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者》牛春苗饰演者因“野”出圈,讲述:曾困惑当演员能否养活自己

全文4257字,阅读约需13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电视剧《追风者》入围第29届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拿下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5项提名。

02演员兰西雅因在剧中饰演从江西老家来找男主角退婚的女孩牛春苗,因“野”出圈。

03兰西雅表示,演员这个职业很神奇,每次要接触下一个角色的时候,得有能力把上一个角色忘掉,清空上个角色和你身上的共联关系。

04此外,兰西雅认为演员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更顺利,只会越来越难,她现在对于表演的追求,就是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角色,希望这个角色能带给大家一些能量。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5月30日,第29届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出炉,电视剧《追风者》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奖,拿下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5项提名。
在电视剧《追风者》中,兰西雅饰演一个从江西老家来找男主角退婚的女孩牛春苗,后来在上海摆摊卖艺,又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在一众妍丽精致的面庞中,她因“野生”出圈。
导演对这个角色的设想是,一个打破场域的闯入者。她站在那里就与上海格格不入,又似乎能在上海活下去。
图片
兰西雅在《追风者》里饰演牛春苗。图/剧照
现实中,兰西雅也像一个圈子里野生的闯入者。她有一张倔强而稚嫩的脸。和其他明星不同,记者在北京见到她时,她穿着黑色T恤、牛仔裤、白色帆布鞋,戴着一颗银色耳钉。她眼睛很大,说话间睫毛扑闪扑闪。
武汉大学表演系毕业后,兰西雅开始北漂。她像一棵生长在北京的野生榕树,住过昌平最北边的村子,也住过大兴机场附近,在家里和一只猫宅居,自己做饭,在北京的秋天骑车逛胡同。生活中的兰西雅,多数时候喜欢一个人待着,几乎不看自己的新闻。她时常觉得自己像一个外来者,会因为这种状态感到不安。但是出门后,她也会看到许多同样面露不安的人。
从牛春苗开始,兰西雅过往的角色徐徐铺开:她在《年会不能停》里演加班流泪的社畜何旋,在《保你平安》演陵园前台......她被一些观众称为“剧抛脸”——这些角色很难让人联想到是同一张脸。
那些角色背后的根茎脉络隐隐可循。采访间,她和九派新闻聊起童年在茶山上疯跑的记忆,聊起家乡凌晨的茶市,聊起同学们毕业后的迷茫,聊起“五险一金”和“打卡”,也聊到为扮演角色,去老照片上寻找时代落在人们脸上的痕迹。
“演员这个职业很神奇,每次要接触下一个角色的时候,得有能力把上一个角色忘掉,清空上个角色和你身上的共联关系,才能去演。遇到下个角色时,再去找自己和这个角色的共性。”兰西雅说道。
以下是兰西雅的自述。
图片
生活中的兰西雅。图/受访者提供
【1】角色
2019年,我收到《追风者》的试戏邀请,当时试的角色就是牛春苗,试了她第一次进城找魏若来的那段。
但很久没有回音。因为这个剧制作的时间线拉得很长,项目后面才启动,中间隔了两三年,那时我已经去拍过别的戏。
导演对这个人物很用心。直到我开拍的前一刻,导演还在造型上不断调整。牛春苗最初设定是长头发,后来改成短发,梳个小辫儿,就是小时候男生会在发尾编的那种小辫儿。
他想让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闯入者。她站在那里,就和上海的空间感不一样,是打破这个场域的存在。
演牛春苗,最难的点是要果敢。这个角色在性格上就很果敢,她表达非常直接,很有自己的想法,行动力也强,说到什么就马上去做,不会瞻前顾后地思索。
导演一直在帮我调整表演方式,怎么能在镜头前,让观众感受到牛春苗的性格底色。我没有经历过那样一个时代,所以我就去看一些很有年代感的电影,去看老照片和画报,模仿里面的人的感觉。她们的特点是,眼神很坚定,自己认定的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想去实现。那种热情是我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
图片
兰西雅在《追风者》里饰演牛春苗。图/剧照
