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寻找与时代共鸣的故事,上昆及戏曲中心去年获54个省部级奖的幕后

“玉兰花开 魅力上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获奖演出5月8日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上演,京、昆、越、沪等戏曲精华剧目汇聚于此,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目前,上海昆剧团又在策划昆剧《牡丹亭》参与“中法文化年”赴法国演出的方案。在5月落幕的第九届中国昆剧节上,来自上昆的白玉兰奖(榜首)演员胡维露、梅花奖演员罗晨雪主演的经典版《玉簪记》被誉为“守正创新的典范之作”……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戏曲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透露,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戏曲艺术为己任的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去年一年完成演出5416场,演出收入6617.92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4个。
图片
东方美学 走向世界
上昆在每年保有高质量巡演的同时,确保海外演出或交流展示都在10场次左右,近年来出访演出的国家包括美、德、法、意、俄、西、日等,还亮相于德国柏林戏剧节、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日本亚洲戏剧节等。一颦一笑皆是情,一顾一盼都有意。戏曲表演,让海外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文戏的细腻绵长、武戏的铿锵有力。
谷好好分析,昆剧的曲牌体,高度凝练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成就;视觉的写意美、表演的程式美以及唱腔的韵味美,浓缩了东方意趣,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自2016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莎士比亚、汤显祖两位戏剧大师同样逝世400周年之际造访上昆之后,上昆推出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走向世界。去年,55出全本《牡丹亭》全国巡演;今年,该剧正在计划造访法国……
图片
图说:全本《牡丹亭》排练照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经典剧目 代代传承
2016年起,上昆推出的“临川四梦”包括戏剧大家汤显祖的四部剧目《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除了《牡丹亭》是保留剧目外,其余三部需要重新整理、改编、再现。“临川四梦”是中国传统戏剧的巅峰之作,推出这四部大戏,上昆积累了10余年、汇集了五班三代人才。一经推出,就被认为是“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成就”。
2022年,上昆在已故著名戏曲编剧王仁杰20年前缩编的35出《牡丹亭》基础上,邀约导演郭小男加盟,以上中下三台大戏的规模,精彩呈现全本55出的精髓,被认为是“年度中国戏曲重大文化事件”。去年,全本《牡丹亭》开启全国巡演,目前已近50场,被誉为“守住了汤翁原著深沉的历史品位与美学风范”。今年,《牡丹亭》将赴法演出,让世界更进一步认识到与莎翁同时代的汤翁的精神力量与美学理念。
图片
小剧场昆剧 孕育创新
上昆在践行“传统剧目、改编剧目、新编剧目”三并举的同时,还注重在小剧场昆剧创作上蓄力——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呼”出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先后创作了《夫的人》《椅子》《桃花人面》《草桥惊梦》《白罗衫》等具有实验性的昆剧,打造了上昆小剧场昆剧的品牌。《椅子》最初是法国荒诞派戏剧大师尤内斯库的代表作,如今以昆剧的样式再演绎,但依然体现了人的现代性且以中国美学的意境呈现,让古老戏曲焕发出了新时代的生命力。
由中国剧协、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自2015年举办以来,9年里共收到全国(含港台地区)80余个剧种的近500部申报剧目,经遴选后上演作品92台,成为梨园新锐探索实验的首选平台与孵化基地,让年轻戏曲人也能走向国内外广阔大舞台。(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