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推进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能惠及更多民众

受遗传、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人确诊结直肠癌。与此同时,结直肠癌也是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后效果最为确切的恶性肿瘤,早期、癌前病变期结直肠通过手术绝大多数能够有效治愈。也正是基于此点,每年的5月29日被确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
“由政府主导并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推进的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计划,能显著提升筛查成效,惠及更多的民众。”胃肠外科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教授在出席第四个“安心千万家”肠道安心日活动时表示。
图片
胃肠外科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教授。
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症有10多年窗口期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意义巨大
“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其他国家不同,在我国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直肠癌约占60%,且中低位直肠癌又占其中60%-7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兰平教授表示,当前早期直肠癌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T1期直肠癌,因为T1期直肠癌存在局部治疗的可能,诊断和治疗选择更复杂,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在保障器官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保证肿瘤根治性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进行精准的诊治。
“结直肠癌是最适合筛查的肿瘤之一,从癌前病变发展成结直肠癌要经历十几年时间,在这期间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将治愈的机会提升到最大。”
胃肠外科和肿瘤学科专家长期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往往按照癌前病变-癌的轨迹发展,息肉—小腺瘤—大腺瘤—早期结直肠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且拥有超过10年以上的窗口期。
从卫生经济学乃至对社会、家庭的角度考虑,早期筛查肠癌的意义也非常巨大。早期发现,结直肠癌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Ⅱ到Ⅲ期患者下降至72%,而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5%。早期微创手术费用约为3-5万元进展期的肠癌则需要通过手术加化疗治疗,费用超过10万元。“关键还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兰平教授。
居民健康素养和筛查费用
大规模筛查存在两大瓶颈
临床端早就发现了筛查的实际意义,但推广大规模筛查工作的阻力不小。广州等东部发达城市是国内较早开展适龄、高危人群大规模肠癌筛查工作的城市。问卷、大便潜血实验+肠镜的组合筛查模式,却在进入到肠镜筛查环节时遭遇到了瓶颈。一部分明明发现高危的市民不愿做肠镜(肠镜检查依从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也从侧面反馈出了居民、尤其是肠癌高风险居民健康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如果通过前期无创、敏感、准确率高的检查方式来进行初筛,则能有效提升肠镜检查环节的依从性。但也存在着这一项目由谁来付费的问题。
图片
广州开发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艳敏。
“通过运用粪便基因筛查技术精准的发现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参与黄浦区社区大肠癌筛查项目的市民肠镜依从性达到了74.1%,较之以前传统的筛查模式提升了40%以上。”广州开发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艳敏表示,去年9月,黄埔启动了基于粪便基因检测的大肠癌社区免费筛查民生项目,累计筛查了7000多名社区居民。“精准浓缩筛查人群、居民易于接受、早期病变筛查敏感是该项目的主要特点。项目中,肠道肿瘤检出率超80%,敏感性和准确性都不错。”
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告诉南都记者,近年来,该公司在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区,东莞市石排镇等地开展了多个万人级别结直肠癌筛查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和发起,企业和医疗机构参与组织实施的模式,让一大批市民通过项目直接获益。“试点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大面积的普查由谁来付费、由谁来发起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明确,单靠一两家企业或单个地方政府的力量是很难推动的。”邹鸿志表示,简便易行的大肠癌筛查,往往需要做到宣传到位(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支付方明确、方法简单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图片
“结直肠癌粪便基因检测技术与肠镜检查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更重要的是它无痛无创无侵入性,接受度高,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群结直肠癌早期发现以及术后监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胃肠外科专家、中山六院名誉院长汪建平表示,由政府主导并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推进的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计划,能显著提升筛查成效,惠及更多的民众。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江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