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被约谈的一心堂:早在2018年就被爆存违规套用医保基金问题

6月3日,一心堂开盘跌停,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午间休市,股价报19.25元,跌7.23%。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约谈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部分媒体的采访中,一心堂一些门店此前能刷医保买化妆品和保健品。作为连锁药店,北青报记者暂未发现该店在北京的门店,而一心堂则已经在10个省市拥有1万余家门店,这也是其被约谈的另一个原因。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图片
门店有串换药品、超量开药等行为 一心堂被约谈
6月2日,国家医保局官网最新信息显示,5月24日,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对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图片
医保基金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各地医保基金监管情况看,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较为典型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医保部门在基金监管工作中发现,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暂停医保结算的定点零售门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匹配、处方药销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
对于此次约谈,一心堂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本次约谈指出的问题对企业是重要的警醒。下一步,一心堂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约谈提出的要求,成立工作组,用实质性的整改举措规范旗下连锁门店经营行为。按照约谈要求,一心堂将于6月底前,向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提交整改情况报告。
万余门店扎堆儿10个省市 业绩去年陡然下滑
国家医保局表示,从各地医保基金监管情况看,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较为典型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考虑到一心堂旗下门店多、医保基金用量大,为了防止出现更大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对一心堂进行了约谈,督促提醒其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更好地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图片
那么,一心堂规模有多大?根据该公司官网介绍,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心堂及其全资子公司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10746家,已遍及滇、黔、桂、琼、川、渝、晋、豫、津、沪等10个省、直辖市。而同期肯德基门店数量还比其少了100多家,但肯德基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而一心堂仅在10个省、市有门店,密度之大可以想见。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之前一心堂业绩一直向好,除2016年外,该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这一高增速在2023年急转直下。2023年,一心堂的营业收入为173.80亿元,同比下滑了0.29%,归母净利润为5.49亿元,同比下滑45.60%。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一心堂表示,主要是由于大量新开门店导致运营成本费用增加,以及2023年退烧、止咳、抗病毒等感冒类产品需求降低、收入下滑。
而财报中没有言明的是,对于医保的依赖程度也影响了公司业绩。2023年10月,一心堂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表示,公司前三季度经营层面压力明显的主要原因为:2023年1月起云南省内其余地区(昆明地区已于2022年1月启动)保健品陆续停刷医保卡,对毛利额影响较大;昆明地区普惠政策,在门诊使用规定的30种165个品规国家集采药品,在门诊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内个人零自付;药店参与门诊统筹政策,影响毛利率;部分门店陆续开通统筹,但处方流转情况不明显等。
为了挽救线下药店在O2O和线上药品零售冲击中的颓势,一心堂宣布旗下门店开展包括商保、彩票、零售便利等新的业务。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已在3000家门店中开展了“药店+彩票”业务试点,彩票销售流水达7698万元,彩票业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客流量。
而为了提振公司业绩,2023年,一心堂不再固守“直营”开放“加盟”。一心堂加盟业务负责人在加盟会上表示,加盟的直接目标是加盟店销售业绩增长30%。而门店数量的扩大和追求业绩增长,也明显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以前保健品、护肤品都可以刷医保” 一心堂违规曾被曝光
