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30句巅峰诗词:从金戈铁马到柔情蜜意,文韬武略尽显魅力

图片
辛弃疾(1140-1207)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早经沦陷的济南,他怀抱恢复失地的雄心壮志,18岁时就参加耿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23岁独自到南京,劝南宋朝廷大举北伐雪洗国耻,悲壮的行为决定了他诗作的豪迈风格。
他意气风发,高举起义大旗,抗击金人;
他横刀立马,仅带寥寥数人就深入敌营生擒叛将;
他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护,成为戍守一方的贤良清官;
他生性刚烈,不与污吏同流,屡遭弹劾,退隐山居;
他文如金戈,笔扫千军,被称为“词中之龙”。
当汴京的“靖康之变”陡然刺在北宋的胸口时,时代出现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缺口,一半人跌落深洞,殒了性命,另一半人站于裂口的崖上,摇摇欲坠。
生于那个年代,辛弃疾似乎责无旁贷。然而。由北宋生根的腐朽和无能已经深深地刻在南宋的额头。
整个时代的风气都与他格格不入,南宋的半壁江山已然无法支撑中原的天空。
他为时局所困,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文学便成为他抒怀的手段,于是,他将毫笔权当刀剑,在宣纸上开疆拓土,肆意驰骋。
他的词作既有家国大爱,又有儿女情长:既有豪情万丈,又有柔肠百转;既有凌云之志,又有生活意趣。
自此。人世间少了一位金戈铁马、勋业冲霄的勇士。多了一位傲古烁今、豪情万丈的词人。
清风吹开的史卷中留有他的赫赫大名,却永远欠他一场挥戈跃马的战斗。
有人说,辛弃疾的一生,就是一个人与整个时局的对抗,尽管他最后败给了命运,却始终未改其志。
人生满目尽沧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他的英雄豪迈、侠骨柔情,告诉我们在风云诡谲的时代,如何洁身自好,如何十年饮冰,如何不冷热血。
图片
01、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百年的兴亡变换,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悠悠岁月中,长江依旧滚滚向前,奔腾不息。词人以浩渺长江映射历史长河,感叹时光荏苒,国家民族的命运如同江水般跌宕起伏。
02、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而今最适宜之事何在?莫过于醉饮风月,悠游山水,且尽享酣眠。词人淡然自述心境变迁,向往闲适恬静的生活态度,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独特领悟。
0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摸鱼儿》
即便千金购得司马相如般的华美辞赋,这份脉脉深情又能向谁倾诉?词人以古为鉴,抒发无处寄托的深深挚爱,传达出难以言表的心绪。
图片
0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在人群中寻觅千百回,蓦然回首间发现她就在那里,在灯火稀疏的一隅静静守候。这一句寓含了人生的哲理与意外之喜,描绘出一种失落与惊喜交织的动人画面。
05、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最快乐的则是结识新友,儿女情长贯穿古今。诗人感慨人生聚散无常,凸显了友情与亲情的重要价值。
06、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待到明日放我东归而去,后夜的满船月色定会充满对你的深深思念。此句通过想象未来相思的情境,表达了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和对重逢的期盼。
图片
07、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辛弃疾《摸鱼儿》
如同长门宫中的故事再现,期待的美好时光再次延误错过。词人借历史典故寄寓个人遭遇,抒发世事多变、期望落空的无奈与哀怨。
08、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
因珍惜春光而害怕花早早开放,更何况眼前已是落英缤纷。词人以惜春之情寓意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惋惜,透着深深的伤春之意。
09、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草屋顶低矮,小溪旁绿草茵茵。这幅田园画卷宁静而恬淡,展现了一种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和闲适雅致的乡村风貌。
图片
10、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皎洁的明月照耀下,枝头的鹊鸟受到惊动,清凉的晚风中,半夜蝉鸣悠扬。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捕捉,营造出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夏夜氛围。
11、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边星子七八点,山前飘落两三滴雨。这句诗以星空与细雨交织的景象描绘出夏夜的恬静与变幻,给人带来悠远空灵之感。
1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弥漫着丰年的喜悦,田间一片蛙鸣声此起彼伏。诗人借田园之声色,传达出丰收在望的欢快气氛和乡村生活的质朴之美。
图片
13、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辛弃疾《鹧鸪天》
傍晚时分,寒鸦归巢渲染出一抹淡淡的哀愁,而柳塘新绿的春意却带来丝丝温柔。词人巧妙对比了自然景致中的悲喜交融,寓言人生境遇的微妙变化。
