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深度长文,《寒战》之前,郭富城在香港影坛是何种地位?

全文2594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在《寒战》之前,郭富城在香港影坛的地位已经相当高,凭借多部电影和音乐作品取得了显著成绩。

02然而,在2005年至《寒战》问世之前的六年时间里,郭富城虽然获得七次权威影帝提名,但票房表现并不理想。

03事实上,郭富城在影坛的地位已经无可争辩的顶级,无论是演技还是商业价值,都达到了顶尖水平。

04尽管如此,郭富城在《无双》之后似乎有懈怠,但只要他重新投入电影事业,仍有望继续刷新票房纪录。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一部《九龙城寨之围城》。
郭富城客串约三分钟,不但以“特别友情客串”身份压轴片头字幕,更在电影的香港首映礼上,被安排在与一番主角古天乐同样的站位。
这足证其影坛地位。
很有趣,有人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他说,“在《寒战》之前的香港影坛,郭富城又在什么地位呢?想听下你的实际想法。”
这番话自然是有来历的。
图片
比如,为何是《寒战》之前?
众所周知,自《寒战》以2.54亿票房,刷新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票房纪录开始,郭富城连续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寒战2》《无双》等片,攻城拔寨,声势一时无两。
两个香港年冠、一次打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内地三部电影突破十亿票房,兼多次打破港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
这就是整个一零年代,郭富城在商业电影方面的战绩。
与之同时,他不但三度横扫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交出了《最爱》《浮城大亨》和《踏血寻梅》这几部,无论表演还是品质皆佳的小众之作。
表演精湛、商业与文艺“双赛道”同时强横,这在整个港影历史上,也可谓罕见。
所谓“《寒战》之前”,即来源于此。
而该位朋友,为何又要,想听下我的实际想法?
这个问题可以猜。
图片
这件事情,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他在1989年,以配角电影《飞越危墙》,为影路的起点,随后又接了一部《西环的故事》,与李子雄、郑浩南并列三男主。
坦白说,这两部电影或都一般,但作为新人,这个开局其实算得不错。
而命运迅速将他推向了另一赛道。
1990年,他无意中接拍了一个机车广告,转眼就在台湾大红。
台湾的经纪公司跑来找无线要人,说给他出唱片,此时的无线本来就“僧多粥少”,也并不看重郭富城,顺水推舟就给出去了。
结果他连发三张唱片,皆破百万张,就连无意中留起来的一个发型,都能引发整个华语世界“山呼海啸”般的流行,紧接着回到香港乐坛,精选集和首张粤语专辑,都创下空前的销量纪录,旋即被封“四大天王”。
这实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图片
如果说到影坛。
这个时候的郭富城,当然仍然是一介新人。
在1992年和1993年,郭富城连续上映了十一部电影,其中一部客串、一部配角,而主演电影中,除了《伴我纵横》和《赤脚小子》,其他尽皆一番领衔。
这种番位上的跃进,相当罕见。
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可以说,郭富城有了“影坛地位”。
再结合一个有趣的说法。
王晶曾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湾是香港电影的最大“票仓”。
而郭富城是从哪里红起来的?
台湾。
图片
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想要真正出头,并非易事。
双周一成酣战正炽。
就连早早出道的张国荣、刘德华,以及凭《少林寺》一战成名的“功夫皇帝”李连杰,都被他们三人压制得无法抬头,更遑论其他人。
而在步入乐坛之后,郭富城在音乐和舞台方面,表现出来尤其强烈的企图心。
他不但开始转型,更为了乐坛的竞逐,从1994年开始,大幅减少了电影的产出,甚至在九十年代的后半程,一年不到一部电影,接近“息影”状态。
然即便如此,他仍在影坛强势崛起。
1998年,在乐坛巅峰之际,他以一部《风云雄霸天下》,从双周一成手中揽过香港年冠,满座俱惊。
当然,说到这部电影,不可避免又会牵扯到郑伊健。
这很有趣,但那是另一个话题。
图片
转眼,郭富城与东主嘉禾电影,闹了矛盾。
