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汉学家:中国彰显文化自信 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大海(Hassan Ragab)5月3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
图片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中国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赴华留学,自此对中国语言和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回到埃及后,作者致力于开展汉语教学和推广中国文化,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埃方院长近十年。在此基础上,作者意识到文化传承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首先,文化传承对于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至关重要。事实上,每个国家的民众都应该对本国文化和传统抱有信心。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中医、书法、绘画和戏曲等。
这些文化传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特征。通过推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国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信心、自豪感和吸引力。
第二,文化传承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关键,文化堪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的文化传统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众。
比如,中国的京剧、昆曲、茶道和太极等传统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通过推广这些文化遗产,中国可以增强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注入新活力。
第三,文化传承是中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众认同感的关键。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认同感已经成为一国实现稳定和团结的必要条件。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而文化传承正是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的重要纽带。通过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进而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
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的文化传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发展中国家若要保护宝贵的文化资源,应当构筑法律保障体系,并向人民宣传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作者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看到了文化遗产的巨大影响。比如,北京的故宫与颐和园等历史遗址保存完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这不仅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在江苏省,苏绣等传统手工艺在市场上焕发活力,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商业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来增强青年的认同感至关重要。当地政府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这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培养具有现代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才。
作者在走访中国多所学校后发现,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了传统文化课程,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的文化根源。
同样重要的是,各国应当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展示本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此外,借助新媒体等在线平台传播文化知识也有助于同他国民众深入接触,特别是对青年而言。
文章最后强调,中国经验表明,国家若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必须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效仿中国,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自身文化。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参与全球文化交流,借助现代科技推广文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符合本国国情的文化发展之路。
(编辑:严玉洁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