“敢”也是我要去学习的。因为要和很多演员前辈对戏,敢不敢在表演上大胆一点,在他们面前仍然可以做“牛春苗”,不害怕不怯场,这也是我要在心理上跨过去的。
和王阳老师的那段戏,我印象最深。因为是和王阳老师演的第一场戏,空间狭小,也很有压力。直到拍了四五条,导演喊了OK,我整个人才放松下来。
剧本里其实没有提到牛春苗小时候的成长状态。我在厘清人物形象时,做了一些文字补充,去把她以前的生活丰富起来。
在我的想象中,牛春苗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把她当男孩养。那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挺根深蒂固的,当他把自己的女儿养得像一个男孩的时候,他有自豪感。
所以从小,她爸爸就带她去体验江湖义气,带她去外面变戏法,学手艺傍身。她见过外面的世界后,会想今后要做什么,要挣多少钱,挣钱了要改变自己的行当。因为常年闯荡江湖,出门在外,如果是一个女孩子的形象,在那个年代容易受欺负,所以她特意打扮得像个假小子。后来,她厌烦农村里包办婚姻的习俗,想要去打破,就做了一个勇敢的尝试,离家出走。
我没法用一个词去总结和概括她,这种感觉就像自己形容自己一样,很奇怪。如果硬要说的话,她在我心中最初的样子很果敢,是个一直向前看,做事不会后悔的人。家乡的人对她的态度就两种,要么瞧不起她,要么就觉得她是我老大。
我看到大家喜欢用“接地气”来形容牛春苗,其实也是因为她是那一小块地方的人,她带着那块地方的地气。她的性格跟她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她说话时的神情,她的服装,都会让你觉得和上海格格不入,但是她又好像能在这儿活下去。
【2】野
和牛春苗适配的地方,大概是导演觉得我外形比较贴合。很多人说,我长得像小孩,有点倔,有些野性在身上。
拍摄前,我也在寻找我和这个角色之间的共性。和牛春苗相似的是,我在生活中说话也挺直接,有时候说完可能会想,不该在这个人面前这么说话。
我现在生活在北京,但饮食习惯、语言表达还是很南方。我出生在湖北恩施的芭蕉侗族乡,那是一个茶山,我住在小镇上,小到大家在路上见到一小孩,都知道他爸妈叫什么名字。
小时候,我就在茶山上漫山遍野地跑。到了采茶季,学校会给学生放假,回去帮父母采茶。我也采过,还拿到茶市上去卖。茶市是晚上摆出来,一条马路摆两边。茶商会来收购茶,他们把手电筒戴在头上,手借着光在簸兜里翻茶叶,上秤,聊价格。烟火气很浓。
我爸妈在学习上对我比较严格,学习之外的事,他们都放任我去做。我有什么意见都会和他们说。初中那会,我跟他们说想转学,想换一个环境,因为自己状态不好。他们很支持我,他们肯定了很多我性格上的东西,愿意相信我。
我初二离开芭蕉侗族乡去市里读书,半个月才回一趟家。高中,我决定去艺考,就跟爸妈商量。当时也很迷茫,比如以后想干什么?能不能干得了我不喜欢的工作?能不能上得了班?当演员我能养活我自己吗?
图片
兰西雅。图/受访者提供
艺考那会,我就和“北漂”一样,穿着军大衣到处考试。当时就觉得别的女孩都特漂亮,个儿也高。我那会个儿小,短头发,台词、声音条件也没别人好。
我记得第一次上表演课,要演一个清晨公园的场景。大家分小组,五个人,不能交流。我演了一个做早操的阿姨,演得挺一般的。老师觉得我的优点是没有怯场,可以试试走表演这条路。
台词一直是我不自信的地方。我的声音是有点哑的,当时还有点南方口音。
后来参加一个综艺,会做一些表演训练。有一个老师当时在看其他同学的表演作业,我坐他旁边,他突然冷不丁地对我说,你要对自己的声音有自信。其实我没有故意露怯,但老师还是一下就看到了这个演员的不自信。
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应该把它当成我身体里的一个部分,如果运用得好,或许能成为我的一个特点。
【3】外来者
2021年,毕业后,我开始北漂。我在北京一直住得比较偏,因为觉得拍戏要全国各地走,住得好不好不重要,就是找个地方放剧组里的东西。我住过昌平北边的一个村子,也住过大兴。北京的家就是我的仓库。
在《追风者》之前,我没有拍过大体量的戏。
这次在组里待了5个月,以往我的戏两三天就拍完了。那时候我经常跑选角公司,见组,在这样的桌子前,一个个介绍自己。有时候见完,资料就被压到底下,没有回音。
后来,我通过试戏面上了《年会不能停》何旋这个角色,她是一个“大厂社畜”。我观察了很多同学上班的样子,去看他们的朋友圈,去感受那些焦虑。我经常在坐地铁的时候,听见别人打电话,为工作的事情吵架。
图片
兰西雅在《年会不能停》里饰演何旋。图/剧照
现在在北京,我还是像一个外来者,还是会不安,所以我喜欢待在自己的空间里。但有时候出门,我也会看到脸上和我一样不安的人。我又会觉得没什么,可能就是这样一座城市,甚至有时候这种不安感会提醒我,这就是我的现实处境,如果好坏都是存在的,那我就要学会接受它。
