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司马相如》央视播出

图片
纪录片《司马相如》播出。视频截图
图片
片中书写《上林赋》片段。视频截图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晓江 文/图
5月31日晚,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司马相如》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该片聚焦司马相如的人生际遇,通过情景再现、专家访谈、原作诵读、原址拍摄等方式,全面、客观、生动地展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使司马相如这位历史人物立起来、“活”起来。
汉代通西南夷背后有何考量和玄机?“辞宗”“赋圣”的称号是怎么诞生的?生于蓬安,长于成都的司马相如,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纪录片《司马相如》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剖析,拨开层层迷雾,引领观众走进这位西汉时期文学巨匠的心灵世界。
A汉赋的奠基者《汉书》里面称他为辞宗
纪录片《司马相如》第一集《非常之人》的开篇,通过汉武帝刘彻感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引出司马相如其人。
约公元前179年,在嘉陵江一座三面环水的小城,殷实富足的司马氏家族,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取名犬子。犬子,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在吟诵《诗经》《楚辞》和熟读先秦诸子百家中茁壮成长。因仰慕赵国名将蔺相如,他自己更名为司马相如,字长卿。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大明在节目中说,“长”是官长,“卿”是公卿,所以,无论是蔺相如的“相”字,还是“长卿”这个字,都可以看出司马相如从小很有抱负。
公元前156年,23岁的司马相如初到长安,以赀为郎,任武骑常侍。节目中说,司马相如不是因为文学才能,而是由于符合赀选条件,通过了对家产和专长的审核,被推荐给朝廷。对此,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解释说:“以赀就是以家产,不是去买官,是说这种富裕家庭出来的,受过诗书教育,有专长的年轻读书人,就可以参加聘用。”
然而,这样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却在29岁那年辞去了汉景帝身边令人羡慕的官职。司马相如弃武从文,来到梁园,与辞赋前辈朝夕相处,进行文学创作,辞赋、音乐、书法水平大大提高。几年后,惊世之作横空出世,这就是《子虚赋》,成语“子虚乌有”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公元前143年,在距离成都不足百里的临邛,司马相如在一场宴会上,演奏《凤求凰》,举座皆惊。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颂。
节目中介绍,已过不惑之年的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上写天子游猎的赋作《上林赋》,该赋写出了汉武帝的心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跃进认为,这种心声就是“大一统,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团结。”
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巅峰,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汉赋与汉代相联系,成为汉代文学的专名。后世认为,“汉赋”就是大汉威仪的颂歌。
刘跃进说,“到底赋应该是什么样?客观地说,到了司马相如这儿,他基本上给赋做了一个定型工作。”节目中肯定了司马相如在汉赋上的成就和地位,认为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汉书》里面称他为辞宗,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赋圣的说法。
B“非常之功”两度出使西南夷
凭借赋作,四十岁的司马相如达到了文化生命的巅峰,而他的政治生命才刚刚启程。
在皇皇巨著《史记》中,一向惜墨如金的司马迁怀着无比仰慕之情,以远超各位先哲名帝、贤臣良将的规模,洋洋洒洒近万字,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几乎和他同时代的文人——司马相如,其中重要的内容,恰是对其“非常之功”的肯定。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新登皇位,他的国家,向东是大海,向北、向西是强大的游牧部落,而西南方向则是犹如天然屏障的山地、高原。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历史上被称为“西南夷”。
公元前130年,已经年近50的司马相如,肩负圣命,踏上了出使西南夷之路。他通过一篇《谕巴蜀檄》,彰显了政治主张,很快平息了巴蜀士民怨愤之情、各个部族敌对之意,南夷道得以顺利开通,并且设置了“犍为郡”。
回到长安后,他再次建言对西南夷地区进行新一轮的开拓,还描绘出“通西夷、置郡县”宏伟蓝图。公元前129年,司马相如被汉武帝刘彻任命为中郎将,率领使团,持节踏上了出使西南夷的行程。西南夷,也因他的这次出使,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司马相如打通了从成都出发通达邛都(今四川省西昌市)的“西夷道”。
公元前128年,针对开发西南夷,不和谐的声音一直甚嚣尘上。蜀中长老固守己见,朝中大臣随声附和,觉得通西南夷得不偿失。司马相如为此写了一篇文章——《难蜀父老》,坚定了汉武帝的信心。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在文章中,司马相如着眼民族融合,奉行和平之策,建言仁义之道。“《难蜀父老》,就是针对当地的一些不理解的情况,做一些安抚工作,实际上是在讲一个文化的认同问题。”刘跃进说。
司马相如两次出使西南夷,促进了“南夷道”“西夷道”的开通,汉武帝时期在这里相继设置了犍为、牂牁、越巂、沈犁、汶山、武都、益州等七个郡。祁和晖在节目中说,西南几十个兄弟民族和平地进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促进中华民族统一文化认同和政治秩序上,司马相如实实在在地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司马相如是民族的功臣,的确是立下了“非常之功”。
纪录片《司马相如》,讲述了司马相如的出生、成长、与卓文君的婚恋、出使西南夷的功绩、在汉赋上的成就,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司马相如的一生。从一个蜀中少年,到一代辞宗赋圣;从琴挑文君,到赋惊汉主;从两度出使,到临终遗篇;从开发西南丝绸之路,到呼唤封禅大典,司马相如留下了一段段浓墨重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