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视窗》 一城春雨润人心

正值六月,风起四海,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在相机的“咔嚓声”中如约而至,与之共同而至的就业季,也在一份份简历投递中快速升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青年择城就业,城市因青年而兴,青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青年喜欢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能让我爱上的城市,一定是生活得称心如意的城市”“在这里不只有18岁的学校,还有28岁的梦想和38岁的家”“它的气场和我契合,能瞬间融入”……近日,记者在杭州街头随机采访了部分青年,在他们的回答中描摹出的城市,无疑是一座“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之城。
2023年12月,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春雨计划”的意见》,推出四个方面16条举措,涵盖就业创业、衣食住行等方面,从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来保障新市民和青年群体来杭就业、创业和生活。
春雨至,万物生,这场“及时雨”正点缀着青年与杭州双向奔赴的诗篇,成就青年心之所向,绽放城市芳华。
图片
图片
4月,围绕“促进青年就业”,“乐业杭州 创享未来”2024杭州市高校毕业生暨青年就业促进大会系列活动举办。
好雨知时节——
青年何谓,春雨何为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开职场之门,除了杭州,我想不到第二座城市了。”
今年3月,浙江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张奇,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毕业后,是继续留在杭州,还是回到老家安徽?”恰逢此时,班级群里了一则关于“春雨计划”的推送让张奇向其中一个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其中关于杭州就业见习的政策非常打动我,我马上就在杭州就业创业服务大厅的数字化平台上找到了心仪的见习岗位,并投递简历。”
从填写简历信息到录用,经过双向选择,仅仅3天时间,张奇顺利进入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聘部见习。“我没想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让我从学校走入职场,真不愧是杭州。”张奇告诉记者。
在见习期间,企业专门为他安排了一位带教老师,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他能够尽快掌握工作技能。同时,他每个月根据出勤情况还能拿到3000-6000元不等的见习补贴,并且享受旅游、餐补、全勤奖励等员工福利。“我虽然专业对口,但经验为零,很感谢能有3个月的见习期,使我和企业能互相了解、互相适应,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过渡。”如今,张奇顺利通过考核,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被企业成功录用。
“我们非常重视对见习同学的培养,像张奇这样通过见习留用的不在少数。”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SC共享服务部总监叶霞霞说。据了解,被认定为杭州市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都要求具有完善的见习计划和考核制度。“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们对人才一直都有极大的需求,就业见习不仅能精准吸纳到所需的人才,政府的见习补贴让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得到提升。”叶霞霞说,杭州打造的见习平台为企业又打开了一个引才的窗口。
半载春雨,又添新绿。如今,“春雨计划”将就业见习对象扩大到全国高校毕业学年在校学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打破户籍和学校地域限制,面向更多青年开放见习政策,助力乐业杭州。“扩大了见习对象范围后,来我们企业见习的同学今年有200余人,较去年有3倍以上的大幅度提升。”叶霞霞说。
“为了吸引更多青年和用人单位主动参与就业见习,除了及时更新政策,我们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在杭州所有高校和部分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中,建立58个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并以此为载体,从生涯辅导、职场体验、就业推荐、创业引领四个维度出发,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资源集聚并优化配置。
从青年的视角出发,围绕他们的需求“铺路架桥”,杭州正逐步拓宽毕业生就业路,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据统计,今年以来杭州已有1024家见习基地,提供了2.85万个见习岗位,累计发放企业见习补贴1573.94余万元,惠及6525名青年、高校毕业生。
图片
润物细无声——
春雨有为,青年无畏
“没有住处,资金匮乏,这些‘天堑鸿沟’,在杭州都能一跃而过。”
现在求职的大事有了眉目,接下来住哪呢?张奇又一次打开了被他喻为在杭年轻人必看的“百宝箱”——“春雨计划”。“我发现这里面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充分感受到杭州对我们满满的诚意。”张奇说,通过“春雨计划”中的“租房信息一张图”,他已经物色好了接下去的住处,没想到住房大事也能轻松解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必然要从最小的细节处去呵护。最近张奇就被“春雨计划”中“全龄友好”的社区食堂圈粉了。“物美价廉的社区食堂,让我们这些很少做饭的人,以后再也不用焦虑一日三餐该咋办了。”吃得省钱省时省心的社区食堂受到了不少青年人的追捧。
