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庆余年2》大结局,我想说:王倦这一局,又赌赢了

全文4608字, 阅读约需14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庆余年2》在今晚的超点大结局中,将第二季故事止于范闲下江南与明家过招,为第三季留下悬念。

02尽管剧集引发一些争议,但观众认为《庆余年2》依然是一部极优质的古装权谋轻喜剧,单日有效播放量市占率达到惊人的50%。

03第二季大结局中,范闲与庆帝之间的人心暗战成为戏剧张力主线,展现了角色之间的博弈。

04此外,演员们的演技在《庆余年2》中依然精彩,如余皑磊的邓子越、王建国的老金头、毛晓彤的北齐大公主等。

05总体来说,《庆余年2》在实现剧情高潮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角色们在实现人间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请允许我以剧中的一句台词,作为开头。
“将人心做战场,才是最惊心动魄的。”
庆余年2》这部剧,可以说是完美将这这句话的深意给演绎了出来,让人拍案叫绝。
图片
你们对《庆余年2》今晚的超点大结局,还满意吗?
依我看来,是好坏参半。
好的地方在于,王倦将第二季故事止于范闲下江南与明家过招,三大坊被烧,大宗师叶流云出手又放过范闲,是戏剧冲突累积之后爆发的高潮。
图片
同时,也为故事接下来呼之欲出的大东山之战,完成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不太好的地方在于,5年等待,半月追剧,剩下的八集一夜播完,如举杯饮残酒,有种还没过瘾就饮尽的感觉,可还有那么多原著名场面,没看。
虽然如此,看完《庆余年2》大结局后,我还是感慨万千,难掩激动。仿佛酒尽壶倾花事了,一场盛宴就此结束,恍惚间不知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图片
在我看来,剧集虽然多少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仍是一部极优质的古装权谋轻喜剧。
剧集开播已拿下15个单日热度冠军,几乎打破鹅厂所有能打破的收视纪录,单日有效播放量市占率达到惊人的50%,也就是全国观众看网剧,一半在看庆余年。
央视收视率峰值接近破2,也算是对这部剧王的认可。
图片
看完大结局,再回望之前的剧情,更是别有一番味道。
刚开播我也曾觉得,这一季变成了更直接的古装喜剧。大家笑笑也就过去了。
可继续看下去。
才发觉那逗趣的喜剧外衣下,那层权谋计算和人心勾勒,其实已呼之欲出。小范大人,没那么简单。
1:关于大结局
《庆余年2》最后一集,范闲对三皇子说:这世间常有人说,对错并不重要,但如果对错一直不重要,一直没有人尝试去改编,那三大坊的火,史家镇的火,就永远也不会熄灭。
图片
而当叶流云执剑向苏州城,一路而来。
图片
范闲终于面露紧张之色。大宗师,的确打不过。
图片
却让我想起林相告老前对范闲说的那句:“陛下让你把我逼走,就是要你做孤臣。”
好一句,孤臣。
从悬空庙赏菊遇刺到范闲下江南,叶流云终于出手,看似范闲步步为营,其实一直有双看不见的手,在推着范闲向前走,这双手就是庆帝。
现在让我们看看大结局,还是分为两部分,一是事,二是人。
先说事。
第二季大结局的大事件,就是范闲重伤未死,下江南。
庆帝邀范闲赏花,范闲借势发库债解了两千万两的危机,但也为救庆帝重伤失去真气。
图片
要救,需要一个练相同真气的人,消耗真气相救,整个世上,只有庆帝。
图片
庆帝犹豫再三,人都走了,
图片
又忍不住回头,输给儿子一丢丢真气,这真是泼天的待遇,换另外四个儿子,想都别想。
图片
这下总算救了范闲半条命,剩下半条,还是范若若的开膛手术救回来,关键一刀,还是庆帝帮忙挥出。
图片
活下来的范闲,决定下江南,剑风所向,江南明家。
图片
明家在江南根深蒂固,怎可能束手就擒,更何况还有二皇子送来的——断了后路。
