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寸土寸金仍是岭南佳果主产区?用科技提升水果“自由度”

“花都区的超市里,本地蓝莓才19.8元一斤,又大又甜。”“怎么会这么便宜?求代购!”这是前不久源于广州一办公室里的对话,受讨论的是广州自主培育、大小如一元硬币的“花都蓝莓”,高产、实惠,让更多人拥有了“蓝莓自由”。
近些年,“水果自由”深受追捧,大城市尤甚。殊不知,作家安石榴曾在《开篇岭南——寻迹古南越国》一书中写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在广州南越王墓发掘以及今两广地区发现的南越国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水果残骸,品种多样,有些样貌仍存,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种类较多的水果在岭南出现,岭南人初步实现“水果自由”。
如今的广州寸土寸金,仍是岭南特色热带水果主产区之一,全市种植的水果达30多种, 2020年水果自给率就超过65%,并以荔枝、蓝莓等为代表推动“水果自由”本土化。但这种“自由度”的背后是什么?品质好、品类多、产量高、经济实惠,甚至打破时令限制……尽藏现代农业的“科技+狠活”。
图片
花都区花山镇五星村的中植智慧农业产业园里种植的花都蓝莓。南都记者 朱俊毅 摄
水果品种的“沉淀”与“刷新”
作为千年商都、枢纽之城,广州向来“吃果不愁”,加之跨越北回归线,发展水果种植就近供应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区域优势,成为农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谈及“水果自由”,进口、贵价水果往往是被追求的主要对象。鲜少人知道,千年前的海丝之路,曾给广州带来了许多特色果树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外来水果逐渐在此生根发芽并成功驯化,菠萝、番木瓜便是如此。
当前,广州全市种植的水果达30多种,包括荔枝、龙眼、香(大)蕉、番石榴、火龙果、黄皮、柑橘等15大类热带水果和5大类柑橘类水果,又引进、选育了蓝莓、嘉宝果等优新水果品种,全年都有新鲜水果供应上市。
今年春节前夕,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全市各涉农区,整理了当季可采摘水果(或联系购买)的水果基地信息制作了应季水果采摘指南,给市民到广州乡村出行游玩提供参考。
但“水果自由”并非有果便是自由。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嘴刁”程度也随之提升,口感好、口味佳、甜度适宜等是一个水果品种能走俏市场的重要指标,而回溯至种植端,它还得具备丰产稳产、坐果力强、少病害、耐热耐寒、耐储运等特性,才会被视为优质品种,赢得开花结果的机会。
可果树的生长周期漫长,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往往要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试验攻关,才能“组合”出预期结果。这注定要有一场场“科研长跑”,广州就始终驰骋在赛道上。
在广州东北部的知识城九龙湖畔,占地135公顷的“广州水果世界”常年瓜果飘香,它由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创办,如今已是一座新型水果科研示范基地。该所高级农艺师陈军介绍,这个省市共建的“南亚热带水果种质资源库”已收集41科71属500多个品种(品系),是全国岭南水果品种资源最多的地方,孕育了鸡心黄皮、青花梨等热销水果,“珍珠番石榴”的市场占有率更高达近90%。
新品种试验不只出现在“水果世界”,更发生于广州从北到南的各类水果种植基地:
从化区、增城区热衷“刷新”优质荔枝品种,世界上首个龙眼与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如鸡蛋大小的“仙桃荔”在近两年相继育成于此;花都区花了近十年时间选品、育苗和试种,最终育成适合广州种植的十几个蓝莓品种;白云区成功引入有水果界“爱马仕”之称的嘉宝果,这几年经过摸索并汲取各大农业高校研究成果,今年迎来亩产千斤的大丰收;南沙区万顷沙镇种植番石榴历史悠久,也与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共建了番石榴博士工作站,为品种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再添科技动力……
图片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陈厚彬向荔农代表赠送了仙进奉荔枝种苗。穗农宣供图
随着“科技下乡”,科研院所总会不吝将优质种苗带到更广阔的田间地头。今年3月,在广州的春季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现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陈厚彬就向荔农代表赠送了仙进奉荔枝种苗,并向广大荔农面对面传授荔枝种植最新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全国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名单中,仙进奉作为唯一入选荔枝品种榜上有名。
从地面到空中的种植沃土
有了“良种”,还得有“良技”,才能种出“良品”,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不二法则。若要“水果自由”,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
历经十二年品种选育、十年栽培研究试验,广州的蓝莓在进口基质栽培、自动化灌溉技术加持下,茁壮长成了一元硬币大小,先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以广州水果“新秀”的姿态成为国产蓝莓精品。
位于广州北部的花都区,蓝莓已初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现有23个水肥一体化智控蓝莓基地,总面积近7000亩,光是2023年就新增了5037亩蓝莓生产基地。
