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新贵,不妨松弛一点

图片
反映现实主义的短篇故事,莫泊桑写得尤为精彩。
一百多年前,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社会阶层日益僵化,莫泊桑写下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以讽刺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价值观判断的荒诞,以及个体身处其中命运的悲惨。
故事里出生在普通职员家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一条“项链”的虚荣心作祟,使得人生和命运出现了巨大的错位。在那场上流社会大人物云集的舞会上享受片刻的耀眼过后,玛蒂尔德一家就此深陷巨额债务的危机,开始了十年偿还的辛酸生活。
从一片幸福的云彩,一下子堕落到了可悲的生活的地狱。
然而时至今日,当人们重新谈论起玛蒂尔德时,却多了几分理解和同情,因为对更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并跃跃欲试是人的本性。
或许在任何一个时代,普通人都难以抗拒跨越社会阶层、实现阶层跃迁这个巨大的诱惑,即便是看到了前人为此付出的代价。‍‍‍
譬如跨越一个多世纪的今天,一线城市里的新贵们竭尽全力还房贷的样子,也颇有几分玛蒂尔德的影子。
就在最近几年,社交媒体上最不缺的内容,也是这个处于社会夹缝里的阶层,自我的焦虑和他人的揶揄。他们在家庭固定资产价值摇摇欲坠与事业的节节败退中不停地奔波与挣扎,早已陷入一种身心俱疲的境地。
但与其对新贵们千人千面的困境进行情绪化的宣泄,不妨来探求他们的焦虑和沮丧究竟有哪些来源和可释放的出口。
物质消费上一条无形的“锁链”
美国的社会学家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
不同的中产阶级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核心的诉求,就是经济上的安全感。没有经济安全感的人,‍是不能称之为中产阶层的。
而在当下这个社会里,经济安全感最低的群体,恐怕就是一线城市里的新中产。
导致新中产没有经济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说新中产普遍只是在金融、互联网、媒体等高薪行业挣一份工资,不掌握生产资料,未来收入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挑战这些难以改变的客观困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新中产有了更多的途径,可以了解到过去只有富人阶级才能独享的消费和生活方式。这勾起了刚刚完成阶层转换的“New Money”的内心虚荣和对表面光鲜的追求,于是乐此不疲地追随“Old Money”的消费脚步,并试图融入圈子有所交集。
比如,动辄贷款买几百万上千万的豪宅,每年一趟大几万的欧洲出游,以及日常穿着标配始祖鸟和劳伦拉夫……
为了保持这样一种“高品质”的生活状态,过度追求物质和表面的光鲜,忽视其本身的实际功能与价值,不断地挑战着自身经济实力承受的极限,这让家庭积累底子较为薄弱的一线城市新贵们感受到了强烈的焦虑和不安。
事实上,新中产的这种行为和玛蒂尔德为了在上流社会的舞会上短暂地展现自己的魅力,想要通过外在装饰跨越阶级的界限,不惜向朋友借珠宝的做法,本质上并无差别。
但显而易见的是,从玛蒂尔德试图冲破这种阶层的界限的那一刻起,已经在无形中被上层所输出的“价值观”上了一道“锁链”。
阶层的分野,向来不是靠模仿表象就能轻易逾越。‍‍‍‍‍
而故事的结局更为讽刺:玛蒂尔德为了一条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但佛莱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那条项链却是假的,并不昂贵。
因为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而为其错位的价值进行买单,这条路不值得新中产们重蹈覆辙。
精神上的沮丧和心有不甘
如果我们稍微关注一些经济学相关的新闻资讯,就会知道世界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几乎所有的收入增长都聚集在了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分人手中,而剩下超过80%的人是在勉强维持着现有的生活。
但生活在低线城市的基层百姓因为视野受限,或许并没有感知到自身与富裕阶层之间存在的巨大裂谷。
然而对于那些奋力跃入一线城市的新贵们来说,因为近距离观察到了富裕阶层的生活,在面对这样的差距和不公时,会对自身物质的匮乏感到愈发的挫败。
正如莎士比亚在《鲁克丽丝受辱记》中的一段话,似乎很精准地描述了新中产内心这种加倍的沮丧:
望见了海岸才溺死,是死得双倍凄惨;眼前有食物却挨饿,会饿得十倍焦烦;看到了敷伤的膏药,伤口更疼痛不堪;能宽慰悲哀的事物,使悲哀升到顶点。
他们一方面是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出生条件的差异,另一方面目睹社会流动性逐渐变小。
例如曾经被视为改变命运关键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路径,如今似乎也不再是畅通无阻的坦途。
职场里的岗位越来越少,行业门槛不断提高,就业竞争早已白热化,暂且不谈晋升之路有多难,现如今能保住饭碗多数人已经谢天谢地。
新中产就像是被困在一个“玻璃天花板”之下,能够看见更广阔的天空,却又难以触及,既沮丧又无力。
新贵们不妨松弛一点
尽管一线城市的新贵们在璀璨灯火与高楼林立间,时常被物质的焦虑和精神的沮丧所笼罩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究其根本,不过就是欲望不允许自己停下脚步,能力又无法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
明明已经掌握了安身立命的资本,却仍不由自主地被更高阶层的生活所牵引,于是心甘情愿地投身到“内卷”的洪流之中;
明明有能力享受丰盈自在的生活,却依旧臣服于消费主义的潜移默化,不惜付出十倍的辛苦,去获得挑战自己极限的奢侈体验;‍
明明已经被时代助推了一把才达到今天的高度,却难以正视起到关键作用的运气成分,仍想凭借过去的那一套进行路径复制,继续向上一步……‍‍‍‍‍‍‍‍‍‍‍‍‍
其实新中产们真的不妨让自己松弛一点,再松弛一点,不要总是对这个世界报以进攻和防御的姿态,重新回归自己的内心和当下的生活。
一是认识到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区分哪些是真正提升生活质量的必要需求,哪些只是受到外界浮华影响的过度欲望;
二是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平衡点,在工作之余去学一项技能,或者是发展一个兴趣爱好,一个人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不能完全依赖从工作中获得,否则会非常陷入职场内耗;
三是要建立正确的财务规划观念,量入为出,不要总琢磨要如何抵御通货膨胀以及实现资产的代际传承。‍
更重要的一点是务必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健康。
坦白来说,面对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的确很难找到一条普适的解题思路,任何一个选择都是有得有失,只是我们应该稍微投入一点时间,来好好正视一下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可以失去的又是什么。
其实一线城市的新贵们从普通家庭到拥有如今的积累实属不易,这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也并非常态。
因此,新贵们或许更应该明白“形势比人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