图片
范闲刚到江南,明家母子就向他请罪,
图片
言语间不是不放三大坊,而是不敢放,因为明家是替皇家看门的狗,而狗最重要的,是忠诚。
图片
范闲顺藤摸瓜,查出明家蛛丝马迹,却被明青达甩出了一个家族替罪羔羊。
图片
这边还没解决,那头三大坊火起,人、账、器物,都随着转运司这一把火,消失殆尽。
但范闲却看破手脚:烧的,只是名义上的三大坊。
图片
另一方面,五竹与神庙使者死战,虽然杀死神庙使者,但自己也重伤系统紊乱,无力保护范闲。
图片
而大宗师叶流云受命一路直奔苏州而来,一叶小舟,穿云过水,但却在展示了惊人功力的一刀之后,放过了范闲。
自然,是因为叶家,有范闲,叶家只被流放,没有范闲,只怕是万劫不复。
叶流云挥出一剑,剑气将整个楼宇,拦腰截断,随后转身离去,只撂下一句话,你娘当年,可没这么矫情。
再说人。
第二季大结局,显然并非众多人物命运最后的终点。
范闲重伤后下江南,虽然功成,但他命运最大的挑战,在接下来的第三季。
二皇子再度算计范闲失败,日益癫狂的他,开始一步步迈向第三季自尽的结局。
太子和长公主的私情还未曝光,但已经开始显山露水,大东山之战一起,京都之乱就无可避免,两人的命运就如悬崖边停不下来的奔马,注定坠落悬崖。
图片
而陈萍萍为范闲用出影子这步棋,已经在庆帝面前亮了底牌,惨烈结局,已浮出冰山一角。
至于庆帝,工于算计,看似牢牢把控人心的棋局,但终究有些棋子,不是他能控制。
有些棋子,终有一日变成棋手,有些变局,终究要来。
图片
庆余年》最后的对决,看似是武学对决,其实真实的博弈,是“将人心当作战场”。
庆帝的算计,终究敌不过人心。
这段剧情一出来,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我当真是感慨万千,对于陈萍萍警告范闲那句,“不要相信庆帝”和帝王心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实范闲下江南,也不过是庆帝的,另一个局。
2:关于第三季
王倦早就说过,第三季已经开始动笔,而第三季,也就是全剧最终季。
既然《庆余年》第二季已经彻底完结,那它留下的3个疑问,也到了该解开的时候了。
1、“大东山之战”去哪了?
其实我原本以为,第一季若以庆帝带百官去往大东山,引出各方布局,三大宗师齐聚,在这里结束,留下一个悬念也挺好。
谁知道,王倦给《庆余年2》留下的这个结局,压根没怎么提大东山之战。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大东山之战”去哪了?
答案很简单,就是王倦把它留给了第三季的开篇。
图片
大东山之战,是庆帝布局多年后的一战定乾坤,堪称庆余年的巅峰之战,是庆帝人生的巅峰,也是他和范闲关系急转直下的开始。
以它为第三季作开篇,以庆帝和范闲、五竹的最终之战结尾,虎头龙尾,打个痛快,也是过瘾。
第二个疑问:第二季为第三季铺了多少伏笔?
从故事结构来说,整个第二季,都在为第三季做伏笔。
第一季靠“六父”组团助攻的范闲,一路还算顺利。但第二季中,范闲一路都在吃瘪。
家宴跪求彻查,跪了个寂寞。
以都察院查贪一案出手,却导致赖名成惨遭廷杖下线。
图片
林相本可以成为范闲在朝中长久的靠山,却被庆帝借力打力,废相告老回乡。
悬空庙刺杀,陈萍萍已露出手脚,离下线也不远。
正如林相说的,庆帝就是要让范闲,做孤臣。
他用二皇子制衡太子,纵容长公主和二皇子走私,廷杖赖名成、逼走林相。
图片
高明之处在于,棋子总以为自己在走棋,但一切连环布局下来,每个角色之间的博弈,其实都在他的棋盘之中,棋局之下。
所有这些,都在不断积累和放大庆帝和范闲的矛盾,而最终矛盾的导火索,也已经点燃,就是叶轻眉。
庆余年还有一个真正的隐形主角,就是叶轻眉,庆帝的忌惮,长公主的陷害,陈萍萍等人的辅助,都是源于叶轻眉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
而叶轻眉虽死,却也为范闲留下了杀死庆帝的大杀器:五竹,和范若若开始练习的巴雷特。
图片
第三个疑问:第三季要讲多少故事?会保留原班人马吗?再等五年?
