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到“心窝” 让“小马”轻快跑起来 ——岳阳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亮实招、显成效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喻熙荣 岳阳报道
基层,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家大计。
为基层减负赋能是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近日,规范挂牌后的临湘市江南镇石岭村村部面貌焕然一新,门口的挂牌简洁明了,墙面更加清爽。
“减负前村级挂牌达到35块,减负后只保留了11块。”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石岭村党支部书记袁刚感触颇深,过去村部门口挂了不少牌子,上墙的各种制度挂满一屋,不熟悉的居民过来办事都摸不清方向。如今,挂牌大量减少,墙面变得清爽,村里实实在在减了负,群众来办事也更加方便。
图片
华容县华一村村干部正带领村民打理种植基地。
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是岳阳市统筹推进整治形式主义、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市级层面统筹发布两批“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减负清单,共计28项。其中,“严控乡镇(街道)会议数量、规模、时间”,提倡乡镇(街道)开短会、合并开会,会议时间不超过90分钟,原则上每个月最后一周为“无会周”,不得要求村干部固定参加乡镇工作例会。
“文山高耸”“会海汹涌”历来被基层干部所诟病。
“最多时,周一到周五上午下午全是会。”曾经被同事戏称为“会长”的南湖新区湖滨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普查终于摘掉了这个“外号”。如今,他需要参加的会议少了一大半,有了更多时间和群众打交道,干群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图片
南湖新区㴩湖社区干部与居民代表一同商讨社区事务。
减负、赋能是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一体两面。减负,能够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使基层干部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赋能,能够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如何让基层干部留得下、发展好、受重视?各县市区有自己的考量: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
华容县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招引大学生返乡充实村级后备力量,针对有全日制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村干部发放一定的学历补贴。任职期间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按程序优先推荐选拔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达到规定年限后,也可以参加事业编制、公务员定向招聘考试。
暖心诚意的“政策大礼包”得到了广大青年投下的信任票。青年人才的加入,让村干部年龄偏大、创新意识不足、工作干劲弱化等问题有了明显改善。
“00后”大学生谢传利就是典型例子。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华容县华一村担任村干部,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贴心服务群众,村级组织有了“新鲜血液”。
“我们有什么关于电脑方面不懂的问题都是他帮我们解决的,工作起来顺利了很多。”该村党总支副书记蔡建军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从面对“文山会海”到走街串巷深入群众家中,从忙于迎来送往到走进群众心坎里,减负赋能的最终目的是减数量提质量,为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作为、更强担当抓好工作落实和做好为民服务。
图片
临湘市石岭村村干部正在直播间介绍土特产品。
对此,大力发展村级产业是临湘市石岭村给出的答案。
“干豆角、干萝卜、莲子都是村民自己做的,没有任何添加,买2样可以优惠5元。”袁刚和村干部周琼正在直播间推介村里的土特产品,娴熟的直播话术和沟通技巧,两人俨然是直播“老手”。
近年来,石岭村将种植湘莲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业,大力推广湘莲种植,引进湘莲加工厂,发展荷叶加工产业。目前,全村湘莲种植面积超过1300亩,每亩收益超过2000元。
南湖新区㴩湖社区也有一套自己的解题思路。
“改造小区休闲花园”“增设摩托车停车棚……”走进南湖街道办事处㴩湖社区南湖财苑小区支部委员会,墙面一角,写有12项“小区党建+治理服务提质”的清单引人注目。
“这方便我们明确每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基层减负之后,我们能够专注精力帮助群众办好一件件实事。”㴩湖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敏说。目前,该项行动在全区75个小区党支部中实现全覆盖。
为基层减负赋能作为全市部署开展基层党建“双提双增双创”行动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得到广大基层工作者的高度点赞,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全市已清理销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识标牌1.2万块,全面叫停政务App下载摊派和打卡积分,为基层减负;持续开展村(社区)干部轮训,实施“千名书记赋能工程”,举办3期专题培训班,培训800多人次,为基层干部赋能。
从压减出具证明事项到整治“文山会海”,从为微信群、政务App“瘦身”到严禁加码考核……岳阳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帮助基层干部腾出手、迈开腿,激活基层治理“根系末梢”,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