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134项限制专挑化工,赖清德麻了,接下来4年任期,该怎么过

前段时间,大陆方面展开的“联合利剑-2024A”联合演习,让岛内人士很是惶恐,生怕之后还有“B演习”和“C演习”。然而,对付赖清德等一众“台独”势力,大陆方面的手段多的是,在军事领域完成一轮威慑后,现在大陆便又从经济层面上下手了。
日前,大陆财政部就正式宣布,由于台湾地区单方面对大陆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措施,所以大陆方面也决定,从6月15日起,进一步中止对台湾134类产品的关税减让措施。
图片
(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
对于这一行动,国台办还给出了进一步说明,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即ECFA),本就是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达成的,但如今赖清德等顽固势力对此拒不承认,破坏了这一协议签署的基础,所以大陆方面有权做出这一行动,而主要责任则要由台当局来负。
从大陆给出的清单可以看出,此次大陆制裁的台湾产品,大多都集中在了化工领域。而这一领域,算得上是台当局的“七寸”之一了。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化工产业是其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不仅满足了岛内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了国际市场当中,因此为台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产值和出口收入。此外,化工产业还是许多下游产业的基础,比如塑料、纺织、电子、制药、农药等行业都离不开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因此,化工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台湾地区的整个工业体系的健康运行,都极为重要。
过去,在这一领域内,台湾与大陆之间算是直接的竞争关系,比如说在石化原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学品等方面,双方市场需求巨大,台湾和大陆厂商就会在这些领域争夺市场份额。再加上台湾地区在某些化工领域,拥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就对大陆方面的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所以,如今大陆此举,就会在经济层面上,给台当局致命一击。
图片
(财政部门公告)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一旦关税减让措施取消,台湾地区向大陆出口的这134类产品,将面临更高的关税,这也就意味着台湾地区的出口成本将进一步提升,对于依赖大陆市场销售的台湾化工企业来说,其产品的竞争力将因成本上升而受损。
此外,成本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大陆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导致某些产品的销量下降。而若台湾产品的价格不再具有优势,大陆本身的化工企业将拿下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大陆的采购商还有望寻求台湾地区之外的替代供应商,来稳定自己的供应链,而台湾地区,则需要另外去找其他的出口市场,来补偿这一损失。
现如今,大陆在ECFA中对台湾的降税产品数量,已经达到了539项,但只要没有清零,就代表着大陆手中仍握着制裁台当局的空间和措施。所以未来,若是赖清德等一众“台独”势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大陆方面的底线,大陆仍留有大量制裁的空间。
总之,大陆此举,就是要通过制裁,向台当局释放一种信号,即任何试图推动“台独”议程的行为,都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图片
(台立法机构爆发冲突)
我们也都清楚,当选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本就是侥幸,其所在的党派民进党,也已经在台湾立法机构丧失了多数席位,所以他手中的权力并不稳固。而在赖清德掌权这一段时间里,岛内外可谓是极其混乱。
首先在内部,由于各个党派对所谓的“职权修法”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于是朝野大对抗自此拉开了序幕,民意代表甚至拳脚相向,出现了“互甩巴掌”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赖清德却只会火上浇油,准备和其他阵营对抗到底。
在此基础上,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四年赖清德掌权期间,岛内将出现更多意识形态的碰撞,而若是内部意见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在推动各项政策上,台当局就很难保证能一路顺畅,自此办事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其次在外部,由于赖清德在就职演讲中,发表了一系列不恰当的讲话,触碰到了大陆方面的底线,大陆仅用三天时间,就准备好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围台军演,这不仅是对赖清德言论的直接回应,更是向世界,展示了大陆对于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过去对于民进党,大陆方面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对克制的,甚至多次释放出合作的善意,试图促使台湾地区回到“九二共识”的协商基础上来。然而,这份善意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珍视与回应,反而随着赖清德等人的激进言论,被进一步消耗殆尽。自此,大陆的忍耐和宽容,也被置换成了更加坚定的立场,甚至直接将赖清德等定性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图片
(大陆海警船在金门海域巡查)
总之,未来在军事上,大陆围绕台湾地区的军事演习将进一步常态化,而经济上,没有了大陆的惠台政策支持,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重重困难。在这样两岸矛盾和对立加剧的背景下,赖清德的执政之路,也势必遭遇更多挑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