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邵丽颖: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家里布局变啦,桌子挪过去客厅宽敞了,老人看着也舒心些!”提着出诊箱,穿着白大褂的邵丽颖轻车熟路地快步经过客厅,直奔卧室看望老人。由于经常上门为老人做检查,她早已对病人家中的布局非常熟悉,一点变动都能被她察觉。
图片
邵丽颖是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2013年从山西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在社区医院扎下了根,做了8年的家庭医生。目前她的家庭医生团队已经和1971名居民签约,成了居民能随时联系上的医生朋友。
蔡大爷家是邵丽颖当家庭医生服务的第一个社区家庭。7年前,蔡大爷的老伴股骨骨折术后行动不便,老两口一同签约邵丽颖为家庭医生。“当时经常上门为蔡老的老伴测量血压、血糖,因为距离近又时常打交道,一来二去关系更近了。”邵丽颖说道。
老夫妻的子女都在外地,邵丽颖定期为老人做检查、送药。相处久了,老夫妇也将邵丽颖当做自己女儿般看待,在家里做好了馒头、饺子,都会去社区服务中心给邵丽颖送点。
几年过去,蔡大爷的老伴因病去世,他也于一年前查出结肠癌伴多发转移,曾经上六楼都不费劲的老人在病痛的折磨下变得瘦骨嶙峋,现在由小儿子在身边照顾。邵丽颖每两个星期会上门为蔡大爷检查身体,如果老人出现身体不适的突发情况,她也会随时上门。
“什么时候药快吃完了,邵大夫都清楚!有她在我们家属心里踏实。”蔡大爷的儿子说道。邵丽颖轻轻为老人翻身,仔细查看老人因长时间卧床而受压的皮肤状态。一番细致检查后,她为老人掖好被单,轻声向家属叮嘱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上门送药、逢年过节看望……社区里像蔡大爷这样需要居家出诊的病人可不少。一开始,不少老人家属对家庭医生的工作并不理解,但随着多次入户,邵丽颖的专业能力和贴心服务让不少家属逐渐转变态度。“从质疑到相信,需要不断通过时间和行动来证明我们的服务价值。”邵丽颖说,几年相处下来,好多家属也主动签约家庭医生。
图片
工作10年来,邵丽颖真切感受到居民对于家庭医生信任度的不断提升,她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率逐年攀升,从2019年之前的600多名到如今近两千名居民签约。
邵丽颖的日常工作忙碌而繁琐,除了门诊、病房诊疗、居家出诊、社区健康教育等工作之外,她还会在手机上回复居民的咨询信息。
“邵大夫,最近体检报告里尿酸有点高,要紧吗?”“邵大夫,孩子从昨天晚上开始发烧咳嗽,怎么办?”……为了方便居民能随时联系到自己,邵丽颖手机24小时待机,时常半夜接到居民焦急询问的电话,不管电话何时打来,邵丽颖都会耐心解答,给出专业建议后,还不忘记纾解家属和病人情绪。
为了给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邵丽颖和团队成员也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不久前,邵丽颖荣获2024年首都劳动奖章。面对荣誉和赞许,她始终保持着一份谦虚和淡然,她说:“我们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是朋友,更是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