图片
花都区花山镇五星村的中植智慧农业产业园蓝莓种植大棚。南都记者 朱俊毅 摄
据花都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花都规模化种植的蓝莓以“南高9号”“南高8号”品种为主,采用新型的全基质栽培技术,通过特殊的无土栽培基质,为蓝莓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这是一种早熟大果蓝莓苗的革命性技术,土壤由进口泥炭、椰糠、珍珠岩组成,还专门经过电脑程序调配,相当于‘定制营养餐’,让结出的蓝莓自带花香,花青素含量高,个头比硬币还大。”
图片
充足营养下,花都蓝莓的果径能超过2.4厘米,大小如一元硬币。最大果径达3厘米,个头比车厘子大。南都记者 朱俊毅 摄
这些蓝莓还“居住”着阳光大棚,“享受”着净水滴灌等高标准种植环境。走进花城村蓝莓产业基地可见,在依靠自动天窗散射阳光的种植大棚里,从以色列引进的滴灌设施精准控制着水肥条件,物联网技术又能智慧管理气象、病虫害等生长环境,在技术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每一盆蓝莓都值得舌尖的期待。
同样是莓果,在花都赤坭镇草莓园里,上百条排成纵队“从天而降”的银色栽培槽尤为壮观,鲜红饱满的草莓被“养”在其中,享受着智慧大棚、营养土壤与滴灌技术。一位农技工作人员在数控台前简单操作,悬挂的草莓槽便可在0.8-5米范围内上下升降,工人采摘不用再弯腰。“这不仅能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率,还能提高四成左右的土地利用率,适合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他说。
图片
广州市花都区绿沃川空中草莓精准滴管种植系统。穗农宣供图
广州的一线农业科研人员总会“追”着农户奔忙,无偿送良种、免费教农技,把田间地头当成培训课堂,走好新品种落地的“最后一百米”,让“好苗子”真正育出“好果子”。从地面到空中,不同水果找到了适宜的沃土,大面积本土化种植使其生产成本降低,产量提上来、价格“打”下去,才有望让更多人“水果自由”。 
打破时令的“冻眠技术”
5月7月,“广东300吨冻眠10个月荔枝解冻上市”的话题火爆网络。这或许让“水果自由”多了一层新的含义:打破时令限制,自由自在食用。这批“冻眠荔枝”就来自广州。
经过5年研究,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曹庸团队顺利攻克了荔枝液氮冷鲜技术,于2023年11月联合广州鲜汇冷冻技术有限公司等推出冻眠荔枝,一个多月后的12月28日,“南沙3000吨/年荔枝超低温速冻示范项目”启动,成为他们团队的又一个里程碑。据悉,该项目已入库今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
无独有偶,今年1月22日,加持了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的从化井岗红糯荔枝从广州从化发出,首次跨越3000多公里北上哈尔滨,受到当地许多市民和游客追捧。
图片
2024年5月8日,在广州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低温冷库里,冻眠鲜荔枝运用超低温浸渍冻结技术锁鲜。拆去包装后,冷库荔枝表皮覆盖着冰霜。广州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供图
这批北上的冻眠荔枝产自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介绍,从化荔枝通过超低温锁鲜技术将保鲜期延长至一年,突破了荔枝保鲜难以超过40天的关卡和季节性上市的难题,不仅实现了荔枝卖全球卖全年的目标,还实现了荔枝从初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迈出了一大步。2023年7月,超低温冷冻锁鲜生产线已在广州从化顺利投产。
解冻食用时,“冻眠荔枝”色泽如新鲜荔枝般鲜红、果肉依旧晶莹剔透、营养品质能保持九成以上,满足消费者四季享用新鲜荔枝的需求。欧阳建忠告诉南都记者,“今年,我们计划以妃子笑、井岗红糯、槐枝三个品种为主生产冻眠荔枝,让更多荔枝爱好者有机会品尝。”
总体而言,荔枝无疑是广州实现“水果自由”的头号选手。过去一年,广州不断拓宽荔枝电商应用,线上销售占比达36%,更多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坐享新鲜荔枝。从化区太平镇更是以“荔枝”为主导产业入选了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为落实“百千万工程”锻造了有力的产业抓手。
但荔枝不会“独孤求败”。广州锚定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在《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优新水果打造成为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既要提高荔枝、龙眼、香蕉等岭南传统佳果种植水平,又要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奇特水果,丰富市民“果盘子”。同时,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
图片
广州优新水果产业空间布局图。
可见,优新水果必然是广州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之一。就如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正在为解决“果贱伤农”等产业难题提供新的科技方案,这不只是广州的福音。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广州水果产业不断扩能升级,今年一季度的水果总产量达13.2万吨,同比增长了5.8%。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未来的“水果自由”极具想象空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