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打造“好学温州”教育品牌

长三角教育发展,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一体化,另一个是高质量。何以示范引领?同构先进教育理念,共建教育评价标准,促进教育资源适当流动。
  温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温州教育也正为促进长三角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贡献着温州经验和温州方案。
  加入长三角教育评价变革城市联盟,率先出台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案;打造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省级高水平职校和专业数量与杭甬并列全省第一;打造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经验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作典型推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6年间,温州以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区域教育发展新路径,打响“好学温州”品牌,争做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示范省的模范生。
 牵手长三角
  一批教育成果落地
  5月20日,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项目总结会议暨第四届温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博览会在温州举行。来自上海嘉定、新疆拜城的7000余人线上线下参与研讨。会上,温州与华师大基教所、浙师大教育学院、校长智库研究院等单位签订了成果培育意向协议。近百项优秀成果通过大会向与会人员做现场推介。
  “广发‘英雄帖’,创新教科研成果的推广模式,有效解决了教科研成果如何转化的问题。”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娟表示,像这样的活动是教育领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发挥温州市作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的辐射作用,更好地促进多地多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实际上,像这样共促教育优质成果资源共享的动作,近年来在温州与长三角之间很是频繁。2018年,温州与上海市嘉定区签订《关于加快两地教育领域更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此后每学年,两地都会开展一次交流活动,促进成果推广深化。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南京市、温州市等城市教育部门正式签署了《长三角教育评价城市联盟章程》,成立长三角教育评价城市联盟,标志着一市三省九城结为紧密型协作发展共同体,共建教育评价新生态。
  在温州市绣山中学,能上一回“榜样志”是不少同学的努力方向。上榜同学由学生自己推选,榜单上能看到榜样人物的图文事迹。这成为学校实施身边的榜样教育的新载体。启发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是温州市初中学生学习品质监测报告。
图片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师生在芯片实验室里。 刘吉利 摄)
  2020年起,温州市创立学习品质评价体系,连续4年开展中小学生学习品质监测,找到了一把衡量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尺。“该项目将原有温州市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由拓宽向拓深转型,原型来自上海市教委的探索和专家指导。”温州市教育评估院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在上海作业成果的启发下,温州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小学高质量素养作业体系,使学生作业总量得到一定控制,作业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图片
(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师生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乐趣。刘吉利 摄)
  在“你来我往”中,长3角区域内教科研关系更加密切。近3年,温州有77项成果斩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成果被省厅推荐国家级评审。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提升了温州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在全省全国的品牌辐射力。
面对共性问题
  当好探路者
  身处长三角,每座城市面对的经济社会格局相似,教育发展中也面临许多共性问题。温州是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如何为强城强经济提供教育保障,吸引全国各地人才“来温州,创未来”优环境,是题中之义。
  温州各类人才随迁子女26万人,居全省前列。针对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难、转学难、就近难等问题,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推进随迁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为此,温州市先后出台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25条”等举措,解决“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热点问题。2024年春季企业用工返温高峰季,全市随迁子女春季转学3820人,占全省的22.9%,实现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各县(市、区)创新推出“入企服务站”,邀请专家定制入学一件事、家庭教育等咨询活动,让企业员工享受到个性化教育服务。
  位于乐清经济开发区的固力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600多名,每年企业上小学、初中的员工子女人数近30人。“现在,企业只要收集好员工子女报名资料,就可以统一办理入学手续,省时省力省心。”企业工会主席陈康文说,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不断优化,带给他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企业员工队伍更稳定了。
  如果说,确保企业外来用工子女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温州以改革为全国同类城市迈向教育共富先行探路,那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则是温州推进教育“城乡均优”的另一项教育共富实践。
  在温州的山区海岛,360名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任教、支教,200个名师送教工作室下沉乡村,让更多乡村孩子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以优质教师资源下沉赋能乡村学校外,温州还在全省率先打造未来乡村园,重新定义乡村幼儿园的使命和价值定位。
  位于山区县永嘉的枫林镇中心幼儿园里,孩子们来到乡贤徐定超故居,与村民谈天说地,还会当小导游给游客讲述徐定超的故事。这些在城市幼儿园中不常见的元素,浓缩在一所乡村幼儿园中,交汇、碰撞出火花。深度挖掘乡村优势,让幼儿在乡村得到优质学前教育。截至目前,温州市县两级已经遴选100所未来乡村学校培育对象,以点带面引领撬动全市乡村学校发展提升。
拿下“金名片”
  为全国作示范
  “为有效解决温州市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智慧教育标准及水平的显著差异,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缩小数字化鸿沟,营造智慧教育‘共同体’发展新生态。”今年初,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温州基于全国、全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域智慧教育发展监测与评价的经验亮相大会。
  温州经验向全球推介,背后是温州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教育品牌打造上对标一流、奋勇争先、弯道超车的结果。当前,温州拥有五张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教育金名片。
  作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温州推进学城联动、产教融合走在全省前列。高规格出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20条”等政策,近3年全市投入职业教育105亿元,启动23所职业学校迁(改扩)建,拓宽职业学校学生成长通道,省级高水平职校和专业数量与杭甬并列全省第一。
  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温州推进教研科研走在前列。温州项目化学习、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等成果,从6000多个成果中脱颖而出,入围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最高奖评选。
  作为全国唯一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温州推进健康育人走在前列。统筹推进“明眸皓齿”“温馨教室”“阳光体育”等行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近年来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温州迭代深化“温心健康”行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导师团”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牵头、教育为主、部门配合、基层包联、社会参与”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闭环管理机制。
  作为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温州推进整体智治走在前列。打造“好学温州”智慧应用云平台,汇聚各类数据15.63亿条,迭代升级创新应用场景,其中“学问通”等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温州推进师资建设走在前列。强教必先强师,温州近年来高规格出台“礼遇优待”“尊师强教”等政策,不断深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改革,特别关注校长、领军教师、班主任、研训员、乡村教师、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科学教师等队伍建设,近3年,温州新增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来源:浙江日报 周琳子 夏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