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000876.SZ):公司5月的断奶成本已经低于300元/公斤,后备转固成本低于2400元/头

新希望(000876.SZ)2024年6月3日发布消息称,2024年5月30日新希望接受机构调研,执行总裁、猪产业事业群总裁:陶玉岭;副总裁、财务总监:陈兴垚;董事会秘书、首席战略投资官:兰佳参与接待,并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调研主要内容:
一、执行总裁陶玉岭介绍公司猪产业近期经营管理情况公司在一年前,即 2023 年 6 月对猪产业做了重新规划,把之前的几个纵队整合成猪产业事业群。定下来一个思路是“养好猪”,但要从两个阶段去理解,第一阶段,短期是“养好”猪,即把猪养好,解决眼前的问题;第二阶段,中长期来说是养“好猪”,主要是通过育种工作的投入,使种群遗传性状得到改良,实现未来长期成本的下降。在调整之后发生了两个改变:
1、改变认知,认识差距,积极学习
过去在管理规模不大的时候,内部认为公司养猪做得还不错。但现在上了规模之后再来看,其实跟优秀的同行来说是有差距的。所以过去一年里,我们几乎跟所有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比我们优秀的同行,都做了很多交流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做法。
2、改变思维导向,从生产思维到经营思维的转变过去公司养猪更多是生产思维,考虑的是从祖代到父母代,再到育肥怎么去搭建和管理猪群。但是行业里做的比较优秀的同行,其实他们销售的品种结构也是很丰富的,他们的思路是在做经营,在生产上不一定那么多条条框框。如果养猪不赚钱,那生产上再多讲究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现在正从生产思维转变成经营思维,围绕经营结果来做转变。
二、问答交流环节
Q1:公司 4 月实现整体盈利,整体成本优化很快,具体在哪几个方面做了成本优化?
A:1)首先还是疫情防控,这是公司和行业都比较关注的。公司在疫情防控上一直强调生物安全防控,在多种场景下的消毒方法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药费成本与行业已经没有差距,消毒费用下降 70%,同时效果也有所提升。今年在春节后就没有再出现 ASF 的反复。我们与一些大专院校合作,在重大疾病防控上做了 12 个项目的研发,设立了更专业的防控团队,并逐步改进技术手段。蓝耳和 PED 的发病和带来的损失都有明显减少。去年冬季疫情反复时,养殖成本稍有抬升,但没有大幅波动。
2)生产管理上,向优秀同行学习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操作,给生产环节带来了很多改变。断奶仔猪的成本有明显的下降。母猪和育肥的生产管理都有进步,目前自育肥占比是 30%,放养占比是 70%,但今后自育肥比例还会有所提高。自育肥在向 MY 学习,而目前整体放养成本并不次于专门做放养的优秀同行。未来在育肥上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3)长期竞争优势靠育种,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在母猪上做了基因芯片项目,长期可以带来猪群遗传性能的提升。还有过去一年进步最大的公猪管理,过去养 1 万头公猪,与母猪的配比大约是 1:100,造成公猪管理整体难度大,而且遗传性状参差不齐,现在公猪数量降到 1000 多头,在遗传性状上的改良表现反而很好,对断奶仔猪和育肥效率也能带来更快速的改良。目前优良性状的后备母猪已经基本满足需求,公猪的改良也已经基本到位。
4)区域成本差异缩小,目前西部纵队正逐步赶上中南纵队,华北也在快速追赶,区域间的成本效率差异正在缩小。
5)持续提高人效,过去人效差距比较大,行业常见的“产非比”大约是6:4,我们现在基本达到了。虽然养猪总人数稍微有点下降,但生产员工基本是稳定的。长远来说,人效还要持续提升。但整体思路上会维持一线员工稳定,保证持续提升生产效率。
Q2:年报里员工人数显示 2023 年人员有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A:1)首先要对年报里的公司员工人数变化做一下说明。这里主要是去年年底有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块出表的影响,这两个板块的员工人数就不计算在内了。而猪产业人员很稳定,每月的人员流失率不到 1%。
2)基于对猪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规划,公司也做了充分调研和梳理,对组织做了一些调试。组织是为业务服务的,我们要更多思考业务,组织只是辅助,提供服务。例如过去每一个经营单元,对母猪、育肥和放养都要进行管理,在过去看是合理的,但仔细分析以后发现不尽然,因为育肥猪和母猪管理还是有一定差距。过去一段时间育肥成本偏高,就是一些生产人员的细分没做对。其实公司也没有做多大的变革,只是更工作细化了。一线员工是很重要的,很多生产动作需要他们去执行,生产员工的流失率目标要保持月均低于 1%,以前不稳定的时候,月均人员流失率都是 6%左右。公司要留住会养猪、懂养猪的员工,因为这奠定了转固成本,断奶成本,育肥成本都大幅下降的基础。目前整体育肥成本相比一年前下降了大约 2 元/公斤,后备母猪转固下降 1000-2000 元/头。组织调整后,公司在生产成绩上有明显改进。公司未来要打造一支成熟稳定的员工队伍。在工作导向上,对各层级的管理,要求管理干部“少说教,多带教”,实现整体队伍工作方法和氛围的转变。
Q3:公司对未来的行业周期,以及猪价怎么判断?
