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或道歉!北约秘书长升级战争言论引争议,北约欧盟面临分裂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期刊专访时表示:
乌克兰无法利用援助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导致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有必要解除限制,让乌克兰可以对俄罗斯的本土军事目标进行威慑打击。
此言一出激起千层浪,欧洲各国纷纷发言谴责,更有甚者表示:要么让他道歉,要么让他辞职。
在俄乌冲突中,一直力挺乌克兰的欧洲为什么突然转变风向了?美国在其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北约秘书长大放厥词,挑动欧洲敏感神经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发表这番言论的前一天,正赶上乌克兰击毁俄军预警雷达,触发俄罗斯核武使用条例的敏感节点。可以想象,倘若美西方援助的武器真的对俄罗斯本土产生威胁,不排除俄罗斯会发起全面战争的可能。
而对于斯托尔滕贝格此番言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毫不客气,甩出了“这是在玩火”的强硬警告。
俄杜马议员谢列梅特则一针见血,指明斯托尔滕贝格的说法是“疯狂行为”,其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就是为了让欧洲变成“火药桶”。
图片
谢列梅特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很多人都觉得,北约秘书长此番言论的背后是美国利用“太上皇”身份把欧洲拉入泥潭的努力。正因如此,这次风波才会引动欧洲国家的敏感神经。
在这个背景下,欧洲不甘久居人下却也无可奈何。明明购买俄罗斯的油气非常方便,却被美国逼着卷入俄乌战争,失去廉价清洁能源来源。
明明自己可以通过中欧贸易互补优势,却在美国胁迫下放弃合作机会,欧洲对此是有苦难言。
也难怪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呼吁“追求欧洲的战略自主”。在访问荷兰时,他更是直言不讳:“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证明了,欧洲必须有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
因此这次,斯托滕贝尔格争议言论刚见报端,欧洲各国就顾不上美国“太上皇”的敲打,直接回怼,毕竟在目前的敏感节点,欧洲各国不敢马虎,生怕把俄罗斯逼急眼。
意大利副总理先向斯托滕贝尔格开炮——要么道歉,要么主动辞职!据俄罗斯多家媒体披露,意大利副总理马泰奥·萨尔维尼言辞慷慨:“他不可以代表意大利人民来谈论两国冲突,不可以将武器用在乌克兰本国领土之外作战和杀人。”
图片
与此同时,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的敦促可谓绵里藏针,她强调:“北约强硬的立场没有示弱,但有不少声明确实颇有争议。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出言需要谨慎。”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发表了类似言论。
斯托尔滕贝格为何“为美作伥”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乌冲突前,这位斯托滕贝尔格秘书长,身上的标签一直是“推动多边主义”“温和派”“促进对话交流”。
在2014年,他卸任挪威首相出任北约秘书长时,普京还曾评价说:“我们(普京和斯托滕贝尔格)关系甚笃,包括私人关系……他非常认真负责,我们将看看他担任新职务后我们的关系会如何发展。”
挪威研究机构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主管克里斯蒂安·贝格·哈普维肯说:“他几乎不与人发生冲突,他是个‘共识制造者’期待更多温和的言辞敞开对话大门。”
这些饱含和平和温情的评语,与现在“放开限制”的刺耳言论一对比,尽显讽刺。
此次争议言论究其原因,或许更多是身在北约的身不由己。