就在被曝出遭国家医保局约谈的当日,有媒体走访成都一心堂门店,多名店员表示,“以前保健品、护肤品都可以刷医保,现在管得严不行了”。
图片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已不是一心堂第一次被曝出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情况。早在2018年,一心堂旗下药店就被央视报道存在违规套用医保基金问题。而在此次被约谈前,一心堂也出现了零星门店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罚事件。
2018年3月27日晚间,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报道了海南省三亚市“一心堂”连锁药店医保卡当消费卡购买非药品,以及开具虚假名称发票,涉嫌套取社保资金的情况。
报道称,在三亚市解放路等地,10多家一心堂医保定点药店俨然变成百货超市,顾客除了使用医保卡购药,还可以用医保卡直接购买各种生活日用品。这些生活用品的价格不仅超过市场正常价,在发票的开具上,这家药店也用上了“狸猫换太子”的手法。
根据彼时披露的数据,一心堂海南子公司涉及不合规刷卡次数共9716次,涉及金额合计65.8万元,主要是使用个人账户违规串项销售日用品。
此外,今年4月19日,上海药监局向一心堂子公司上海鸿翔一心堂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原因为因涉嫌销售劣药。2023年8月,上海市药检院对上海鸿翔一心堂库存的邦德药业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进行抽样。但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不合国家规定。最终,上海鸿翔一心堂被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627.72元。
2023年11月,上海鸿翔一心堂还因生产经营产品卫生安全评价不合格或产品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消毒产品被罚款3100元。
同在2023年,广西鸿翔一心堂、山西鸿翔一心堂、一心堂元谋凤翔街连锁店等多家子公司都曾收到过当地监管部门的处罚,原因涉及大幅提高口罩售价哄抬价格、应开具而未开具发票、第三类医疗器械销售记录不真实等。
此外,近期一心堂还陷入了一场补税风波。2024年3月19日,公司公告称,2023年,税务局对一心堂及各子公司2020年至2022年的纳税情况进行了税收辅导工作,需要补缴税费合计2.33亿元,以及0.77亿元的滞纳金。根据一心堂公告,此次公司补缴税款,源于税务局认为一心堂独立核算的门店房租应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但公司将店租视作经营费用,未进行纳税申报。
创始人被称为“云南药王” 14岁成万元户
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由云南本土发展并走向全国区域市场的大健康医药服务企业,企业业务以连锁药店为主体。
图片
而根据相关资料,该公司创始人、坊间有“云南药王”之称的阮鸿献的创业之路却是颇具传奇色彩。
阮鸿献1966年6月出生在云南弥勒市西二镇一个名叫西洱的小山村,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由于他的父亲是当地供销社的药材收购员,他除了上学、忙农活儿外,就是跟着父亲进山收药、进城卖药。
初中毕业后,阮鸿献没有继续念高中,而是发现一条致富之路。阮鸿献发现,位于宝善街的昆明市药材公司收购站,金银花的收购价6元一斤,是他们村供销社收购价的4倍。回家后,他怂恿父亲从供销社“借”出40公斤金银花,给他拿去昆明卖。
卖出好价格后,为了还上那40公斤的金银花,他就发动村民上山采摘,而且每斤多给5毛钱。上百村民卖力地采,结果就不是40斤,而是一下子400斤。没几天,西洱村周边的十几公里的金银花全被采摘光了。靠这批金银花,14岁的阮鸿献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万元,于是开始从事药材经营。1983年,17岁的阮鸿献买了一部当时最时尚的铃木100型摩托后,留着时髦的长头发的他,踩上“风火轮”,继续做他的药材生意。
1987年,阮鸿献在云南开远注册了“鸿翔”药材经营部。也是在这里,阮鸿献在云南的药材行业中做出了名气,并邂逅了未来的妻子,也是一心堂的另一位创始人——刘琼。
1997年云南鸿翔中草药有限公司成立,阮鸿献的生意从个体经营转为了公司经营,同年“鸿翔中西大药房”开业,阮鸿献开始了连锁药店的经营。2000年,云南鸿翔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一心堂连锁药店随之诞生。之后一年阮鸿献逐渐开了8家药品零售店,但是名字和风格都大不相同,后来经过刘琼建议,开始走了全国统一化道路,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4年后,一心堂走出云南,进军四川。2014年公司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A股上市的直营连锁药店。2015年,阮鸿献以55.5亿元身价位列2015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而且是唯一入选的云南富豪,成为云南首富。
不过,阮鸿献和刘琼的感情并没有走到最后,2017年双方宣布离婚。但这一离婚并没有影响到一心堂的股份,截至目前,阮鸿献持有公司30.58%股份是第一大股东,而刘琼持有11.33%股份,仍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双方和平分手,也均在公司各司其职,并没有对公司经营和股价造成深远的影响。反而在离婚后的一两年内,双方身价均有所上涨,被坊间成为教科书式的“技术性离婚”。
不过,自2023年以来,一心堂的股价也持续下行。2023年至今,公司股价从高点时的35.59元,到今年最低一度跌至16.61元,缩水了53.33%。截至6月3日午间休市,该公司股价报19.25元,跌7.23%。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