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中美博弈的始作俑者,37年前就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

1947年“美苏冷战”爆发。1991年,“冷战”以苏联解体结束。1946年中国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政策一致倾向于“阻止中共取胜”,后来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该政策转变为“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
这两个事件看似没有太大联系,实则密切相关。在这两个事件中,美国都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参与——安德鲁·马歇尔。此人不仅是美国制约中国的幕后推手,还是当年美国拖垮苏联背后的一位重要人物。
一、转行钻研国家军事战略,影响美国政坛42年
安德鲁·马歇尔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主修经济学。1949年,28岁的他加入当时美国最富盛名的智库公司——兰德。虽然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并无太大关系,但安德鲁·马歇尔凭借自己独到的战争眼光成功在兰德公司担任核战略分析研究一职,还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就这样,这样一位光头、戴眼镜、沉默不言的人成为美国后来制约中国和苏联的一个重要“武器”。
马歇尔从小记忆力就好,还非常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这些都为了他后来放弃从事金融行业,投身政治提供了很多前提条件。通过广泛阅读历史、文学和军事类的书籍,安德鲁·马歇尔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军事观。
图片
时年28岁的安德鲁·马歇尔因兰德公司给的工资相比同行较高选择进入该公司工作,但是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让他被当时美国政府的领导人所看中,于是才有了后来为国效力的故事。
28岁的安德鲁·马歇尔在兰德公司一边工作一边对所在行业进行深入学习,在兰德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安德鲁·马歇尔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兰德公司曾在1947年根据德国发射的V2导弹推断出人造地球卫星即将出现,并预估该技术在将来会具备监视、侦察、预警等多种军事功能,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猜想。而苏联在该预言后10年才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曾经在和同事推断苏联战略轰炸机基地所在位置的时候,安德鲁·马歇尔一反常态地没有选用理性行为模式进行推断,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规的方法,推断出苏联战略轰炸机基地位置。后来经过美国情报部门验证,安德鲁·马歇尔的推断确实正确。在他看来,用理性行为体模式来分析苏联的战略部署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果他是苏联人,他肯定会反其道而行。
经此一事后,安德鲁·马歇尔在公司内部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在他的影响下,同事们经常对战略分析的传统、惯例进行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在“冷战”中的表现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后来的工作中,兰德公司对新兴起的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世界先进技术捕捉比较灵敏,这也是后来兰德公司率先在美国提出进行军事技术革命(Military Technical Revolution)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后来的工作中,安德鲁·马歇尔不断成长,经好友举荐进入美国政府,担任文职。
图片
在兰德公司工作的时间里,年轻的安德鲁·马歇尔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后来一直担任美国政府的智囊团成员。虽说是文官,但安德鲁·马歇尔对美国政府在全球的地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他执掌美国净评估办公室的42年间,美国政府拖垮苏联,反制中华,从客观角度来说,安德鲁·马歇尔在战略思想上的造诣和见解是非常深厚和独到的。
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要有4个工作任务,一是按照国防部命令或国防部高层指示进行的研究;二是净评估办公室自主研究项目;三是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各军种或联合作战司令部联合研究项目;
四是净评估办公室资助外部智库或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他们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当下和未来海战、核战、太空战以及保持美国在全球的战略优势等方面内容,对美国国防部的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虽然净评估办公室的各项研究结果都是通过签署合同,委托外部机构完成的,但其提供的框架计划至关重要。尤其是净评估办公室的主导人安德鲁·马歇尔,他是美国采取制华和拖垮苏联各项举措的幕后推手。
图片
二、错误预言,制约中国
美国自日本法西斯投降后,对中国的态度就开始转变,从1946年的“组织中共取胜”,到1949年“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出,美国身为资产阶级阵营中的“大哥”,对于敌对阵营的态度是非常不友好的。
安德鲁·马歇尔曾经提出一个重要预言:“中国在21世纪初将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对手”。
