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宠臣李卫与乾隆宠臣和珅都是皇帝的宠臣,谁的官职权力更大?

李卫是清世宗雍正皇帝时期的名臣,由于李卫识字较少,最后却能官至一品,还被雍正誉为是左膀右臂,深受雍正宠信,这是他人生最为传奇的之处。
钮祜禄·和珅是雍正的儿子清高宗乾隆皇帝中后期的著名权臣,和珅家族出身是满洲贵族世家,凭借家族恩荫步入官场,从一个小小的侍卫获得乾隆赏识,位极人臣,尤其是在乾隆晚年时,他深受乾隆宠信,达到了权倾朝野之地步,更是被当时的人称之为“二皇帝”。
李卫与和珅分别深受雍正、乾隆父子宠信,二人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二人都没有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最后深受皇帝宠信而位极人臣,那么两人谁的官职权力更大一些呢?
图片
李卫是花大钱当大官,和珅是当大官挣大钱
李卫与和珅虽然都经历了乾隆时代,但是二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交集,李卫去世十二年之后和珅才出生,所以两人没有交集,也没法进行同时期对比,只能说李卫掌权时期,和珅还不知道是哪颗小蝌蚪呢。
与和珅的满洲贵族出身不同,李卫的家族出身只是最普通的汉人家族,连汉八旗的旗籍身份都没有。但是李卫自幼生活的家庭环境要比和珅好多了,虽然和珅是满洲贵族家庭出身,但由于和珅的父母早逝,他早就家道中落了,他自幼是靠着忠心的奴仆和善良的继母抚育长大。
而李卫虽然是普通平民百姓家庭出身,但是李卫家族世代都是徐州丰县的富庶人家,别看李卫家族祖辈都没出过士绅这类有身份地位的人,可他的家族靠着经商积累下了大量财富,可以说是富甲一方,他也算是富二代出身。
李卫家里有条件,一直想供他读书,但是奈何他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他自幼就不爱读书,只爱舞刀弄枪,这也使得他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他基本是只能认识常用字,所以就他这文化水平别说考文科举,就是考武科举也考不中,算是文不成武不就。
图片
别看李卫文化水平低,但是他头脑很好使,很多事情一点就透,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看透了事情的主旨,并且他为人情商很高,很会做人做事,因此虽然他文不成武不就,他老爹也不担心他,毕竟将来以他的能力去接手家族生意也足够富庶的活一生。
不过老天爷偏偏要给李卫当官的机会,在康熙晚年时期,江南地区连着好几年都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朝廷国库拨款赈灾已经拨空了,因此朝廷特意允许当地富户捐款就可以让子弟入朝为官,这相当于是允许有钱人可以光明正大买官。
得知可以有花钱买官的机会之后,李卫的老爹果断给他花大价钱买了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之职。为什么说是花大价钱,因为朝廷捐官是按照官职品级高低明码标价的,从五品官已经算是能花钱捐到的最高级别官职了,所以李卫老爹肯定是给他花了不少钱。
在历朝历代员外郎这个官职都是有钱人可以通过花钱买到的官职,因为这官职属于是闲官,大多都不会实放,只是让有钱人花钱买个官身的官职,所以古代通常都会尊称有钱人是员外,就是这个花钱捐员外郎的缘故。
图片
但是李卫却不一样,他就想当官,因此这就需要让他的官职实放,这当然又得要花一笔钱,于是他老爹又给他花了一笔钱让他实放为兵部员外郎,所以李卫当官花了不少的钱,这也亏他的家资丰厚。
李卫的这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是一个闲差,没有具体负责的事情,每天的工作大概就是到单位喝茶侃大山,但是李卫却不想这么闲着,他想干一番事业,因此他又找家里要了一大笔钱,通过疏通关系,他很快晋升成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
清朝的郎中官职相当于现代中央各部委里各司司长,是有具体分工负责事务的,这是一个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有具体事务可负责的官职。尤其是户部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事务很繁忙,李卫在这里干的很充实,他办事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因此李卫在这期间得到了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赏识,而胤祥是雍正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弟弟,在雍正继位后,被封为怡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胤祥向雍正推荐了李卫,于是李卫获得雍正的器重和赏识。
