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重庆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在渝设工作站

5月30日,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教授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当日,重庆大学聘请费伦茨·克劳斯教授作为荣誉教授,同时设立“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费伦茨·克劳斯诺贝尔奖工作站”并揭牌。
图片
费伦茨·克劳斯主要研究领域为超短脉冲激光技术、高场物理、阿秒物理等。2001年,费伦茨·克劳斯和其研究团队产生并测量了第一个阿秒光脉冲,并用它来捕捉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标志着阿秒物理的诞生。费伦茨·克劳斯和其团队使用飞秒激光技术,作为阿秒测量技术的基础,进一步开发用于生物医学应用的红外光谱,用于检测人类的健康和早期疾病筛查。
“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癌症,依旧是当今世界的医疗难题,作为物理学家我也想贡献一份力量。”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费伦茨·克劳斯教授表示,重庆大学是一所科研实力很强的高校,和重庆大学以及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合作,可以让双方灵感碰撞,共同去寻找更好的癌症早期筛查办法,改善治疗手段,挽救病人的生命。
对于什么时候重庆市民可以体验到基于阿秒物理技术带来的早期癌症筛查的问题,费伦茨·克劳斯表示,这取决于双方之间合作的推进速度,目前团队正在重庆收集相关病例样本,双方共建的检测平台的搭建时间大概在1年—1.5年左右,在此期间团队会收集大量样本,进行统计和验证。
图片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重庆,我觉得重庆是个温暖的、特色鲜明的城市,即使在深夜,这里的城市依旧鲜活无比。”费伦茨·克劳斯说,重庆是一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城市,他非常期待接下来的行程,并希望能够在此停留更长的时间。
“基于阿秒物理技术带来的早期肿瘤筛查,可以大大推动重庆在这方面技术的进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院长印明柱介绍,“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费伦茨·克劳斯诺贝尔奖工作站”是费伦茨教授在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工作站,每年他都将会来到工作站进行深入交流。未来双方会进一步深入合作,团队也可能会落户重庆。
印明柱介绍,基于阿秒物理技术带来的早期癌症筛查是一个学科交叉出现的全新技术,具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无创检测等特点,可被用于大规模早期癌症筛查。下一步,医院将会结合费伦茨教授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平台,重点关注和推动肺癌的早期筛查,尽快让成果落地,惠及市民。
费伦茨·克劳斯于2003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