我没有那么喜欢关注网络。i人充电的方式就是自己待着。在北京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宅在家里看电影,和猫待在一块儿,做饭,做点简单的运动,我可以长时间重复这种生活。我也喜欢在北京的秋天骑自行车,北京的秋天很干爽,不像南方那么潮湿。
我最近比较喜欢的电影是《水牛城66号》,最近还看了一个电影《老狐狸》,很喜欢里面的一个角色,让我觉得特别像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
我看到过“剧抛脸”的评价,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还自己去查了。我觉得演员收到这样的评价都会开心。
开心之余,我会想到另一个问题,后面还能不能给大家同样的感受?有没有可能“剧抛脸”只是因为大家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只是角色带来的新鲜感而已?如果大家更了解我之后,我还能不能做到这样?如果我要保持这个评价的话,得更努力才行。
【4】表演
我现在也很想念我的大学生活。因为我觉得当时有一群特别棒的同学,大家都非常热爱表演,日常都在聊各种电影。扪心自问,我好像没有他们那样热爱。相比之下,我大学更喜欢吃。
进圈也挺意外的。当时我在学校上课,班主任说,有一个选秀类的综艺节目在各个大学海选招募,刚好到我们学校,可以去参与下。我就听了一嘴,没往心里去。吃了晚饭后,我在操场上逛,看到他们真的支了个小摊,放个音箱,在那选人。我就去了,没想到就选上了。
我就和班主任聊,她说你学表演,之后要拍戏的话,增加曝光度,也好找经纪公司。比赛完,我就回学校继续上课,参加毕业大戏。
到了大四的节点,大家都在想以后要做什么。现在我们班上还在从事表演的,只有两三个人。很多人其实从心里面还是放弃了表演这个选项,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可能考虑了现实因素,想到了家庭,以后该生活在哪座城市。大学毕业后就各选各的路了。
在拍《假日暖洋洋》的时候,我认识了大鹏哥,他对我的印象就是,这小孩还挺喜欢唱歌,他也喜欢唱歌。《保你平安》这个电影开拍,他知道我想做演员,刚好有一个角色,他就说,这有一个机会,你想不想来学习。我就去了。
真的爱上表演,是进组拍了几部戏之后。
《追风者》是我第一次拍年代戏,去体验了一把活在那个时代的感觉,也庆幸遇到一个很丰满又很鲜明的角色。我还在《大山里的女校》演了一个女学生,也参演了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是一次未来时间的体验和尝试。
演员这个职业很神奇,每次要接触下一个角色的时候,得有能力把上一个角色忘掉,清空上个角色和你身上的共联关系,才能去演。遇到下个角色时,再去找自己和这个角色的共性。
我现在看我以前对表演的喜欢还挺单一的。后来才开始会想,当演员是为了什么?想做什么样的演员?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做演员我想带来什么?
学生时代的我更享受当下,没有太去思考未来。北漂后,需要思考的问题变多了。表演对我来说,现阶段的意义是活着,先养活自己。后来也有同学来问我,怎么接到戏的,能感觉到大家毕业后的迷茫。
现在我还经常把毕业大戏的视频拿出来看。我们排的是《楼梯的故事》,我演的是埃尔维拉,演她从少女时期到为人父母,再到五十来岁,每个年龄段的心境变化。当时大家对表演的喜欢很纯粹,尽管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那一刻就是用尽全力。我现在还是能从毕业大戏中得到治愈,焦虑时就会去看看。
图片
兰西雅。图/受访者提供
有人提过演乡野女孩是我的舒适区,我觉得谈舒适区对我来说还有点早,我现在播出的作品,戏份多一些的角色就是牛春苗,这个角色可能在大家心里长成了一个样子,大家觉得我是适合的。但我想把自己调整成一个没有太多习惯性动作的演员。
现在接到的剧本会比以前多一些,其实都不想错过,这时我觉得就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演员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没有更顺利,只会越来越难。我能主动做到的,就是调整好自己,期待和角色的缘分。
如果大家觉得能在我饰演的角色上找到一些他自己生活的影子,或者有一些共鸣的话,对我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开心和欣慰的事情。我现在对于表演的追求,就是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角色,希望这个角色能带给大家一些能量。反过来,这也能给我力量。
九派新闻记者 万璇
编辑 李杨 龚凌蔚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