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忽视的关键盟友

下面是一张东南亚地图。
不难发现,中国至印度洋的航运路线是“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
图片
在这条线路上,可能对中国形成制约的外部势力主要有三处:
1、菲律宾
2023年3月22日,小马科斯总统在出席一个建军纪念日活动时对媒体表示:菲律宾和美国即将正式宣布新设四个军事基地的具体地点。
而稍早前,一名菲律宾退役将领透露,美国提出的四个新增基地分别位于吕宋岛上的伊莎贝拉省、三描礼士省和卡加延省,以及面向南中国海的巴拉望岛。
吕宋岛即菲律宾国土最北端的那个大岛,是菲国的主体;吕宋岛与台湾隔海相望,这三处基地显然是为台海局势准备的。
巴拉望岛则是菲律宾国土中最西南端毗邻南海的那个长条状大岛,美国在这里新增基地的考量毫无疑问是南海。
2、新加坡
新加坡与美国签署有“谅解备忘录”(1990年签订,之后多次续期)。
该项协定为美军使用新加坡的空军与海军基地提供便利,并承诺美军过境人员、军机与军舰提供后勤支持。
不过考虑到新加坡国土面积太小,本身是个城市型国家,它其实不太适合(不太有意愿)参与大国角力,只有当局面明显一边倒时才有可能选边站队。
3、印度
马六甲海峡出口处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印度领土,岛上拥有较完备的机场和港口设施。
如果想要封锁马六甲海峡、控制孟加拉湾,安达曼群岛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其军事意义远远超过新加坡。
大概从2010年开始,有关印度升级安达曼群岛军事基地的消息就时时传出,被认为是新德里制衡中国的一张王牌。
根据2016年美国与印度签署的“后勤交换谅解备忘录”,美军舰机可以在部分印度基地寻求加油等服务,印度的军舰和飞机也可以使用美国在吉布提、迭戈加西亚等地的基地。
2020年10月,美国海军一架P-8A“海神”反潜巡逻机首次降落在印度安达曼群岛的布莱尔港,曾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图片
2022年11月22日,参加完APEC会议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到访菲律宾巴拉望岛。
回到上面的地图。
如果中国想要开辟一条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新通道,缅甸将成为很好的选择。
因为缅甸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接壤且直通印度洋的东南亚国家,穿越缅甸、直通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西北紧靠印度和孟加拉,东北接壤中国,东南邻泰国与老挝;人口约5500万,国土范围约68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领土面积第二大国。
中国人对于缅甸非常熟悉,抗战期间,缅甸曾是中国与英属印度之间的运输通道,即中缅印公路。
从军事地缘的角度看,如果缅甸成为中国的盟友,进而建立起与中国的海陆交通网,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1、形成直通印度洋的陆海通道,部分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缅甸面向印度洋沿岸有一个港口叫皎漂,这里是一条通往中国云南省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起点,十分受外界关注。
皎漂距离中国本土直线距离约1000公里,完全位于解放军战机和常规导弹的控制范围内,安全性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保障,被认为是中国海外军事基地的首选位置之一。
2、建立对印度的地缘优势
缅北直面印度最脆弱的东北部“准飞地”(阿萨姆邦),一旦缅甸成为中国盟友,将使中方在藏南争端中占据三面包围印度飞地的优势地理位置。
换言之,缅甸对于中国的“印度战略”来说可进可退。
假如中印关系发展良好,缅甸可以用来充当沟通桥梁,即抗战期间中国与英属印度的模式。
假如中印关系最终不可收拾,缅甸则可充当中国施压印度的前沿阵地。
当然,必须要意识到,缅甸价值最大化还是在中印关系发展良好的时候,如果因激进扩展在缅甸的影响力而与印度翻脸,是得不偿失的。
图片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
整合缅甸的工作其实中国很早就开始进行了,早在2009年,中方就宣布将在缅甸皎漂设立中缅经济走廊起点,类似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在中巴经济走廊中的定位。
然而过程却一波三折,期间最大的问题是缅甸自身处于混乱状态。
记忆力好的朋友或许有印象,201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缅甸北方处于半内战状态,还经常有炮弹落到中国云南境内,这种情况下想要搞经济走廊建设显然是不可能的。
2014~2016年,以昂山素季为代表的缅甸民盟与军政府逐步走向和解。
2016年3月,昂山素季接任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长一职,被外界视为相当于缅甸总理,成为实际上的行政口负责人。
接下来的几年间,缅甸政局相对稳定,与西方国家关系也比较融洽。
于是在2018年,中方再次大手笔投资缅甸,双方签署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中缅经济走廊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
根据规划,中缅经济走廊长达1700公里,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缅甸中部核心城市曼德勒,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新仰光城及皎漂经济特区,具体包括云南瑞丽至曼德勒之间的高铁项目、皎漂深水港、皎漂至昆明输油管线等宏伟构想。
可正当项目如火如荼开展之际,缅甸军方与民盟的政争再次破局。
2021年2月,军方扣押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等民盟领导人,缅甸局势也随之陷入动荡与混乱。
图片
奥巴马与昂山素季在缅甸仰光。昂山素季曾是奥巴马时代的“国际政治明星”,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拜登时期的“明星”成了泽连斯基。
缅甸局势的变化给中国出了一道大难题。
我们不难体会,站在中方视角上,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昂山素季帮助军政府稳固住缅甸政局,二者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默契,然后中国向一个稳定开放的缅甸逐步施加影响力。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西方国家鼓励民盟内部的激进派不断向缅甸军方要权/发难,最终使得作为民盟温和派的昂山素季被迫与军方掀桌子,导致了如今的“四输”局面:
缅甸民盟输——丢掉了已经到手的行政权。
缅甸军方输——作为国家实际掌控者,开放的进程被打断,内部小规模军事抗议此起彼伏,对外形象一落千丈,陷入空前孤立。
美国输——苦心培养的缅甸亲美势力被清扫殆尽。
中国也没有捞到好处——面对一个濒临内战且被广泛制裁的国家,中方既无法扩大投资,也没法按部就班推进各种大宗基础设施建设。
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缅甸局势非常不安全,军政府只能控制一部分区域,中缅经济走廊经过的很多片区处于小规模内战状态,建设进度只能无限期延后。
套用一位新加坡学者的评论:
“中国在与昂山素季内阁建立关系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一些成功,而现在不得不与一批军政府里的将军们从头开始联络;与这些将军们打交道不仅对西方来说很难,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
另一位评论员则这样说道:
“如果缅甸军方想让中国建设中缅经济走廊的话,早在2014年民盟上台之前就可以这样做了;之所以没有,是因为在受到国际孤立的情况下,军政府的选择通常-会趋向保守(闭关锁国)。”
图片
2022年11月的东盟峰会上,全家福合影只有九位领导人上台,缅甸军政府负责人敏昂莱被排除在外。
最后做一下总结。
1、缅甸是中国印度洋战略里一张尚未兑现的“王牌”,它的地缘位置甚至在巴基斯坦之上,因为与巴基斯坦毗邻的新疆并非中国经济腹地,而缅甸却可以直通西南地区云贵川三省。
2、一个封闭自守的缅甸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中方比较希望看到的局面是缅甸稳步走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并将其纳入以中国为中心的基础设施网络。
3、当下的缅甸处于被国际社会严重孤立之中,不仅联合国席次被流亡政府占据,连家门口的东盟峰会也未收到邀请;考虑到东盟自身已经无法解决缅甸危机,如果中国能够帮助成功斡旋,无疑将给中国-东盟关系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