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喷一闻解烟瘾的“戒烟神器”,是真治愈还是智商税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实习生 陶景成
“戒烟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我已经做了1000多次。”戒烟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正在戒烟的何小伟,对此深有感受,“看似简单的戒烟,真的坚持下来,太难了。”
如今,人们健康意识增强,戒烟者在逐年增多,市面上辅助戒烟产品也随之销售火爆。潮新闻记者注意到,戒烟衍生出来的“戒烟神器”、烟瘾“治愈”产业五花八门,在功效宣传上,部分戒烟产品用“一瓶戒烟”“一喷解烟瘾”“一闻戒烟”迎合戒烟者心理,一些热销款显示已售出上百万件,但功效真假难辨。
“戒烟神器”,为何热销,靠谱吗?在第37个“世界无烟日”之际,潮新闻记者邀请权威戒烟专家解读。专家建议,这些只能作为戒烟辅助,戒烟者甄别宣传效果是否符合实际,理性选购。
一喷、一闻解烟瘾?
“戒烟神器”如网红般,在多个网购平台都属于热销品,也是社交平台的热议话题。
“很多人推荐‘替烟棒’,外观像支烟,想抽烟时又能抽两口。”第二次戒烟期间,何小伟在网上一遍遍翻阅“戒烟攻略”后,又网购不少戒烟辅助品。由于经历过一次戒烟失败,他很难再相信自己能成功,“这是一件靠非凡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
“替吸棒”只是何小伟戒烟工具之一,而市面上像这样的“戒烟神器”还有很多。
在某头部电商平台,潮新闻记者输入相关关键词后,页面上便跳出数千件各类产品,比如戒烟精油、喷雾、手环等,价格在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一些“戒烟油”价格仅一两元,瓶身酷似风油精,味道带有薄荷味,称可以“闻香解烟瘾”;
一些缓烟片则宣称“睡前吃2粒,专治烟瘾大、毅力差”;
还有一些手环自称“磁疗戒烟”,“带上就不抽了”……
无一例外地,这些产品都被商家标上“戒烟神器”。潮新闻记者看到,一些销量靠前的相关产品,基本会宣称“瘾多大都能戒”,甚至配上“祖传秘方,老村医担保”字样和老中医坐诊、一线明星或企业家竖起大拇指的照片,以此为产品“站台”。
图片
网购平台截图
一边是宣传“有效”,另一边是购买者反馈质疑真实功效称并不尽人如意。
在评论区里,一些购买者评价此类产品实为“智商税”,“很难缓解戒断反应”“贴上除了有点凉,但啥也没用”……对此,多名戒烟者表示,购买“戒烟神器”,要开扒成分表,否则容易“戒烟翻车”。
何小伟向潮新闻记者出示了一款缓咽片,3瓶售价84.7元,页面显示已售出200多万件。他本想下单,但一看配料表就被劝退了:配料表排在前两位的是食用葡萄糖、麦芽糊精。他觉得这个和平时吃的糖类似。
再比如一款9.9元包邮的戒烟喷剂,数十家商铺同步销售,总销量超万件。多个店铺“请”了明星代言,宣称“十年烟民,一闻就戒”“上午闻,下午戒”。根据商品页展示,该产品成分是薄荷糖、冰片、木糖醇和植物精油。
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个例。“戒烟神器”销售火爆背后不乏以次充好、浑水摸鱼,即使销量高、评价多的戒烟产品,也并不代表功效好,更需要戒烟者甄别宣传效果是否符合实际,理性选购。
图片
戒烟辅助品宣传与戒烟者反馈
“戒烟神器”缘何热销?
业内人士分析,在庞大的吸烟群体中,不乏屡次戒烟失败者,他们没办法彻底摆脱烟瘾。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吸烟者希望戒烟,而且人数与日俱增。
“戒烟并不容易。有数据显示,戒烟成功率不到5%。”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烟草依赖与戒烟分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DP中心副主任刘峰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戒烟需求与戒烟难的矛盾,成为一道横亘在不少戒烟者心中的一道坎,难以逾越,又急需摆脱。
也正因此,经过反复戒烟尝试失败后,不少戒烟者将“戒烟神器”看成是摆脱烟瘾的捷径。
刘峰认为,“戒烟神器”热销,主要原因是与商家炒作戒烟焦虑、过于夸大戒烟效果有关。而大多数戒烟者缺乏对烟瘾成瘾机制了解,觉得抽烟只是个习惯和爱好,改变习惯就可以戒烟,所以轻信“戒烟神器能立刻摆脱烟瘾”的功效宣传。
图片
网络截图
作为有10多年经验的戒烟志愿者,刘峰经常劝导戒烟者不要盲目轻信“戒烟神器”,而是要看清其作用原理与实际功效。特别是市面上热销的一些明显具有功效导向的“戒烟神器”,比如商标带“烟立克”“戒烟灵”“烟立停王”字样、右上角有TM标记的产品,这是购买者忽视的“戒烟圈套”。
“根据《商标法》,这些商标中带‘烟’字和功效,根本无法通过注册。只是我国相关条款允许,正在注册审核流程中的商标可以用这种形式标识,印在包装上。”刘峰向潮新闻记者介绍,这些商标注册被驳回后,往往又被反复提交注册,造成商标长期持有的假象。而很多不知情的购买者,容易轻信功商标和所谓的审批,从而造成误解。
“戒烟难普遍存在,科学的戒烟宣传与专业指导,对戒烟者来说是急需的。”刘峰向潮新闻记者表示,辅助成功戒烟,正是“戒烟神器”热销背后的市场逻辑。然而辅助效果真假难辨,戒烟市场亟待规范发展。
“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病”
“实际上,医学界将成瘾认定为一种脑部疾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戒烟门诊里,廖艳辉告诉每位来就诊的戒烟者,戒烟前首先需要了解烟瘾是一种慢性病,需要做慢病管理,以及科学、综合治疗。
廖艳辉长期从事烟瘾研究与临床工作。今年,她成为浙江首个社区戒烟门诊的坐诊专家,方便社区居民戒烟问诊。在她诊室里,就诊者大多烟瘾较严重,因为抽烟引发肺部、呼吸系统疾病后,希望戒烟但又戒烟失败。还有很多就诊者,此前也借助各类网红“戒烟神器”,但并未戒掉烟瘾。
“香烟中的尼古丁是让人成瘾的最核心物质,长期吸烟后,大脑在尼古丁作用下发生适应性神经改变。大脑习惯尼古丁之后,突然有一天如果没有尼古丁摄入,人体就会出现不适症状,比如想发脾气、焦虑、失眠,甚至抑郁。”廖艳辉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戒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戒烟者不断克服烟瘾,直到烟瘾消失。在6个月内不再抽烟,就可认为戒烟成功。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其实医院也没有‘戒烟神器’,我会给病人开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戒烟药,但这些只能用于辅助戒烟。”廖艳辉说,比如市面上也有一些含有尼古丁成分的贴片,确实有缓解戒断反应的作用。贴片释放的尼古丁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尼古丁释放缓慢,不会致人成瘾。可一些薄荷、糖成分的戒烟辅助品,其实目前并没有临床依据证明其有效,功效类似心理安慰剂。
廖艳辉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医院会对戒烟者的烟瘾、情绪、戒烟原因,还有是否存在肺部和心血管疾病等进行综合评估,大多数人需要服药。确定戒烟日后,戒烟者得选择戒烟方式,如果担心戒断症状重,可用逐渐减量戒烟的方式,“但很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立即戒烟的方式,就是在戒烟准备阶段按照平时的量来吸烟,到了戒烟日突然停止吸烟,其实并不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