入土堆内部取样检测,发现构成土堆的物质以拆建房垃圾和建房时开挖的地基土方为主,混入的生活垃圾极少。
环境部门也对肉眼看不见的潜在污染物进行了风险评估。针对土壤和地下水中砷、铅等重金属以及氯甲烷、氯乙烯等有机物共计65项进行监测后,5月29日出炉的报告显示,所有检测因子都符合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未发现污染问题。
目前,青村镇已采取措施填补地块管理“空窗”,在该临时建筑垃圾堆放点边界设置临时围挡,防止二次污染,并表示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规范处置,将土堆恢复原状。
图片
构成土堆的物质以建筑垃圾和土方为主。
5月29日,新张村村民张根连穿过绿色的钢板围挡,站在覆盖防尘网的渣土堆上,欣然表示:“这次总算管理好了,等到渣土都运走,开窗望去视野能开阔好多。”
谈及后续的渣土废料处置,青村镇副镇长蒋秋平表示,一方面将采取更加绿色环保的处置方式,充分就地就近利用渣土、废石料、废砖瓦等,降低相关运输和处置成本;同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置公司,对土堆中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分出的石块、砖块、瓷砖等送至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在奉贤区内尽可能消纳。
另一方面,青村镇也在反思如何进一步加强“荒地”的精细化管理。针对该重点区域,目前该镇已在边界附近布设了7组视频监控,每日还有负责回收农村生活垃圾、监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顺路盯梢,观察堆场里有无乱扔乱堆的生活垃圾,及时制止,避免出现乱投生活垃圾的“破窗效应”。
奉贤区绿化市容局环卫所副所长卫江表示,今年上半年内完成规范处置、清运走所有渣土后,也将进一步考虑用低成本绿化覆盖的方式美化环境,具体方式将充分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