14、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辛弃疾《武陵春》
桃花李花在春风中绽放得妩媚动人,杨柳则更显其柔情万种。这一句通过花木映衬,展现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发、各有千秋的生动画面。
15、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
城里的桃李担忧风雨侵袭,而溪头的荠菜花已悄然宣告春天的到来。词人将城市与乡野相对比,表达对平凡生活与生命力坚韧不屈的赞美。
图片
16、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贺新郎》
我见青山秀丽多姿,料想青山看我也应如此相待。这句诗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以及物我两忘、互为镜像的诗意境界。
17、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醉醺醺的吴地方音,夫妻俩相互逗趣温馨无比,那白发苍苍的是谁家的老翁老媪?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捕捉到一幅生动有趣的乡村生活画卷。
18、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春意盎然之时,平原上荠菜花开,新翻耕的土地在雨后引来了群鸦栖息。这句诗勾勒出一幅江南早春田野的清新图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图片
19、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兴》
昨晚我在松树旁沉醉,问松是否也感受到了我的醉态。恍惚间以为松动欲来扶我,便用手推松笑着说“去吧”。词人与松对话,呈现出酒后的浪漫与洒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互动。
20、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若能替君王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无尽荣耀。可叹如今华发已生,豪情未酬!词人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既有英雄气概又饱含人生无奈,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21、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向西北方向眺望遥远的长安,惋惜重重山峦遮挡了视线。词人以望不见故都为引,抒发对江山破碎、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
图片
22、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祝英台近·晚春》
春带愁来人间,然而春天离去时却未能带走这份愁绪。此句以春愁为主题,描绘出春去秋来的轮回中,情感与季节的不解之缘,令人深感诗意中的细腻哀愁。
23、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曾挥毫泼墨写下万字平戎策,如今却只能换得东邻家的一卷种树书。诗人借物喻志,表达了壮志未酬、英雄落寞的心境,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
24、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何人能唤取那红巾翠袖的佳人,替我轻轻擦拭英雄泪痕?这句诗寄托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凉和渴望知音共情的深深期待。
图片
25、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辛弃疾《鹧鸪天》
愁肠寸断,泪水难止,相思之情再度涌上心头,促使我重回那熟悉的小红楼。这句诗描绘了情感深重、无法自拔的悲凉情境,将怀旧与思念交织得淋漓尽致。
26、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势如虹,直可吞并万里疆域。诗人借助历史画面,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借此表达自己矢志不渝的报国壮志。
27、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虽能遮挡住视线,但终究阻挡不住大江东流而去。此句寓含自然规律不可逆转之意,同时也象征着词人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心。
图片
28、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我不怨恨不能亲眼见到古人,只遗憾那些古人未曾目睹我此刻的豪情狂态。词人通过自我剖白,彰显出自信与不羁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个人价值的高度认同。
29、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送人》
江湖险恶尚可预知,人间世事行路更艰难。诗人以江头风波比喻生活困境,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曲折坎坷,传达出对友人的关切与劝慰。
30、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一川明亮的月光洒在疏星之间,浣纱女子的身影轻盈曼妙。此句如一幅生动的江南夜景图,诗情画意间传递着月下劳作之美与人影的婉约韵致。
图片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更多诗词类文章可以关注我们:荔枝姑娘诗词赋(微信公众号同名)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关注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