A:1)像过去大起大落的周期不会再有,近年来行业整体规模化程度在提升,在疫情和行情的共同压力下,对养猪的投资和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几十头几百头的散户,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自我升级,很难再回到行业成为主流。中间商这个群体这些年也没怎么挣到钱,现在手头也没有钱,不太会看到行情好转就大举进入。而且大部分的散养户,过去多年从事养猪的,现在年龄结构大多在 50 多岁以上,借贷难度也比较大。以前随着行情波动,散养户快进快出,导致猪价周期性比较明显,但现在年出栏 1 万头以上养殖主体的已经占比达到 60%左右,这部分人是不会轻易退出的。
2)关于短期的猪价,肯定会有波动,像今年猪价涨得比较早,跟去年北方疫情有关系,也跟二次育肥的操作有关系。但对于 20 元/公斤猪价能不能维持一年,我个人是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原因是行业还是具有一定的恢复产能的能力,如果猪价长期在这个位置,产能还是会有所恢复。
Q4:公司饲料的毛利率与同行比相对较低,公司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A:公司对饲料业务的定位,是做养殖产业链的全链服务商。饲料今年确实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与优秀的同行相比,在盈利能力上有差距,特别像头部友商占据了水产料的盈利优势。公司是很早在做饲料的,目前来说总体规模仍然是公司的重要优势,要改变这个格局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也没必要一下子就放弃规模单纯去追求毛利率,在保持规模的基础上,未来会在品种结构角度提升盈利能力。
对海外的饲料业务,公司也有清楚的规划,海外是新希望的增长第三极,公司会聚焦有潜力的市场,比如印尼,也是全球很大的市场,现阶段肉食消费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海外市场是我们关注重点,在我们把国内饲料做强,规模和盈利做起来的同时,海外会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我们自己也期待在海外有更好的发展。
Q5:公司今年养猪业务改善比较明显,能否实现盈利?
A:今年公司在生产管理上仍然有多方面的动作转变,整体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也会带动我们实际成本下降。今年的二季度由于后备母猪转固成本、断奶成本、育肥成本的下降,带来整体成本的下降,在区域、人效、育种方面的改善也会持续帮助改善我们的成本。现在公司更关心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能实现多少利润和行情有很强的关系,但如果公司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Q6:和优秀同行之间成本水平的差距,什么时候能赶上?
A:公司在很多环节的生产指标,包括断奶成本、育肥成本等,已经非常接近优秀的同行,在财务指标上仍有一些差距,主要是因为一些闲置场线的历史问题影响,但后续也会逐步减少。
Q7:当前的育肥成本和未来的成本下降目标是怎样的?
A:4 月育肥全成本 14.7 元/公斤,下一步还会面临几个好转:
1) 当前育肥成活率接近 92%,预计夏、秋季成活率会更好;2) 料肉比目前在 2.65 左右,因为育肥成活率提升和一系列管理动作改善,未来可以降至 2.6 以下;
3) 饲料原料价格下行也带来助力,肥猪在育肥周期里要吃 6 个月的饲料,近半年饲料原料价格整体下行,未来几个月,出栏肥猪使用低价饲料的时期会越来越多,也会使饲料成本继续下降。
整体来看,预计到年底还有 0.5 元/公斤育肥成本的下降空间。
Q8:公司近期披露了多项担保议案,能否介绍一下公司内部是否有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A:公司近期披露的担保议案都是较为常规的议案,主要是对下面的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而担保议案整体目的都是实现公司的业务发展,服务于自身产业链和业务,没有对外部不相干的第三方提供担保。
财务风险管控方面,首先,公司和其他猪企在产业结构上是有所不同的。公司营业收入的 70%是由饲料的销售收入形成的,而饲料的经营性现金流在 100 亿左右,足以覆盖公司的日常资本和利息开支。
其次,公司目前跟各大银行都保持着稳健的合作。公司在一季度也完成了所有银行新一年的授信评估,所有银行对公司的授信都是非常稳定的,一些银行还在给公司扩大授信。
最后,经营的改善是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础。公司通过 3 年的追赶,一些环节的成本已经接近优秀同行,比如我们 5 月的断奶成本已经低于 300元/公斤,后备转固成本低于 2400 元/头,一些优秀片区的转固成本已经降到2200 元/头,基本达到最优秀同行的水平。今年到年底全公司的转固成本也有可能到 2200 元/头。公司的育肥成本也在持续下降,经营持续改善。随着行情好转,公司 4 月已经在猪价 15 元/公斤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体盈利,这其中公司内部经营改善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
Q9:公司对现金分红的规划和想法,未来是偏向采用股份回购还是现金分红?
A:近期监管机构在加强对现金分红的政策指引。公司一直也是高度重视股东利益、重视现金分红。公司上市以来一直都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累计的现金分红有 60 多亿,同时 2019、2020、2021 这几年都有持续的现金回购,金额合计有 70-80 亿。在最新的章程修订中,也对自身现金分红的政策有一些调整和修订。即使在周期下行阶段,公司也是以适当的形式给股东最大的利益。
如果未来实现了稳定盈利,公司自身角度也愿意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未来会根据盈利情况、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情况,实施相应的分红计划。
Q10:如果下半年行情进一步好转,今年是否会调整出栏目标,年内的出栏目标和仔猪出栏节奏如何?
A:未来的肥猪出栏,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前期的配种和断奶计划,所以出栏量也不是那么快就会调整的,至少今年上半年的出栏量,目前已经是基本锁定的。公司今年对整体出栏规模还是以稳定为主,更多聚焦于把养猪的经营能力提升起来,少亏损、多赚钱,近几个月也不会有很大的产能调整。
当前市场上还存在做二次育肥来投机的群体,会影响一些短期的肥猪供给,所以今年 3 季度猪价不会很低,但能高到多少,也不好说。但如果大家都去博弈某个时点的行情时,那个机会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公司在当前阶段还是要保持理性。在出栏节奏和出栏种类上,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短期判断有一些小的调整,但短期不会大幅度地上产能上规模。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