而今斯托尔滕贝格大放厥词之时,正值美国国内激烈讨论“禁止乌克兰使用美国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政策的时期。
图片
实话说,限制政策持续两年,美西方阵营可以说争议不断。大批投机政客一再鼓吹“放开限制”“全面战争”,用心不外乎谢列梅特说的——把欧洲变成火药桶。
众所周知,在美国霸权中,在各方面控制欧洲是重要一环,早在二战之后,美国就实施了“马歇尔计划”,给了欧洲大量援助资金。
表面上这些援助让欧洲快速完成了战后重建,但实质上欧洲的经济命脉已经被牢牢绑在了美国战车上。
在经济控制之后,美国便吸纳欧洲国家为“盟友”,成立北约。在军事上把欧洲和美军捆绑在一起,所谓北约的本质,就是对欧洲实施控制的军事工具。
这样的格局在冷战结束后因为美国一家独大更加牢固,并随着美国霸权延续至今。某种意义上,美国就是欧洲的“太上皇”。
根据历史上美国对欧洲的长期控制局面和北约的军事控制本质,再结合美国国内的“放松限制”声音,这次北约秘书长的语出惊人,很可能就是美国在敲打自己的欧洲“小弟”们。
图片
欧洲和俄罗斯的默契
我们不得不说,美国这次敲打欧洲“小弟”真的很不是时候。
放在平时,欧盟真的会忍气吞声从长计议,但眼看现在的美国深陷东欧、中东、南海三个泥潭,正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时候,还要欧洲往前拼命,主动招惹俄罗斯,欧洲自然不干。
而且他们更不可能放过这个“墙倒众人推”、摆脱美国控制的机会。所以就有了意大利、德国开向北约的舆论大炮,加上之前频繁透露“主权独立”“欧洲联军”想法的法国,北约实质上已经满是裂痕。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的反应雷声大雨点小自然不稀奇。明明北约内乱在即,为什么要出兵费力逼得他们再合为一处呢?坐山观虎斗就是俄罗斯的最优解。
换言之,俄乌战争本就是美国削弱俄罗斯、套牢欧洲的政治棋,两个棋手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大子搭进去,更不想把对方真正将死。
对于俄罗斯,欧洲垮台就会让美国接管西欧,对于欧洲,俄罗斯倒台则自己再无自重的筹码。不论俄欧之间打得多么激烈,两边的高层政治家都有这种判断能力。俄乌战场现在的焦灼,或许就是这种平衡的体现。
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以高拿轻放的政治智慧,和欧洲合力演出了一起掀翻美国大山的戏码。
即便是口出狂言的斯托滕贝尔格秘书长,其本人作为欧洲政坛的翘楚也算得明白账。
凤凰网5月25日讯,他明确向《经济学人》表示:北约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可见,哪怕是炒作紧张局势的斯托滕贝尔格本人也不愿意欧洲被美国套死在俄乌战场上。
欧洲对扩大战争的强烈不满和斯托滕贝尔格本人言论的冲突,都指向同一点——欧洲不愿意再给美国卖命了。
欧洲被强行绑上美国战车,不得不跟风制裁俄罗斯,已然损失惨重。此时欧洲迫切想从美国手里跳车,所以前段时间中法合作、中德合作相当频繁。
中新网也确认,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拟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明跟“美国铁杆盟友”以色列对着干的行为,相当于直接扇美国的耳光。
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当然不愿意扩大俄乌战争,把自己在俄罗斯那里套死。
只要保持住俄乌战场的僵持局面,静待中东火药桶炸美国一个措手不及,俄欧就能在利益默契中完成一轮政治交换,让美国更加焦头烂额,俄罗斯也脱身战争泥潭,欧洲各国则顺利摆脱美国“太上皇”,一输二赢。
图片
换言之,如果局势继续像这样发展,美国在欧洲头顶作威作福的日子恐怕真要“倒计时”了。或许,“放开限制”并非这位长期以“温和”著称的“多边主义政治家”之本意,只不过是背靠美国的言不由衷。
但不论如何,欧洲各国的激烈反应无不动摇着美国的霸权。美国依靠北约在军事上“统治”欧洲的道路越来越难以走通。
美国再也不是那个立起灯塔就能让全球山呼万岁的霸主,也不再是挥舞镰刀就能割遍世界的“死神”,欧洲自然也不会是那个仰人鼻息、任人摆布的小弟了。
在当下中俄欧三方存在巨大战略合作利益的背景下,在中俄合作、中欧合作的合纵连横中,哪怕俄欧合作未现端倪,三方合作也已然呼之欲出。美国想延续自己的驱虎吞狼之计,只能暴露自己在霸权陨落中的无可奈何。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