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都不敢这么吹牛:马齐在朝堂上和康熙大打出手,第二天走上人生巅峰

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月,朝堂之上,一出奇景正在上演。一个56岁的老人当众殴打一个58岁老人,其中动手的老人是康熙皇帝,挨打的老人则是大学士马齐。
图片
这时众臣面面相觑,谁敢插手?从后续二人的复盘来看,康熙是当众“殴曳马齐”,而马齐的反应是“拂袖而出”,也许是皇上亲自“曳”住了马齐的袖子,然后动手“殴”之,而马齐拂动袖子挣脱,逃出朝堂。——两个年过半百的人了,怎么还大打出手?马齐这么可恨吗?
恰恰相反。在清代,君臣之间是人身依附关系,关系越近就越是无所禁忌。有学者就认为,康熙帝当众殴打马齐,“这恰为两人相知甚深,彼此十分亲近的一种不自觉表露,而此正是满族内部主奴关系的特点之一”。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马齐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二人之间相识相知的情感,某些场合下甚至比政治上的从属关系更加浓厚,甚至有人认为,马齐可能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之一。
图片
可见,从康熙帝铁拳下幸存的这位马齐实在值得细说。清朝人说起马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他:
“历仕两朝,居相位者三十余年。时明、索既败后,公同其弟太尉公武权重一时,时谚云‘二马吃尽天下草’云。”
意思是马齐当了三十多年大学士,明珠、索额图之后权倾朝野的就是他。马齐和他弟弟马武,一时号称“二马吃尽天下草”。
图片
马齐并不姓马,他出身于满族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这一姓氏可以追溯到唐末女真,在辽金时期都出过官员。其祖先在明中期迁居到今天辽宁新宾县的沙济城,和努尔哈赤的赫图阿拉城在同个县,都属于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沙济富察的一支,旺吉努带领家族成员前来投奔,入了后金政权的“原始股”,被授予正蓝旗下的牛录额真。牛录本来是女真部落的狩猎组织,努尔哈赤将其整编为军民合一的政治组织,率领三百户人,打仗时最多每户出一个人,并允许后人世袭牛录额真职务。当时只要带一定族人投奔努尔哈赤,往往都能受封牛录额真。所以旺吉努在努尔哈赤时期顶多算是个中层官员,直到其孙哈什屯给爱新觉罗家立了几次大功。
哈什屯就是马齐的爷爷。在松锦大战时,明朝猛将曹变蛟在锦州解围无望之时,尽选军中精锐,拼死一搏,趁夜突袭清军大营,差点冲进皇太极营帐。前来护驾的清军之中就有哈什屯。皇太极制造“蓝旗事件”时,哈什屯又再一次赢得了皇太极的信任。当时,努尔哈赤的皇后衮代去世,衮代所生的莽古尔泰不久后也去世,随后清太宗皇太极与正蓝旗旗主德格类发生冲突。皇太极希望肃清衮代及其两个儿子的势力,将其部众收拢麾下,就在此时,原属正蓝旗下佐领的哈什屯投靠了皇太极,也由此受到了清廷的重用,整个家族从正蓝旗被“抬旗”到皇帝直属的镶黄旗,从普通的佐领提升为兼领皇家侍卫的佐领。在皇太极死后,哈什屯成为内大臣、议政大臣。到了多尔衮摄政时,肃亲王豪格受到迫害,哈什屯反对继续迫害豪格之子,这在后来顺治清算多尔衮时,成为哈什屯幸免的原因。
而哈什屯之子,马齐的父亲米思翰在三藩之乱前力主撤藩,三藩之乱起时筹划军需,也深受康熙信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马齐是米思翰的第二个儿子,而米思翰的四儿子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这是富察家最显赫的一支,先后出了乾隆的孝贤皇后和傅恒、福康安,驻藏都统傅清、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明瑞等人,富察家族的显赫达到顶点。
马齐本人生于顺治九年(1652),比康熙帝大两岁,卒于乾隆四年(1739),享年88岁。18岁时,马齐以“荫生”(由于上代有功勋被特别恩赏具有任官资格)步入仕途,进入国子监读书后,经过考试被授为工部员外郎。32岁那年,马齐迁内阁侍读学士,33岁授山西布政使,34岁擢山西巡抚。
当时有个清官于成龙,正是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反复念叨“救驾来迟”的于世龙的原型。马齐曾受命和此人一道,调查湖广巡抚张汧(qiān)贪婪不法事。
图片
此前被派去审理该案的钦差大臣色楞额,虽曾当面向康熙帝保证要“尽心研审”,但实际上“惟恐累及保举张汧之人,竟为庇护”。而保举张汧之人就是权倾一时的大学士明珠。当时,明珠把持朝政已经到了“凡内阁票拟俱由明珠指麾,轻重任意”的程度。此前明珠和马齐并无矛盾,甚至多少有拉拢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马齐会如何选择呢?