编剧王倦曾将自己规划的《庆余年》三部曲总结为:第一部,融入世界。第二部,寻找真我。第三部,最终挑战。
显然,第三季,是庆余年系列的最高潮。
虽然国剧续集换人常毁剧,《庆余年》第三季是否会保留原班人马,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以第二季来看,大概率不成问题。
图片
至于等多久,肯定不是五年。
但最关键,可能还是取决于,王倦剧本要写多久,这个第三季,肯定是不好写。
因为要装进去的名场面,实在是太多了。
以40集为限,大东山之战多少集,京都之乱多少集,陈萍萍之死多少集,庆帝之死多少集。
看到了一个乐观网友有趣的评论:
第二季等完,我才三十岁,等得起第三部。
3:关于《庆余年2》
到底如何评价《庆余年2》?
关键就在于,写出过《舞乐传奇》、《木府风云》,凭《庆余年1》封神的王倦。
第一季大获成功,但是这部《庆余年2》,却褒贬不一。
在我看来,王倦对于原著小说主线的梳理,以及人物的动机和行事逻辑的改编,依然到位,虽然也有拉胯之处,比如二皇子稍显过多的戏份。
而《庆余年2》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搞笑戏。
图片
比如开场的范闲模仿秀、“范闲的灰”等等,也不是不好笑,就是看多了有一种cosplay+剧本杀的综艺感。
但以此认定第二季剧本失败,我认为是没有真正看懂王倦的落笔。
《庆余年2》看似搞笑不断,但处处埋下伏笔。那两个字,王倦没有忘:权谋。
图片
尤其是4集之后,你就会真正入戏,越看越上瘾,越看越觉得好看。
只不过相比第一季,重点是范闲与两位皇子的争斗,从头到尾都在见招拆招。
第二季,与皇子争斗、抱月楼迷局、春闱危机、悬空寺刺杀、下江南,只是明面上的热闹。
真正惊心动魄的。
却是范闲与庆帝之间的,人心暗战。
图片
当草蛇灰线的朝堂布局逐渐显露出来,人心战场中,范闲和自己博弈,与他人博弈,说到底,是和庆帝对弈。
这层“智斗”才是《庆余年第二季》戏剧张力的主线。
比如赖名成与范闲的朝堂激辩,是明面上的较量,而二皇子的伺机而动,林相的暗中安排,秦将军的推波助澜,庆帝的乾坤独断,是朝堂之下的暗涌。
图片
还有范闲与长公主精彩的花车嘴炮。
内库两千万两亏空,很多人都要问:怎样亏的,庆帝不追究吗?
但这根本就是庆帝,故意挖的坑,解决方案早给范闲准备好了,
图片
就是让范闲拿出叶轻眉留给他的家底来补这个亏空,彻底去除叶轻眉留下的威胁。
没想到范闲不接茬,于是又有了悬空庙刺杀。
图片
大家发现没,范闲追刺客到花海中,花海的布局、两人的站位,从镜头上方看不就是两枚棋子。
庆帝让急得火急火燎的范建好好赏花,从他的角度居高临下,赏的哪里是花,是棋局。
也是这一个名场面,王倦做出了修改,原著中直到在大东山被宗师围攻时,庆帝才展露功力。
图片
这是庆帝以一己之力单挑3大宗师的绝妙底牌。
但这一次,悬空庙刺杀,范闲为救三皇子闪开一招,庆帝被迫出手杀了一个杀手,随即也不装了,从座椅上起身,霸气外露看呆了一众皇子。
图片
从利用范闲做局,绊倒林相,到借力削弱叶家,收回江南明家财权,庆帝这一局,走的真精。
虽然王倦的变,引来不少争议,也会让不少人觉得没第一部斗酒诗百篇的“爽”得那么直接。
但整部剧看下来,剧情依然节奏紧凑,几个关键的冲突节点,也是渲染得十分动人。尤其几个演技名场面,再是把计谋拍出了人性细微幽暗之处。
图片
爽剧桥段好写,但如何在人心的战场里写出多方角逐,这才更难。
要说可惜,那就是进入第二季结尾,整个故事,才渐入佳境。
但故事却在这里嘎然而止,大高潮,还得等。
4:关于演员演技
