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齐亮相,共议创新人才培育之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型人才尤为稀缺。如何培养一个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在近日的一场高峰论坛上,院士、专家及教育工作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上海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支撑和参考。
图片
启动仪式
5月29日,“2024安生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在上海安生学校圆满落幕,上海安生学校创新成果展暨首届科学展同步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杨雄里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褚君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3D打印之父”卢秉恒,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超导专家David Cardwell,上海总工程师协会智库专家金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普陀区副区长王珏出席。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十分重要。”褚君浩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通过博览群书、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来不断磨炼自身,“只有将技术与真理相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创新。”
图片
图片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杨雄里、褚君浩和安生师生共同为上海安生学校“院士专家科普讲坛”揭牌。卢秉恒向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安生学校理事长张梧华授“院士大讲堂”铭牌,并宣布将定期与上海安生学校学子交流。
“创新不是一件容易是事情,所以我们更应当从学生时代起就努力树立起独立思维的精神。”“有兴趣、有责任,才能掌握好核心技术。”……在圆桌讨论阶段,与会院士、专家围绕多元教育模式、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全球视野下的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讨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为未来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
现场,家长们纷纷表示:“院士、专家的讲解极富启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这对于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随后的科学展上,13组学生集中展示了上海安生学校最新的PBL、STEAM等教育科技创新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直观的学习与借鉴机会,进一步激发教育行业的创新精神。
图片
科学展
15年来,安生教育集团携手全美顶级科技高中托马斯·杰弗逊中学,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与课程,依托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教育资源,无缝衔接大学资源与初中等教学阶段。引入并深化了STEAM和IBET融合课程、PBL项目式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解决策略和验证技能。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多元且充满活力的教育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教育的崭新篇章!”张梧华说。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指导、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上海安生学校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