马齐选择如实审案。最终张汧被革职。其实此前于成龙已经向康熙奏明明珠的擅权贪腐,康熙早有处置明珠一党的念头。很快,明珠被罢黜大学士,此后再未受到重用。马齐的这次坚持,受到康熙的赏识,并成为他日后高升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马齐36岁。
后来,马齐曾在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期,值宿紫禁城、辅佐代理政务的皇太子胤礽,这都可以证明康熙帝对马齐的信任,希望马齐能成为太子日后的左膀右臂。而之后马齐的一次重大挫折正源于此。
图片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随后,康熙心中迅速生起了悔意,康熙对马齐寄予厚望,期望他能为胤礽的复位进言,从而为他自己提供一个挽回的余地。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康熙的意料。在马齐与国舅佟国维的暗中推动下,全体朝臣竟然一致推举皇八子胤禩为新的太子人选。这一结果令康熙大为震怒。马齐因此被革去大学士,他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及其族人都受到牵连。康熙为了出气,还当众揭马齐家族的老底,说马齐他爷爷哈什屯“原系蓝旗贝勒德格类属下之人,陷害本旗贝勒,投入上三旗”。康熙说这番话,意在让马齐感到不快。同时,孝贤皇后、傅恒等人的父亲,马齐四弟李荣保也被康熙斥为“妄自尊大虚张气焰,朕屡加儆戒而怙恶不悛,亦当治罪”。马齐还想辩解,结果把康熙整“破防”了,便当众“殴曳马齐”——也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打完之后,康熙第二天还说:
“朕因马齐效力年久,初心俟其年老,听彼休致,以保全之。昨乃身作威势,拂袖而出,众人见之,皆为寒心。如此不诛,将谁诛乎!……”
明明是康熙先采取行动,却摆出了一副“责任全在你”的态度,仿佛在说“不处罚你又能处罚谁呢?”这一态度让众人深感震惊,纷纷以为马齐和李荣保的处境岌岌可危。因此,众人开始热烈讨论起对他们的量刑问题,初步意见甚至认为应当从斩刑开始考虑。
图片
不过,康熙出完气就改了判决,只给马齐判了个革职,实属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对于马齐这样出身显赫,又有才干和名声的八旗勋贵,革职之后官复原职乃至更进一步都是很常见的。果然,第二年马齐就被再次重用了。就这样,马齐反而在挨打之后,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此次打击显然还是对马齐造成了很大震动,毕竟这是出身勋贵家族的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官场受到重挫,对于一个三十多岁便身居一省要职的人来说,他此前可能并未深刻领会到“伴君如伴虎”的艰险。当康熙提及他祖父哈什屯的过往经历时,无疑给马齐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哈什屯曾为了迎合皇太极而陷害自己的本家亲戚,也曾为了维护失势的豪格之子而得罪多尔衮,家族内部的是非曲直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这些经历让马齐深刻认识到宫廷政治的复杂和残酷。因此,马齐开始采取一种更为谨慎和低调的工作态度,他不再过分关注宫廷中的权力斗争,而更关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宫廷环境中保全自己。毕竟,皇帝的责罚可不是闹着玩的,挨过一次就足以让人刻骨铭心,谁还敢经受第二次呢?
图片
于是,在康熙一众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斗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年过花甲的马齐反而不站队了,而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导致雍正即位后,实在找不出马齐一点把柄。
不过,等到雍正坐稳宝座,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工作狂”看马齐有点不顺眼了。雍正元年(1723)七月,雍正就指责以马齐为首的大学士“不肯尽心办事”“漫不经心”……
实际上,马齐心里明白,最信赖他的康熙已经不在了,没有人再会真心宽容他的性情,没有人再会保全他的身家。他的直率也好,他的曲意也罢,在别人面前都是那么不合时宜。就这样,年过古稀的马齐在康熙的丧葬期间强忍悲痛,提出编纂康熙朝的实录,以报答这位大行皇帝对他的知遇之恩。
图片
雍正也知道马齐早已壮心不再,虽然始终对马齐尊重有加,但只是将其视为“吉祥物”,作为他优待前朝老臣的象征。雍正去世后不久,83岁的马齐也提出了退休申请。4年多后,88岁的马齐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乾隆对他给出很高评价,认为马齐:
“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成,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大臣未有若此之久者。”
参考文献:
杨珍:《历相三朝的满族耆宿——马齐宦海生涯的若干特点》,《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周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