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举行毕业典礼,校长寄语: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探索属于自己行业的“新质”要素

图片
6月1日,上海理工大学8000余位毕业生迎来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我希望以更具象的透视,让同学们认清新质生产力之于上理学子的逻辑与维度,在新的窗口期,帮助即将迈向社会的你们洞见变革的信号,抓住新机遇开创不一样的未来。”在毕业典礼上,校长丁晓东勉励毕业生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去找寻和探索属于自己行业的“新质”要素。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理人应有所作为,也能大有可为。”丁晓东希望,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奔赴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成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有生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精彩华章。
毕业典礼还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B站三个平台进行直播。据统计,共计18.3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观看毕业典礼,图片直播点击率约267万人次,点赞超28万次。
以下为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的致辞全文——
奔赴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栀子飘香的六月是毕业生的收获季、离别季,也是同学们走上经济社会舞台的荣耀季。今天我们济济一堂,在此隆重举行上海理工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和家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大学毕业生风华正茂,正是学成报国时,应勇担“民族复兴、强国有我”之重任,在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激流中挥洒青春热血、书写精彩人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热词,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今天我想谈谈新质生产力,不是为了蹭热点,而是希望以更具象的透视,让同学们认清新质生产力之于上理学子的逻辑与维度,在新的窗口期,帮助即将迈向社会的你们洞见变革的信号,抓住新机遇开创不一样的未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能去找寻和探索属于自己行业的“新质”要素。我想从三个方面聊聊新质生产力“何谓”,以及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上理学子“何为”。
以科技创新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增量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而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和构建产业高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我校中德国际学院2005届毕业生陈默,在大四那年,因成绩优异被学院派往德国一家企业实习,在工作中,她敏锐地发现,国内仪器仪表检测方面的技术很薄弱,95%以上的企业会选择到国外购买核心技术再回国整合,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2010年4月,她带着创业理想回国,在常熟创立公司,自己进行研发、设计、销售。由陈默主持研发的光声光谱痕量气体分析仪填补了国内同行业内空白,其团队不断致力于微量气体的检测,高精度、便携、低检测下限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
科学、技术、工程是上理学子学习的主题,在校期间,你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又通过参与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的课程与竞赛,以及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工程实践,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希望你们能像陈默学长一样,一直保存创新的火种与激情,在融入职场与社会的过程中,立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工程创新的潮头,并将科技之光照进现实,以创新为支点去撬起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新世界,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硬核”。
迎风起势竞逐产业新赛道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对应的具体产业领域有哪些呢?它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上海理工大学拥有普适性的工程学科结构,光学、动力、机械、材料、食品、电气、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上理学子所学的这些专业均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大放异彩。
分享一个案例: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欧美巨头一统天下,比如价格每把超过2000元的进口超声刀,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为此我校健康学院崔海坡老师组建了一支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团队,攻关超声刀国产化方案,所研发的超声刀切割速率、断刀率等主要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但价格却降至300元以下。研究成果通过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公司,至今公司累计融资约3920万元。这便是一个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新赛道、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典型案例。
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理工科学子面前的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新蓝海,但上海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在座的还有经管文法艺专业的同学,这些同学是不是就与新质生产力无缘呢?绝非如此。
我再举个例子:对于长期出差的上班族,以及热衷出游的旅行者来说,旅途中即便安排好了各种交通工具,也都少不了依靠双腿步行,在疲于奔波之际,如果还要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越发感到寸步难行。我校出版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定律老师聚焦这一痛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款智能骑行箱,全程电能驱动,其设计贴合用户所熟悉的操控方式,在箱盖结构、箱壳材质选用上精雕细琢,用户可以直接骑乘代步,一解舟车劳顿之苦。这款智能骑行箱2023年销售超10万台,产值超3亿元。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至关重要,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释放巨大价值,定律老师的案例就是用“设计”延伸和提升产品价值链的生动注释。上海理工大学的经管文法艺正是打上“工程”烙印的、对接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比如上理工金融专业的同学能够从事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必须的“科技金融”服务,上理工外语专业的同学能够从事与中国制造、中国科技“出海”相关的翻译与传播服务,上理工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用系统思维、科学技术支撑制造业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流程,等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我希望经管文法艺专业的同学去拥抱这方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将智慧与所学挥洒在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附加值。
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跃迁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撬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革命性力量,也将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与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改造产业,更能创造全新的业态,拥有着加速提升生产力的“魔力”,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
刚刚作为嘉宾与同学们分享创新创业经验与感悟的学长张元刚校友,怀揣着“推动人人会编程、各行业的人用代码为自己服务”的目标而创业,多年来一直从事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研发,聚焦工厂数字化转型细分场景,为企业提供基于软件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比如他的公司为某知名上市钢铁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能耗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轻松发现节能潜力,优化运行策略,每年为企业节约5%的能耗,达5000万元,15年来共节约了7.5亿元。张元刚校友曾因对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杰出贡献而荣获“领军先锋”奖,他正是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
今年,我校人工智能专业迎来了首届毕业生,而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不是某个专业的专属,事实上我们已经见证了AI for science、AI for engineering、AI for art等等所产生的神奇效应,AI for all应该成为数智时代任何专业、任何人、任何产业的生存方式与生产方式。同学们要主动拥抱AI、掌握AI、运用AI,去构建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追“新”逐“质”,蓄能未来。同学们,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理人应有所作为,也能大有可为。希望你们胸怀“国之大者”,奔赴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成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有生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精彩华章。
责任如磐,使命在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后无论同学们身处何地、走得多远,母校是你们永远的家,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今天正值“六一”,祝愿同学们大鹏展翅此去前程似锦,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谢谢大家!
  作者:储舒婷 董真
文:储舒婷 董真图:上海理工大学供图编辑:吴金娇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