安德鲁·马歇尔之所以将中国列为美国在21世纪初重要的战略对手,是考虑到中国利用新理论进行军事变革后,国防实力得到很大发展,为了免除威胁,美国国防部对中国采取制约措施。
在1987年递交给副国防部长艾克里(Fred Iklé)的备忘录中,安德鲁·马歇尔写道:“与现在相比,未来20年的世界将变得相当不同……由中国崛起和军事技术革命所引发的结构性变化,似乎并未引起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及其他事务委会应有的足够重视。
他们的关注点仍停留在苏联、美苏竞争、欧洲战场等问题上面”;“未来几十年里,美国的战略将不得不同时应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和由军事技术革命引发的战争变革”等内容。从这些内容不难看出,安德鲁·马歇尔认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将会威胁到美国。
1992年,安德鲁·马歇尔在做有关军事技术革命的评估时曾表示:
“未来的新区域拒止技术将会使美国海外基地和前沿部署的远征部队投送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和高昂成本”。
图片
马歇尔这里所说的挑战就是中国的东风–21D导弹武器,在他看来,中国是未来最有可能拥有强大军事打击能力的国家,而这会影响到美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所以他将中国界定为美国下一个战略竞争对手。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安德鲁·马歇尔于1996年又提出:
“亚洲看起来在未来几年对美的安全更为重要,美国的关注点将从欧洲转移到亚洲,重点是中国”。
当时安德鲁·马歇尔提出的这一看法受到了美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方赞同并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2002年,安德鲁·马歇尔在呈交国防部长的备忘录中写道:
“美国防务战略要求在国防部范围内将注意力指向亚洲”,“建议各兵种对中国形成的长期挑战做好打算,要将这些挑战整合在军种和联合兵棋推演、训练和演习计划中,包括日常海空军和特种部队的演习”。
在内部智囊团的多次催促之下,美国政府听从建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崛起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影响的年度报告。这些甚至还影响到了2012年奥巴马推出针对亚太地区的再平衡,和美国海空军提出的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构想。
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中国的发展初心是为了捍卫自身权益不受别国侵害,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做侵害别国权益的事情。“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安德鲁·马歇尔。
当然,关于“中国威胁”这一推论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而这样的错误推论也使得中国在美方的制约手段下产生一定的损失,这是世界的损失。
图片
三、多手段拖垮苏联,促使冷战结束
1973年,“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白宫为了遏制苏联,成立了一个直属于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的内部智囊机构,负责提供核威慑计划和核战略领域的评估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歇尔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并执掌这个名为净评估办公室的智囊机构。
净评估办公室成立的初衷就是为美国与苏联竞争提供策略,所以在冷战期间,净评估办公室研究的核心议题就是“美苏之间以及北约与华约之间的军力平衡”。安德鲁·马歇尔认为,美苏双方在战略核力量和常规军事力量上的实力对比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最后的武士:安德鲁·马歇尔与美国现代国防战略的形成》中,作者将“净评估”的作用描述为“诊断问题、发现机会并且提供客观、全面的分析”。简单地说,净评估就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间跨度较长的比较分析研究框架,旨在从敌我双方的全面比较中找到对方的若是,挖掘自身长处,通过扬长避短的方法,用最低的成本逼迫对手付出高昂的代价,进而巩固战略地位。
基于这一点,安德鲁·马歇尔从1973年开始对美国与苏联军事实力的对比进行了长期、深入的分析。他研究了美苏双方在生产线、装备、武器、技术等方面的军事投入,对双方的军事实力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还与军事机构合作对美苏武器效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双方对飞行员和坦克兵的训练对比、双方高射炮性能的对比等。
此外,安德鲁·马歇的研究还对美国对苏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净评估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净评估办公室在1977至1979年的几个研究成果被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第59号总统令”等重要政策文件采纳。
美国正是在该文件中提出了“抵消战略”,使美国在面对核冲突时有了更多“有限打击”的选择。同时,安德鲁·马歇尔还提出了通过经济措施拖垮苏联的重要建议,并被政府所采纳转化为美国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的国家战略。
苏联的最终解体,证明了安德鲁·马歇尔某些观点的战略效果。尽管他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一阵见血,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中国威胁”这一问题,他着实看走眼了,也让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无故受到美国压制。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