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胰岛素遇上集采与GLP-1,国产企业如何破局?

来源:博药公众号
作者:四月的雨
近年来,国内胰岛素受集采冲击,胰岛素企业以及胰岛素市场皆经历了低谷。
相比于我国胰岛素市场的逐渐缩水,我国近年来GLP-1药物市场规模却不断扩容。
当胰岛素遇上集采与GLP-1药物,未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胰岛素市场继续跳水
GLP-1风生水起
“同行是冤家”,由于胰岛素与GLP-1药物皆具有降糖效果,一个是“元老”级别,一个是最近几年爆火出圈的“新贵”,两者相遇,必然会对各自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的影响。
2022年是国内胰岛素集采首年,“降价”成为胰岛素领域的关键词。在第六批国家胰岛素专项集采后,中标胰岛素平均降价幅度达48%,国内胰岛素价格已降至低点。受此影响,众多企业胰岛素销售额以及国内胰岛素市场近几年均开始连续缩水。
据药智数据显示,我国胰岛素市场2021年达到巅峰,约为240亿元,但是自2022年开始,我国胰岛素市场开始逐渐缩水。2022年,胰岛素市场约为193亿元,销售额同比下降20%,2023年,胰岛素市场继续降至146亿元,销售额同比下降25%,相比于2021年,2023年我国胰岛素市场已经缩水40%左右。
图片
图1 近年国内胰岛素市场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相比于胰岛素的降价以及市场不断缩水,GLP-1药物近年来却“混得风生水起”。据药智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GLP-1市场已经达到60.92亿元,相比于2021年的18.50亿元,市场扩容229%。
图片
图2 近年国内GLP-1药物市场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此消彼长之下,有人或许会认为是GLP-1的出现,才导致胰岛素的降价,但实则不然。仅凭胰岛素高定价所引起的严重社会问题,即使没有GLP-1药物出现,胰岛素的降价或许也已是大势所趋,GLP-1药物只是在胰岛素降价的阶段恰逢其时的出现。当前虽说胰岛素降价并非GLP-1一力所为,但GLP-1药物的出现也确实会瓜分一部分降糖市场,但结果是否惨烈,则还要因人而异。
GLP-1药物持续热卖
胰岛素何去何从
5月21日,礼来重磅GLP-1药物替尔泊肽(商品名:穆峰达)正式在我国获批上市,获批适应症为二型糖尿病。自此,司美格鲁肽以及替尔泊肽全球两大热门GLP-1药物都进入了中国,使得GLP-1的中国市场争夺战陷入白热化阶段。
根据诺和诺德2024年第一季度报显示,GLP-1药物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4.03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14.82亿元,仅凭单季度就占据2023年国内市场总和24.3%的份额。随着穆峰达的获批上市,我国GLP-1药物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在GLP-1药物的猛烈冲击下,国内胰岛素未来的市场走向如何?
受到影响当然是肯定的,由于适应症同样都包含2型糖尿病,所以GLP-1药物的热卖将一定程度上影响胰岛素渗透率的提高。
在集采和GLP-1药物的前后夹击之下,国内胰岛素企业该如何破局?
如何破局
三大法宝助力
虽然带量采购后可以获得更大的采购量,但是由于执行时间较短,采购量的增长并不能抵消价格大幅下调所带来的影响,企业需要谋求更多出路自救。
“出海”是出路之一,也是企业首选。目前,国内市场回报低于预期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将眼光定位海外新兴市场,以寻求更高的价格以及广阔的市场,而国内许多企业也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以甘李药业以及通化东宝为例:
甘李药业:2023年进入了集中申报期,甘李药业的甘精、赖脯、门冬三款胰岛素先后获得FDA以及EMA的上市申请受理,并有望在2024年陆续获得批准,从而开启胰岛素销售额新的增长点。目前甘精胰岛素已经在国外完成了Ⅲ期临床研究,而门冬胰岛素以及赖脯胰岛素基于FDA于2019年11月颁布的《生物类似和可互换胰岛素的临床免疫原性考量指南》(FDA),通过了I期临床研究即可成功申请上市。
通化东宝:携手健友股份,也着手布局海外市场。2023年9月,通化东宝与健友股份举办了关于甘精、门冬、赖脯三种胰岛素在美国市场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通化东宝将与健友股份在美国共同开展上述三种胰岛素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同时健友股份将获得产品上市后在美国市场独家商业化权益。
除去“出海”以外,推动国内市场的胰岛素渗透率或许也是破局的关键。
根据IDF发布的《2021年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国内1.4亿糖尿病患者。根据新华网数据,我国约有1000万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因此可以算出我国胰岛素市场渗透率仅有7%左右。而根据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ntion数据显示,美国约有37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有840万人使用胰岛素,市场渗透率达到23%,胰岛素市场渗透率是我国的三倍之多。集采降价后,胰岛素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胰岛素市场有望逐渐提高。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国产替代进口。
根据集采报量,当前我国胰岛素市场仍以进口为主,根据第六次专项集采采购量来看,国产胰岛素共计采购量为5761万支,而进口胰岛素共计采购量为19225万支,国产胰岛素采购量仅占总量的30%,因此国产胰岛素具有较大的取代空间。
图片
图3 第六次胰岛素专项集采国产及进口数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那么该如何逐渐取代进口?这自然需要有价格优势,以门冬胰岛素为例,第六次专项集采后,甘李中选价格为19.98元,而诺和诺德为43.2元,当国产胰岛素“性价比”远高于进口之时,取代自然不成问题。
图片
图4 门冬胰岛素集采价格对比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综上,出海、提高市场渗透率、国产替代进口这三大法宝将成为国内众多胰岛素企业破局的关键。
小结
近年来随着国家组织开展多轮胰岛素专项集采,胰岛素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了国内市场不断缩水,相比于蒸蒸日上的GLP-1药物,胰岛素则略显惨淡,而随着GLP-1药物的继续冲击,也可能为胰岛素市场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在此不利局面下,出海、提高市场渗透率、国产替代进口或许能为国内胰岛素市场提供破局思路。
胰岛素以量换价需要时间的考验,穿越这段阵痛期,相信未来国内胰岛素能够涅槃重生,夺回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药智数据
国海证券、国泰君安证券
博腾股份为全球药企、生物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提供从临床前研究到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小分子药物、多肽与寡核苷酸、生物大分子(mAb, ADC等)以及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场地覆盖中国(重庆、上海、四川、江苏、江西、湖北)、美国、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瑞士和丹麦等地。我们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全球化、端到端CDMO服务,让好药更早惠及大众。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