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辅助,武汉协和医院完成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手术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张菡 金煦 谢林
近日,协和医院车谷院区骨科关节外科冯勇教授团队在国产机器人的辅助下,为一名老年患者完成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这标志着骨科微创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迈上了新的台阶。
图片
冯勇教授团队完成国产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术
汪爹爹回忆,他年幼时不小心摔伤,导致右膝关节骨折,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没能及时治疗,导致左右腿长短不一。这几年,他的膝关节疼痛愈发严重,尽管多次求医,但治疗效果仍不好。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分析,武汉协和医院车谷院区骨关节外科冯勇教授发现,老人的疼痛主要集中在右膝关节外侧,是陈旧性骨折引发膝关节应力改变,导致外侧间室狭窄和撞击疼痛。
与老人及家属详细沟通后,冯勇教授决定采用最新的国产机器人,为老人进行右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术。据了解,这是针对膝关节外侧单间室病变的微创手术,术中需对膝关节病变间室表面进行软骨置换,以缓解疼痛,恢复关节间隙的高度和功能。相比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这一手术方式不损伤前后交叉韧带和其余间室结构,可实现术后快速康复。
冯勇教授介绍,汪爹爹是少见的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估计和小时候受伤有关,但因病程长、畸形明显,以往这类患者需要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下肢延长矫形手术,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条件和主要诉求,冯勇教授为他进行右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术。
图片
术前X线片显示是复杂创伤性关节炎,外侧间室撞击引起疼痛
术前,冯勇教授团队将汪爹爹下肢全长的影像资料导入机器人术前规划软件,精准建模并规划出截骨范围、假体大小和准确的安放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图片
冯勇教授在国产机器人辅助下亚毫米级的精准截骨
图片
患者正在手术中
术中,根据机器人辅助提供的实时定位图像导航,进行精准可视化的骨与软组织处理,确保假体实际安放位置与术前计划的误差在亚毫米级的同时,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整台手术历时约65分钟。术后一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膝关节外侧疼痛缓解。
“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术具有显著优势。”冯勇教授介绍,机器人精确的导航和定位系统使医生能够在手术中实现假体的精准植入,把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确保关节假体位置更加准确,减少假体过大或过小的风险,避免假体周围骨折等。
图片
术后X线显示,单髁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
此种术式可实现个体化精准建模和规划,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助于实现手术的微创化,通过精确导航和定位,医生可以在不损伤肌肉、保留更多骨量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减少患者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机器人的操作基于精确数据和算法,确保每次手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尽管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据介绍,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也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
协和医院骨科主任杨操教授表示,此次完成国产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也标志着协和医院在骨科微创手术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未来,骨科手术智能化将普及协和医院骨科各亚专业,形成智能化和微创化相结合的专科特色,造福更多复杂骨关节疾病患者。
(图片由协和医院骨科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