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厘米小鱼能帮整个水库监测水质 潍坊市建成山东首个水质毒性预警监测网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4日讯 近日,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发起的“美丽山东建设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在潍坊启动。由14家中央驻鲁及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陆续走进潍坊、临沂、淄博等地,充分展示美丽山东建设取得的新成效、新举措。
图片
6月2日下午,“美丽山东建设媒体行”记者团来到潍坊市峡山水库鱼类生物毒性预警站,大家纷纷被一条不起眼的小鱼所吸引。这是一种名为“青鳉鱼”的身长约3厘米、通体透明的小鱼,在印有“水质在线生物安全预警系统”字样机器的8个罐状容器中游动着。“这是一种基于鱼类行为响应的水质安全在线生物预警监测系统,是在生物回避行为反应的水生态毒理科学原理基础上,通过电信号生物行为传感器,连续实时监测水生物行为变化趋势,能对水质变化实时解析,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综合毒性风险的连续实时生物预警系统。”潍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生物预警监测网络负责人孙建介绍。
图片
在8个罐装容器上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类似“心电图”的数据图,而这些数据则体现着这些小鱼的活动状态。“通俗来说,鱼的任何一个行为轨迹,我们都能像做‘心电图’一样抓到它的信号。”孙建说,假如水体一旦出现污染,在污染发生的初期,青鳉鱼就会敏锐地作出反应,行为上首先是回避和惊恐,游动速度加快,随着中毒越深,行动趋缓,最终可能会死亡。这些都会通过“心电图”反映出来,如果污染属实,系统会进行初步判别毒性来自有机物还是重金属。
图片
为及时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潍坊市在水源地全部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了实时监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新污染物的出现,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据统计,我国生产和使用的2500种以上的有毒化学品中约有12类250余种对水体具有明显的危害作用,常规水质在线监测的十几项监测因子已无法应对类型复杂多样的污染风险。潍坊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引入其重大科研成果: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技术。在重点地表水型饮用水源地及重要入库河流开展建设《潍坊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在全省属于首例。
“这项措施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提升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信心。这也是我们建设美丽山东、美丽河湖的一项重要举措。”孙建说。
闪电新闻记者 耿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