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又放风:企业生产受到阻碍,印度政府将放松中国公民签证政策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印度政府对中国公民实施严格的签证审查程序,“赴印签证难”已持续很长时间。据《印度时报》6月3日报道,印度商业和工业部下属的工业与内部贸易促进局(DPIIT)正在制定标准操作流程,以方便为欧洲、美国、日本等非中国跨国企业工作的中国公民进入印度。
报道称,DPIIT正在与印度通信、内政、外交和行业利益相关者沟通,以确保外来投资不会受到中印关系紧张的阻碍。不过,修订后的新机制能否得到实施,依然需要政治层面的决定。
消息人士透露,作为企业“生产和业务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部分跨国公司将一些设备和研发业务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但印度政府对中国人员签证的限制阻碍了这种流动,相关计划被迫推迟或搁置,就连一些印度企业也不得不向印度政府寻求帮助。
图片
印度驻华大使馆(视频截图)
报道提到,有多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不属于印度政府“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的企业,发现很难让中国公民到印度从事设备安装等工作。消息人士称,在纺织和皮革行业,一些设备已经闲置了数月时间,因为操作这些设备的中国人员无法获得签证。
这已不是印度媒体首次放出风声,称要解决中国公民赴印“签证难”的问题。今年1月,《印度教徒报》曾援引一名印度高级官员的消息称,印度政府正在考虑简化审批流程,加快“生产关联激励计划”企业的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审批。
“生产关联激励计划”是印度政府在2021年公布的一项产业扶持政策,旨在通过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印度制造业发展,涵盖电信、纺织、医疗器械、食品、汽车、高效光伏组件、无人机、先进化学电池等14个领域,支出约为1.97万亿卢比。
自2020年以来,印度对中国公民实施了更严格的签证限制,此举不仅阻碍中国人员进入印度,也对印度企业造成影响。印度《经济时报》去年6月发文称,多名业内高管表示,限制措施已经导致一些印度企业推迟甚至取消部分项目,损害了印度企业的利益。
这些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中国工程师无法获得签证,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受到严格限制,印度本土制造商很难继续扩大业务。一些印度公司不得不把技术人员送往中国,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但业内人士也指出,技能培训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印度企业依然离不开中国企业和专业人员的支持。
印度电子产品制造商迪克森技术公司总经理阿图尔·拉尔(Atul Lall)表示:“在中国工程师的签证审批问题上,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仍然需要中国专业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工厂和制造基础设施,否则将损害‘印度制造’雄心和企业升级。”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赵若溪表示,印度在对外开放的态度上显得较为矛盾,其开放程度也相对保守。印度于2020年退出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在“印度制造”政策的框架下对打压中国产品对印出口,为中国在印企业和对印投资增设壁垒。
赵若溪指出,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莫迪政府受到国内选票政治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影响,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并且,中印经贸关系的不对等依赖,加入RCEP后可能带来的对本国制造业发展的冲击和贸易赤字扩大,使莫迪政府感到担忧。但现实是,中印在经贸领域的相互依存度呈上升趋势,印度打压中国制造和对华“经济脱钩”不是长久之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