《庆余年2》整部剧看完,最稳定发挥的,还是演员的演技。
新角色中,最亮眼的,当属余皑磊的邓子越。
邓子越是王启年的老友,看似臭味相投,不仅会拍马屁,人也非常机灵,余皑磊那小眼神,一瞥一看,简直不要太传神。
图片
但演下去观众才发现,角色内有乾坤,他本是个清官,出身寒门,发现边军都尉贪官银,仗义执言,却被一降再降贬为小主簿。
没想到多年后,已经“与光同尘”的他,被范闲激出热血,我想很多观众再次被剧情燃起来,也是邓子越以血引雷霆那段。
演的太绝了。
还有王建国的老金头,一个卖菜的小角色,一场抱月楼的戏,一道后背上鲜血横流的伤口,就升华了剧情,让人过目难忘。
图片
毛晓彤的北齐大公主,付辛博的大皇子,毕彦君的赖名成,也是出人意料的亮眼。
老角色中,很多角色依然精彩,比如过了五年更年轻美貌的李小冉长公主,跟范闲像是一对儿说相声组合,一个捧哏,一个逗哏的田雨王启年。
但要说最精彩的,还是两位。
一个陈道明的庆帝,真是演出了君心似渊,叫人看不透,却尽显君王的专制、狠厉、无情。
图片
一个是于洋饰演的林相。
第一季这个角色已经很出彩,第二季则是一整个炸裂。
既有作为权臣的杀伐决断,也有作为父亲的温柔耐心,最后叮嘱大宝那番话,我相信很少观众能不动容,从此他不再是百官之首,但永远是一个心系孩子的父亲。
图片
人性两个字,被这位老戏骨演到骨子里。
当然还有一个始终出彩的角色,那就是最重要的——范闲。
5:关于剧王
在国产续集和经典改编频频翻车的情况下,《庆余年2》总体依然成功,剧集的爽感、情怀、批判的锋芒,刀锋仍在。
但真要看懂庆余年,重点不在那些喜剧梗,也不在于那些谋略有多精巧。
而在范闲。
因为从猫腻原著到王倦改编,整部剧的核心主题,都在范闲身上藏着。
图片
他拥有现代人的思想,本想在这个世界里,苟活就行。
但第一季滕梓荆的死,让他想为这些人,跟世上的道理斗一斗,告诉那些大人物他们不是草芥。
到了这一季,开场老金头的死,后来赖御史的死,都在强化一个动机——范闲为什么要站出来?
因为“如果没有人站出来,这些人就只能忍着受着,可是谁能站出来呢?谁能让这些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王法呢?”
图片
到最后,面对这个没那么公平的世界,官家对各种不公平装聋作哑的世界,2000千万两亏了都不重要,一个小镇的人命说杀就杀的世界,他无法做到独善其身,所以范闲走上了和母亲一样的道路。
他带伤下江南,可不是为了庆帝收内库,平明家,而是为了“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
他知道王权棋局难破,那就走商道。用钱,另起一个他的棋局。
图片
不得不说,张若昀的表现真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不夸张的说,他已经彻底融入了范闲。
日常嬉皮笑脸,沉着淡定,但看到被剥削和压迫的普通人,那种悲天悯人的同情,转化为对当权者的怒火,雷霆万钧,又给人一种与生俱来,舍我其谁的霸气。
他的演绎会让你觉得,这个人,是真的存在。
你会相信真有个叫范闲的人,在一个奇幻的后人类世界,想要告诉天下人,人命,不该被无声无息地掩埋。
图片
这世上不只有高低贵贱。
相比于逗趣的风格与轻喜的桥段,这才是《庆余年》系列最打动人心之处。
只要小范大人依然在努力实现人间正义,让人们重新看到王法真正的样子。
庆余年系列,就依然有的看。
第三季不远,我们大东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