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记者亲历:“以为只是一颗痣,其实是皮肤癌”

参考消息网5月31日报道 据日本《东京新闻》5月21日报道,以为只是一颗痣,其实是皮肤癌。该媒体记者从去年到今年,接受了眼睛附近患部切除手术和皮肤移植手术。这里将介绍治疗过程。
“有可能是恶性的,进行活检吧。”去年9月,记者想把左眼角附近的一颗痣去掉,没太当回事地去了当地一家皮肤科医院,却得知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个像黑痣一样的东西是5年前出现的。起初直径只有3毫米左右,后来逐渐变大,就诊时已达到8×5毫米。因为之前忙于工作和养育孩子,也没有觉得特别碍事,所以就没管它。
大约3周后,检查结果出来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它由表皮最下面的基底细胞和构成包裹发根组织的细胞发展而来。主治医生表示,“99%不会发生转移”,但据说如果放任不管,它就会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甚至会溶解骨骼。
为了保护鼻泪管,先在眼科接受了植入硅胶管手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部后面的鼻泪管受损,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如总是流眼泪等。
去年12月初进行了硅胶管植入。在眼睛周围的3个部位注射了麻醉剂,从上下泪点处插入了硅胶管。鼻泪管有很狭窄的部分,硅胶管很难通过。因为处在麻醉状态,所以不会感到疼痛,但有一种被用力挤压的感觉,还能听到医生们反复尝试时的对话。当时,非常担心硅胶管会不会把鼻泪管挤破。在大约50分钟的手术过程中,记者由于紧张,全身吃劲,感到疲惫不堪。
接着在当月中旬,记者接受了切除患部及其周围组织的手术。主治医生说:“为了把癌组织清除干净,有必要对患部周围2毫米以上范围进行广泛切除。”脸上出现了1厘米大小的洞,用硅树脂薄膜和胶原蛋白人造真皮进行了填塞。
病理检查确认,切除手术没有问题,于是今年初记者接受了皮肤移植手术。这叫皮瓣成形术,是将患部下方的皮肤剥离出一部分,覆盖在切除部分上面再进行缝合。因为记者要求进行全身麻醉,所以感觉手术仿佛是在瞬间完成的。术后虽然没有疼痛感,但是取下纱布一看患处,发现鼻子左侧有一个长3厘米的V字形缝合痕。伤痕出乎意料得大,这让记者很受打击。
手术前,记者以为只需要切除患部、缝合伤口而已。但是,据主治医生说,如果直接缝合圆形的伤口,皮肤会不自然地拉伤,进而影响术后的外观。他说:“我想方设法尽量顺着脸上的皱纹缝合,使痕迹不那么明显。”
另外,说到皮肤移植,原以为是从臀部、大腿等不显眼的部位取皮,但结果却是“因为那些部位的颜色差异比较明显,所以会从脸上同样部位取皮进行移植”。
起初,记者以为只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切除患部后当天就可以回家。但最终在眼科和皮肤科接受了共3次手术,并住院近两周。
缝合痕的发红问题虽然稍有好转,但现在还存在。据主治医生介绍,“需要五六年以后缝合痕才不显眼”。
总之,切除癌症患部让记者松了一口气。(编译/刘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