图片
雍正先是命令李卫督办盐政,李卫认真负责,把盐政事务处理的非常好,尤其善于缉捕不法的私盐贩子,李卫掌管盐政之后很快就提升了国库的盐政税收,要知道清朝的盐政税收在国库占比很大,李卫无异于给雍正挣了不少钱,因此越发受到雍正喜爱和器重。
此后李卫先后被雍正提拔为浙江巡抚兼闽浙总督,雍正把闽浙两省军政大权全都交到了李卫手中,李卫不仅处理盐政很厉害,他更厉害的是抓捕反清分子。雍正时期,江南地区反清势力天地会很猖獗,两江总督范时绎缉捕天地会不利,还致使雍正在江南地区威望受损,因此雍正很生气,裁撤了范时绎,让李卫兼管两江三省以及闽浙两省,可以说雍正把半壁江山都交给了李卫。
李卫接手两江之后,不仅清剿了天地会,还处处维护尊重江南读书人,替雍正在江南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得此前一度对雍正不满的江南读书人改变了观点。李卫不仅维护了雍正在江南地区的统治,还大力推行雍正新政,使得雍正新政在江南地区实行的非常顺利。
因此雍正越发器重赏识李卫,不仅让他当总督,还让他兼任了兵部尚书,并对外称李卫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李卫也由此成为雍正面前的宠臣。
图片
和珅的家族钮祜禄氏家族世代为满洲贵族,有世职传承(和珅一直到20岁时才继承世职三等轻车都尉),但是别看和珅出身于满洲贵族家庭,不过他的家族论起家产还真比不过江南富户李卫的家族,道理很简单,和珅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加之他幼年就没有了父母,因此他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很贫苦。
因为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贫苦,也造就了和珅勤奋刻苦学习,还很会看人脸色,立志出人头地的心态,所以和珅在发迹之后,穷苦日子过怕了,就大肆敛财,也让他成了清朝历史上第一大贪官。
与李卫凭借办事认真负责获得雍正赏识不同,和珅是靠着才思敏捷和办事乖巧获得了乾隆器重赏识,当初和珅只是三等侍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见到乾隆,并展现了才思敏捷的办事能力,这才获得乾隆格外器重提拔。
和珅获得乾隆提拔之后,就开始刻意揣摩乾隆心意,对乾隆是百般讨好谄媚,加之他本身确实有一定的才华,尤其是他善于理财,是乾隆在财政方面最为得力的助手,每当乾隆需要用钱时,他总能及时整出钱来,因此乾隆越发喜爱和倚重他。
图片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尤其是多次南巡,四处游玩,花费巨大,乾隆的私库内务府经常是入不敷出,而和珅很善于理财,他帮助乾隆增设各关口税务以及议罪银制度,很快就使得乾隆内务府充盈起来,为支持乾隆四处游玩巡幸提供了经济助力,这也是乾隆喜爱和离不开和珅的地方。
而和珅由于少年时期经历过贫苦的生活,他位极人臣大权在握之后,穷苦日子过怕了,因此就开始疯狂大肆敛财,他通过暴力恐吓地方士绅勒索聚敛钱财,然后又用贪来的钱进行投资,他甚至都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开展贸易往来,这使得他的财富迅速积累,他也成了世界公认的18世纪世界首富,成为清朝历史上的贪官之王。
所以和珅与李卫相比就是两个极端,李卫是家里太有钱了,想当官找事干,给自己弄个名声,李卫是花大钱当大官,然后还要当好官。和珅则是因为家里贫苦,才立志出人头地当大官,而和珅当大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搞钱,属于是穷苦日子过怕了,因此两人是两个官场极端现象。
图片
论官职权力和珅大过李卫很多,但是论官声李卫胜过和珅太多
再从两人官职权力来说,李卫巅峰时期官职是闽浙总督兼署两江总督还兼浙江巡抚以及兼管江南盐政加兵部尚书兼署刑部尚书衔,李卫的官职相当于现代江南五省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还加了国防部长和司法部长的职务,在地方官里面来说这已经是超顶级的官职了,毕竟清朝的总督大多管辖两到三个省份,很少有像李卫这样能兼管五省的,所以李卫已经属于地方官的超顶级配置了。
而和珅巅峰时期官职有首席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都干过、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翰林院掌院院士、四库全书总裁的职务,和珅的官职在不设宰相的清朝等同于宰相,对比现代官职那就基本是国务院总理级别了。
