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丨GP Aithal教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

编者按
2024年5月25日,“第八届药物性肝损伤国际论坛暨第九届药物性肝损伤全国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发布会”在美丽的鹭岛厦门启幕。本次会议以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管理为主题,邀请到众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展开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大会有幸邀请到了英国诺丁汉大学Guruprasad P Aithal教授分享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诱导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本刊特邀请Aithal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Aithal教授的专业见解及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ICIs诱导肝损伤,以及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这种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
ICIs诱导肝损伤的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及其监测
Aithal教授指出,在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中,每年每百人中大约有1人每月会出现肝损伤。目前的研究表明,性别和联合用药是两种主要的风险因素。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ICIs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其风险约为男性的2.5倍。而联合使用两种ICIs,如CTLA4抑制剂与PD-1或PD-L1抑制剂的组合,也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尽管这些风险因素难以完全避免,但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意识,特别是在高风险患者群中,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肝损伤。
鉴于ICIs诱导肝损伤潜在的严重性,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通常需要接受肝功能测试。特别是在治疗的前六个月内,因为这是不良反应最常发生的阶段。然而,即使过了六个月,如果患者出现症状,也应及时进行检查。
ICIs诱导肝损伤的病理特征与作用机制
在易感人群中,Aithal教授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T细胞类型,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简单的流式细胞仪测试进行识别。目前,他们正在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ICIs诱导肝损伤的治疗策略
对于ICIs诱导的肝损伤,Aithal教授认为目前的治疗策略过于积极,常常过早使用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来抑制免疫系统。他建议,在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应给予更多的时间进行监测,只有在病情恶化时才引入治疗。同时,他还强调了治疗剂量的控制,建议使用标准剂量进行治疗。
ICIs诱导肝损伤相关研究展望
对于未来的研究,Aithal教授建议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来识别更有可能发生ICIs诱导肝损伤的患者。这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并使用更具体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个体化治疗。他还强调了早期识别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以改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