但在此时,他声势已如日中天,所以迅即就得到唐季礼和陈嘉上等大导演的青眼,仅在2000年,就连续推出了《公元2000》和《雷霆战警》这两部超级大制作。
在当时经济已经下行的香港,这相当罕见,也足证其商业价值突出。
而不说投资规模,仅因动作场面的危险性,片方为他投下的保险,额度就分别为千万美元和上亿美元,创下了空前纪录。
这两个数字,迄今仍可查阅到当年的新闻记录。
彼时而论,随着成龙、周润发和李连杰奔赴好莱坞,周星驰大幅减产,整个香港影坛,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争雄的格局,而这个所谓“新一代”,也即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和郑伊健四人,余者皆要退后一步。
无论是人望还是片酬,彼时这几个人,都相当均势。
后来的五大巨头,没有了郑伊健,而甄子丹和古天乐,在当时都尚未能够“冒头”。
然而,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图片
新世纪到来。
郭富城势头不衰,在乐坛,他力压群雄,第三度将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收入囊中,在广告界,与百事可乐的合作进入第三年,并被定义为“国际巨星”级代言人,同年度的影坛,两部大片同时出击。
次年代言美特斯·邦威,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一举带上一线,堪称广告界盛事。
代言费也继续上行,不但百事可乐给他千万级的代言,美特斯·邦威更给出了,一千六百万拍一个广告片的“天价”酬劳。
但就在这样的势头下,风向陡转。
以《空手道》专辑滞销为引,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谷底王”“老龄”“油腻”等种种不堪词汇,加诸其身。
这种莫名的舆论,直到其宣布与百事可乐解约,才渐渐休止。
而在此时,他又以“舞台宝典”两部曲,赢尽世人心,该演唱会专辑销量也突破了百万张之巨,紧接着,凭《三岔口》和《父子》,连庄影帝。
否极泰来。
图片
当下此时,就回到了上文所言问题。
在新世纪之初,经历一场莫名风波和阻滞的郭富城,在下一次“奇峰”《寒战》到来之前,他在影坛,究竟是何种地位?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这个阶段的郭富城,当然不行。
很简单,除了2000年的《雷霆战警》,和2009年的《杀人犯》和《风云2》,他在整个零零年代,甚至连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都没有上过。
单论商业成绩,他确实乏善可陈。
而这个十年,自《公元2000》和《雷霆战警》之后,他拍了《小亲亲》、《浪漫樱花》、《冲锋陷阵》、《柔道龙虎榜》、《三岔口》、《父子》、《C+侦探》、《白银帝国》、《风云2》和《杀人犯》,总计十二部电影。
产量不高,票房也不高。
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其中只有五部电影,能够归入商业类型片。
这说明什么?
图片
此时的郭富城。
满心满眼,都只有“打磨演技”四个字。
所以他根本不去顾虑,对于一个偶像演员来讲,最为重要的商业票房数据,而是将一切抛诸脑后,按照谭家明的教诲,一心只接高难度角色。
复盘再看,这是一段可称“恐怖”的岁月。
从《三岔口》的初露锋芒,到《父子》的脱胎换骨,再到《最爱》的神乎其技,从一开始的迷茫到转向,再从探索、磨合到精进,仅花去短短数载的时日。
这种进境速度,当然相当可怕。
但是不是有了演技,就有了地位?
这可能会令很多人不解。
图片
以下详解。
我们将目光,限制在自2005年开始,到《寒战》问世之前。
在六年时间里,郭富城以四部电影,获得总计七次权威影帝提名,并以连庄的形式,夺得其中两个影帝奖项。
可能有人会说,连续提名有什么了不起?
在这里,可以这么说一句,郭富城是极少数,所有提名和拿奖作品,其表演和质量,都经得起严格挑剔的演员之一。
尤其放在偶像型演员里面,就更可谓万中无一。
所以于此而论,郭富城彼时的影坛地位,就已经是无可争辩的顶级。
不然昔年“风云”聚首,一部《风云2》,为何媒体会报道,郭富城片酬达六百万,而郑伊健仅能拿到一半之数?
也不要以为几百万很少。
在港片范畴而论,一零年代之前,这就是常规意义的顶级片酬。
问题解决没有?
图片
其实道理很简单。
郭富城是天生偶像,像他这样的演员,本身就会自带流量,无论是媒体,还是投资方、导演和影迷,皆会容易关注且青睐之。
当他破茧成蝶,演技能力达到强悍甚至可入列顶层的程度。
哪里还需要问,是何地位。
即便迄今来论,在创下空前票房纪录的《无双》之后,他似有懈怠,不但去做了一通个人巡演,甚至接片都懒散了,此前不久,才又刚刚遭逢了《风再起时》《断网》和《扫毒3:人在天涯》等电影票房的不振。
但此时如果有人敢小看他,“打脸”会来得很快。
不用怀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