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里修路有多难?沙漠小镇独贵塔拉惊艳变身

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地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握手”地带,1997年至今,这里陆续建成了累计930公里长的穿沙公路,形成了由“两横四纵”六条主要穿沙公路组成的路网。
在这里,有一座名叫独贵塔拉的小镇,随着这些公路的修建开启了无限可能。现在,这个沙漠小镇里居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从杭锦旗旗政府所在地出发,沿着215省道开车1个小时就到了独贵塔拉镇镇中心。一座地处沙漠的小镇,原本偏僻、落后,环境恶劣,但在大家眼里,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 敖特更花:那时候就想办法从沙漠里往出逃,当时还说沙漠里还可以修路的,我说这些人开玩笑。
要想富,先修路,但二十多年前,对于生活在沙漠腹地的农牧民来说,修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这里。
在沙漠里修路到底有多难?很多人眼里不可能完成的事儿后来又是如何完成的?
带着疑问,记者见到了时任杭锦旗交通局局长白富华,他告诉我们,因为缺乏经验,再加上环境恶劣,当时工程推进极其困难。
图片
时任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交通局局长 白富华:修好的路上又堆了一个沙丘,今天推平了,路明天没了,明天推平了,路后天又没了。然后就赶快开了治沙大会、动员大会,没想到老百姓的积极性那么高。老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是一个奇迹。不可能办到的事儿办到了,人们认为穿沙公路能修成,就再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一边治沙,一边修路。杭锦旗各单位、企业,还有沿线的老百姓,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路修到哪里,固定沙子的草方格就织到哪里,绿色就蔓延到哪里。这条穿沙公路的建成,打通了小镇和外界的通道,也让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轨迹彻底变了样。当时加入修路治沙队伍中的“花姐”,不但没有从这里“逃出去”,反而守着这片沙漠治沙、种树,以此为事业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图片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 敖特更花:这是一个真的可以实现的事情。国家给了这么好的补贴,把地确权给了农牧民。在你的地里面种树,还有护沙、修路,这些补贴都有的。
乌日根达来当时也参与了穿沙公路的修建,这两天他第一次尝试培育柠条和杨柴的苗。
图片
今年56岁的他依旧干劲儿十足。二十多年来,家周围一万三千多亩的沙漠在他的努力下披上了绿装。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人工造林达到国家林地标准后,享受国家公益林补贴。除此之外他种的杨柴、沙柳、种子、枝条都可以卖钱。
图片
黄沙绿了、腰包鼓了,独贵塔拉也在改变,穿沙而过的县道、省道织起纵横路网,防沙护河锁边林草带、风沙路径阻隔带建起绿色屏障。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当地农牧民往前奔的信心更足了。
在乌兰淖尔村,这里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告诉我们,目前他最想做的就是流转整合村里荒在那里的盐碱地。6年前,张建军听说隔壁的达拉特旗通过种水稻改良了土地,他就专门跑去学习。
图片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乌兰淖尔村党支部书记 张建军:他们那个地方比这里盐碱化更厉害,他们能种水稻,为什么我们种不成。一个星期走一趟达拉特旗,单程七八十公里。我们有穿沙的精神,咱们肯定要把它干好。
就这样学习了一年半,张建军才开始尝试。第二年,200多亩水稻就赚了13万。三年时间,他的盐碱地被改良,还请了技术人员培育水稻苗对外出售,周边很多村民都向他讨教经验。我们也了解到,当地还通过疏通灌排渠系等方式,提升耕地的降碱排盐能力。
眼下,除了生态产业、农业,在小镇走访的这几天,我们还发现,沙漠越野、沙漠游在这儿越来越火。
图片
除了接待越野爱好者,沙漠景区也开始启动、扩建更多的体验项目。
图片
内蒙古蒙之旅度假旅游有限公司夜鸣沙旅游区负责人 胡若峰:这两年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然后去创造一些项目。不管软件硬件,咱们都得跟上,怎么去把沙漠利用起来。除了植树造林,咱们把沙漠然后翻一翻、变一变,咱们还是一片新天地。让它从一片黄沙变成一片“金沙”。现在的沙漠充满活力,充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