所以这么一比较,李卫的官级不过是从一品官,而和珅是正一品,李卫即便是地方超顶级配置的高官,在和珅这个相当于百官之首的级别来说也就很不够看了。
图片
和珅已经做到了一个臣子能达到的最高级别,而李卫不过是地方官员的最高级别,因此就官职权力来说,和珅比李卫大了一些。
但是要知道两人不是同时期的人,李卫属于和珅祖父一辈的人物,李卫叱咤风云纵横朝堂时,别说和珅还没成小蝌蚪,和珅他老爹常保(后来官至福州将军)在李卫面前都不够看的。
虽然李卫官职权力没有和珅大,但是论起官声来说,李卫要比和珅好很多。李卫由于家里资产丰厚,他当官之后真可谓是一心为民,他为官清廉,从不贪腐,还主动纠察弹劾贪污的官吏,再加上他能尊重礼遇读书人,因此他在民间的官声非常好,他在民间被尊称为“李青天”。
图片
在乾隆继位之后,曾经很多雍正时期的重臣都受到斥责或者整治,比如与李卫齐名,也曾深受雍正宠信的河南总督田文镜,就被乾隆痛骂为“酷吏”,后来莫名其妙的其坟墓都被乾隆推平了。
还有雍正倚重的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也都受到乾隆斥责,鄂尔泰死后卷入文字狱案,被乾隆下旨谴责并撤出贤良祠;张廷玉则是因退休问题与乾隆产生巨大分歧矛盾,被乾隆罢官并抄家,雍正赏赐给张廷玉的礼物全被乾隆追缴,张廷玉最后晚年在老家安徽桐城孤独去世。
相比田文镜、鄂尔泰、张廷玉三人,李卫由于官声好,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被称为“李青天”,而没有被乾隆整治,李卫病重时期,乾隆还特意亲自到他家里去探病,对李卫十分肯定。
在乾隆三年(1738年)时,李卫去世,终年51岁,乾隆还特意下旨旌表李卫的功绩,以总督之礼将他下葬,并给他上谥号为“敏达”,可以说李卫凭借着好官声,使得他在乾隆朝能得以善终,没有像其他雍正朝重臣那样结局凄惨。
图片
而和珅则不一样了,和珅为人是贪婪成性,敲诈勒索士绅,结党营私,打击政敌,排斥异己,还中饱私囊,他的罪恶行为不仅给清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加剧了对广大贫苦群众的剥削,使得底层贫苦群众生活的更加困苦,因此乾隆后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与他有很大关系,他也是乾隆后期政坛混乱、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
所以和珅的官声是非常差,清廉正直的官员视和珅为敌人,广大的穷苦群众也对和珅没好感,在当时除了和珅的党羽,没有人会说他的好。
嘉庆四年(1799年)时,乾隆去世,在乾隆去世仅半个月之后,恨透了和珅的嘉庆皇帝立刻就下旨公布其二十条大罪,赐白绫令其自尽,他也就结束了贪婪罪恶的一生,在他死后民间无不拍手叫好,由于他的家产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税收,因此民间都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富二代出身的李卫当了官之后反而清官,而生活贫苦出身的和珅当了官之后却成了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贫苦的人得势以后反而比有钱的人对人民的剥削更加变本加厉,这简直就是一个讽刺。因此就官职权力来说,和珅比李卫大得多,但是就官声来说,李卫要比和珅强很多。
图片
写在最后
其实看雍正重用的朝臣如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张廷玉四人来说,这四人为官都是很清廉,而且办事认真负责,可以看出雍正的执政风格就是以清正务实为主。
而乾隆由于在位时间较长,他的变化也很大,乾隆继位初期,很有雄心壮志,想干成一番事业名留青史,因此他在位初期也是重用一些像刘统勋这样清廉无私的朝臣。但是随着乾隆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他在位后期有些志得意满,自傲自负起来,他在位后期沉迷于享乐,四处游玩巡幸,十分劳民伤财,所以他开始重用像和珅这样善于贪腐敛财的人。
和珅看起来似乎就像是乾隆的白手套一般,实际上和珅贪来的大多数钱财都是用来孝敬乾隆了,乾隆不是不知道和珅的贪婪,只是他不能收拾和珅,他要享受和珅为他带来的这些钱财。要知道和珅贪,那是和珅自己的事,不会影响到乾隆一代圣君的英名,所以他离不开和珅,必须要重用和珅。
因此和珅就像是乾隆的影子,预示着乾隆晚年已经从初期的雄心壮志开创盛世的明君堕落成了贪于享乐之人。
同样李卫也像是雍正的影子,他认真负责的帮助雍正推行新政,并且提升雍正在江南地区的声望,维护和巩固雍正的统治,这代表了雍正也是一个办事认真负责的人,所以李卫与和珅能成为雍正和乾隆的宠臣,也代表了雍正和乾隆父子二人的行事风格的迥然不同。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