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了会怎样?

唐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图片
汉武帝的大将军卫青,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度过阴山。一旦中原王朝没能拦住胡马,让他们度过了阴山,会怎样?
【阴山】
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西抵阿拉善高原,东接燕山山脉,经度在东经106°-116°之间。从西往东包括狼山、阴山、乌拉山、 大青山、蛮汉山、苏木山、大马群山等,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50-100千米。
图片
阴山山脉南北坡度不对称,北坡缓缓滑向沙漠隔壁,南坡却陡降至河套平原,落差约一千米。
阴山山脉像一堵墙,阻隔了蒙古高原吹来的风沙和冷空气。阴山山脉南北差异明显,以南为外流区,属黄河、海河水系,风沙小,有黄河水常年滋润,土地肥沃,宜农宜牧;以北为内流区,河流稀少、水量少,风沙大,是牧业区。
图片
阴山山脉的山峰平均海拔在1400米到2300米之间,最高峰呼和巴什格位于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
图片
阴山是我国温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的地理分界线,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自然分界线,也是历史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角力的前沿。说到阴山,我们来看看河套地区。
【河套】
河套地区,大致是黄河“几”字上半部分,乃河曲丰旷之野。黄河在这一带的支流和岔流,有点像套马的绳索,因此称为河套。
图片
古代黄河洪水泛滥,民间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河套地区虽然降水量不大,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具备大范围农耕的条件。
河套地区大致包括东套平原(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西套平原,河南地这几个板块。
图片
前套平原又称呼和浩特平原,古称敕勒川、土默川,大致是大青山、蛮汉山与黄河围城的区域。前套平原海拔约1000米上下,是断陷盆地,东西长约180千米,南北宽19千米-150千米,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
图片
后套平原,大致是狼山、阴山山脉、乌拉山与黄河围成的区域。后套平原海拔约1000-1100米,东西长约180千米,南北宽40-80千米,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黄河从西套平原北上,受阴山山脉阻挡,流向由南北改为西东,角度约为90度,形状是一个弧形。
图片
西套平原又称宁夏平原,大致是贺兰山与黄河围成的区域,南为卫宁平原,北为银川平原,中间是青铜峡。西套平原海拔1100-1200米,是断裂下陷后,由黄河及其岔流冲积而成。南北长约280千米 ,东西宽10-50千米 ,面积约7800平方千米。
图片
图-毛乌素沙地
河南地大致是黄河“几”字中间的西北角,位于白于山以北,从北往南包括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
阴山对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都很重要,阴山的得失通常意味着攻守之势的转换,因此激烈的争夺就不可避免。古代匈奴、鲜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从漠北南下,越过阴山山脉,给中原造成了很大麻烦。
【匈奴】
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斩首匈奴十余万,此后匈奴人不敢越过阴山一线,匈奴小儿闻李牧大名,夜不敢啼哭。
图片
战国末期,头曼单于率军越过阴山长城,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几无赵军阻挡。匈奴人占据黄河“几”字一横南北的肥美草场,也就是河套地区。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灭六国五年后,蒙恬率兵北渡黄河,取得阴山以南所有地盘。匈奴势力范围退到阴山长城以北,在东胡与月氏的压力之下,一度收缩到大漠以北。
图片
始皇令扶苏、蒙恬、王离将燕、赵、秦三国所筑长城,首尾连接起来。西自临洮,东至辽东,称万里长城。 
图片
秦末汉初,匈奴出了个冒顿单于。白登之围,匈奴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北),自此匈奴再取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
公元前198年,高祖刘邦嫁翁主(诸侯王之女)给冒顿单于,这是汉匈之间首次和亲,开启和亲大幕。
图片
公元前127年春,车骑将军卫青、材官将军李息领兵四万余出云中,以翕侯赵信为前导。
卫青与李息西征河套,围歼匈奴白羊王、娄烦王两部,斩首及掳获匈奴5371级,捕获战马上万、牛羊百万计。汉军折损不到千人,可谓全甲兵而还。
汉武帝恢复五原郡、新设朔方郡、西河郡、安定郡,补强上郡,开疆拓土,修复蒙恬当年所建要塞,免戍兵运饷,并徙十万人居其地。
【鲜卑】
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开始,战乱不止,很多中原人迁往江南避祸。好不容易等到西晋一统天下,中原百姓本以为能得到喘息,结果又是延续十数年的八王之乱,中原人加速南下。
图片
东晋控制江南半壁江山,北方则陷入五胡十六国相互攻伐的混乱局面。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趁中原战乱和人口锐减,不断内迁,在北方建立十六个割据势力(实际超过此数),统称为“五胡十六国”。
图片
鲜卑陆续在中原建立前燕、西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秦、南凉、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
【党项】
北宋初期,党项族趁北宋、辽连年交战之际,据夏州,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
图片
1038年(北宋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称帝,是为夏景宗,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图片
西夏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河套平原中的西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
【蒙古】
1226年(西夏乾定四年或保义二年),成吉思汗率军攻西夏,夺取甘、肃等州。1227年(西夏保义二年)六月,夏末帝李睍[xiàn]投降被杀,蒙古灭西夏。
图片
1234年(金天兴三年,南宋端平元年,蒙古太宗六年),蒙古与南宋合围蔡州,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自称大元皇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图片
1279年(南宋少帝祥兴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崖山(崖门)海边大雾缭绕,元将张弘范兵分四路攻击宋军。陆秀夫整理好自己的朝冠,向皇帝三拜九叩之后,背着7岁的赵昺投海殉国。崖山(崖门)海战,十余万人浮尸在海上,南宋亡。
图片
中原农耕文明在和北方游牧势力长期缠斗的过程中,对阴山的重要性看得越来越清楚。明朝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国得阴山,则乘高一望,寇出没,踪迹皆见,必逾大碛而居其北。彼若得阴山,则易以饱其力而内犯,此秦、汉、唐都关中,必逾河(黄河)而北守阴山也。”
此外,契丹(辽)、金也曾南下建立政权,不过他们的基本盘在东北地区,主要还是翻越燕山山脉,或通过辽西走廊南下,我们就不放在阴山篇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