从去年到今年,张奇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之前面临毕业我非常焦虑,现在我能更加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方向。”接下来,张奇打算在毕业后且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申请租房补贴和生活补贴,这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持。
原来春雨贵如油,现在春雨时时有。“这么多好政策,一开始我以为会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但没想到在一个App就能集成办理。”张奇打开杭州市民卡App,在“市民码”的“春雨计划专区”,围绕新市民和青年群体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在这里都能提供。
“到杭一个站”“入杭一张卡”“就业一张图”“留杭一笔钱”……“春雨计划”中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保障,让广大来杭青年的每一束理想微光都被重视,每一个梦想都被看见,使“山一程不远,水一程无畏”。
晓看红湿处——
春雨常在,城市常新
以“春雨”吸引青年,用“春雨”留住青年,借“春雨”成就青年,为青年筑城,则城市常新。青年与城市,何以在“春雨”赋能下更美好?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是关键一环。
近日,杭州调整了“春雨计划”中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享受范围,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申领生活补贴。在早前3月,杭州推出大学生青荷礼包新政中也对政策覆盖范围进行进一步扩大。
“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是杭州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带动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大学生共富共享、提升青年群体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对青年群体更友好,青年在城市会更有为,政策升级也是推动杭州更好成为青年心生向往之地,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积累经验。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教授李熠煜看来,“春雨计划”要想长期释放“满格”活力,从量、质、效三个维度梳理盘点现有政策,聚焦提升政策鲜明度是重要的方式。“比如对于一些‘过时’政策、‘休眠’政策、‘漏洞’政策等进行及时研判、修订和完善,来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李熠煜说。特别是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领域、新赛道,“量体裁衣”制定计划,实现具有高辨识度、美誉度、关注度的“精准滴灌”。
“通过我们长期观察,‘春雨计划’在目前青年群体中的知晓率还是有待提升的。”李熠煜表示,当代青年有着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所以要按照“一对一”突破、“点对点”宣传的方式,着力打破政策壁垒,解决青年来到城市的后顾之忧,形成近悦远来的城市发展生态。“此外保证政策的衔接功能也非常重要,‘春雨计划’要与既往的人才补贴政策的接续性,增强政策接续的稳定性、延展性。”李熠煜说。 
钱塘快评
“去杭州”是“春雨计划”的命题
评论员 郑晖
哪里有人才,哪里经济发展就更有活力。“得人才则得天下”,成为城市不遗余力地引才背后的逻辑和共识。
多年来,杭州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开放、有效的重磅人才政策,如2015年“人才新政27条”、2016年人才“若干意见22条”、2017年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意见、2019年“人才生态37条”等等。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注意到,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引进来之后,城市更面临发展产业和改善公共服务以留住人才的长远任务。事实上,城市在完成、完善这个长远任务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引才”与提升整个社会福祉形成了良性循环。
迈入“超大城市”门槛的杭州,奔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领域、新赛道上,亟须广泛集聚各行各业的高专紧缺人才,为引领经济社会实现质量、动力和效益变革提供强大的人才“动力引擎”。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出台的“春雨计划”就是一个引才的系统性政策——既有效回应了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现实诉求,又实现大部分举措惠及全体市民群众;既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又形成了一定人才“虹吸”效应,为杭州未来发展积蓄无限动能。这样一个既全面又细致的政策,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留住、用好人才,并实现人才资源效用最大化。
换个角度来想,当我们深思熟虑、审慎决策,选择一座更好的城市生活,当“去杭州”成为一种带有光环的群体性选择,本身就证明了“我们”选择杭州的前瞻性和明智性。
这就是“春雨计划”的命题,更是杭州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