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之王”南京银行重拾升势?!新掌门75后谢宁欲再造基本盘…

图片
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日前,南京银行发布拟启动2024年分红公告,高达30%的分红比例无疑昭示着该行报告期内实现了足以回馈投资者的稳健的经营。
2023年报及一季报数据显示,该行营收净利均实现正增长。然而欣欣向荣的背后似乎也暗藏着种种变化...
《行长速览》查询业绩报告发现,该行今年一季度非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高达50.59%,已然替代利息净收入成为新的“基本盘”。此外,南京银行其资本充足率更是三级指标接连下滑,频频发债“补血”的背景下,代表的或是该行资金压力不断。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银行资产质量一直在上市银行中表现一直不错,2024年一季度末不良率又以0.83%创新低。
债券“立大功”,非息净收入首超50%
南京银行新任75后掌门谢宁自1月初上位以来已掌舵近5月,一季报是在其带领下该行交出的首份答卷,然而这位年轻的城商行一把手所交出的成绩单却有些出人意料,素来冠称“债券之王”的南京银行似乎正在打造新的基本盘...
一季度财报显示,该行营收基本盘已出现“更替”,非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首次过半高达50.59%,实现对利息净收入占比的赶超。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以存贷净息差为主营收入,但南京银行此次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脱离“旧基本盘”的业绩表现在一众银行中实属罕见。
实际上,南京银行非息净收入比重已非首次增加。2023年,该行实现营收451.60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254.52亿元,在营收中占比56.36%,非息净收入197.08亿元,在营收中占比43.64%,较前年同期比重提升4.10%;2024年一季度,该行非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高,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收133.2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8.97%至65.81亿元,非息净收入则同比增长17.72%至67.39亿元,占营收比重首次突破50%至50.59%。
《行长速览》发现,该行非息净收入占比增加成因,并非是中间业务发展带来的结果,而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良好表现。以2023年数据为例,该行非息净收入占比增加的前提下,中间业务表现却并不好,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26.65% 至42.95亿元,细分来看,最能体现银行发展潜力的两个指标均有所下降:债券承销收入同比下降27.93%至11.00亿元;代理及咨询业务收入则同比下降34.12%至20.86亿元;而投资收益方面,“收入贡献”大多来自债券投资,财报显示,2023年该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5.07%至148.14亿元,2024年一季度,投资收益更是达到了35.32亿元,接近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两倍。
资料显示,南京银行很早便在债券投资方面进行布局。早在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刚建立之时,南京银行便率先进入成为首批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交易者,后更因2002年其债券现货买卖交易量位居市场首位,成交量超过四家大型银行总和,被冠以“债券之王”称号。
然而,南京银行较为激进的债券投资风格却也引来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关注。银行毕竟是以依托存贷主营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而发展起来的金融主体。该行以债券投资收益为核心的非息收入占营收比重突破50%的现象,投资者对南京银行表示担忧:担心其偏离存贷主业,更多的服务于达到发债标准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而疏远实体小微、零售客户,对银行原有客群的远离只会有害无益。
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多次提及银行要回归存贷本源。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在《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要求,各银行机构要坚决摈弃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盲目扩张等错误观念和粗放经营模式。
发债破千亿,三级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
南京银行“偏颇”发展的结构之下,该行的“造血”能力似乎也需要关注资本充足率整体已呈现下滑态势。
5月20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南京银行拟于5月23日发行200亿元金融债券。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南京银行频频发债,规模已达千亿元,“补血”的背后表露的或是南京银行内生增长力的不足以及资本补充压力不断上升的的现实,而财报数据中该行资本充足率的不断下降似乎也在印证着这点。
南京银行年报季报数据显示,2023年末,该行各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53%、11.4%、9.39%,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78个百分点、0.64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末,下滑态势依旧,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8%、11.11%、9.22%,较上年末再分别下降0.35个百分点、0.29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
针对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曾表示,“近年来,部分银行的净息差压力上升,内源性补充资本有所下降,同时银行积极推动宽信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夯实资产质量基础等都有可能加大资本消耗。”
而提及如何补充银行资本,有业内分析师表示,“从补充角度来看的话,外源性的补充基本上是卡死了,只能通过内生性的利润留存来补充资本,银行利润又是下降的,所以目前资本补充也还是有压力的。”
不良率0.83%,资产规模攀升至2.4万亿
相较于结构失衡和造血能力的减弱,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表现还算不错。自2022年南京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两万亿以后,该行继续实现平稳扩张,质量反面也较为稳健,一季度以0.84%的不良贷款率再创新资产质量新高。
财报显示,该行资产规模自2022年末突破两万亿关口后,不断实现攀升,截至一季度末,该指标已达2.4万亿元,其中,存款规模达1.42万亿 元,较上年末增长3.70%;贷款规模达1.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9%。
资产质量方面,南京银行整体呈稳健态势,不良贷款率连续多年低于1%,维持在较低水平。2023年末,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0%,至2024年一季度末,不良率进一步压降,较上年末下滑0.07%至0.83%,创近年新低;风险防控方面,该行2023末拨备覆盖率为360.58%,2024年一季度末则较上一年末微降3.63%至356.95%,但整体依旧处于同业高位水平。
但需注意的是,低不良率并不等于低风险,南京银行财报显露出的结构性问题和资本充足性问题依旧需要再做调整,如何掌握好转型步伐节奏与自身发展重心之间的权衡,或是南京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