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箱和一次性纸杯的命运或改变,这些新技术亮相2024碳博会

5日,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碳博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由主题展览、系列论坛、贸易对接三大板块构成。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国内外企业集中亮相,预计超8万人次观众共同参与。
图片
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6月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包装循环新场景
在碳博会的临港集团展台,展出了“新质生产力循环新场景”箱箱共用蓝绿双循环新场景解决方案,让包装循环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
展台上,摆放着一蓝、一绿两只1250升超大容量的包装箱,结合塑料可折叠“箱中袋”技术,每只箱子可储存1吨液体。据工作人员介绍,蓝箱子名为“箱箱共用蓝循环”,专门用来储存聚氨酯、丙烯酸乳液、环氧树脂、润滑油、油墨等非危化学品液体,凭借四重防漏、球阀下排、防结晶、防凝固、防分层技术创新以及匹配自动灌装线、集装箱水铁联运等多重优势,让传统一次性包装“高浪费、高成本、高污染、固废处理难”等核心难题迎刃而解。
图片
图片
临港集团展台上展出的超大容量包装箱,拆卸后只有原体积的三分之一。
而绿箱子名为“箱箱共用绿循环”,专门针对果汁果酱、乳制品、调味料、食用油、糖浆、化妆品等食品与日化行业液体提供洁净卫生的绿循环服务。箱体兼具FDA塑料材质、双光面结构等多重优势,适配零残留挤推器与可高温灭菌排放阀,解决了传统一次性包装易受潮、易锈蚀、易霉变、排放残留大以及操作维修不便、高成本、高浪费等困扰。
纸杯循环再利用
一次性纸杯的循环利用难题,在今年的碳博会上也有了全新解决方案。巴斯夫展台这次在碳博会上带来了高性能水性阻隔涂层纸杯“生产-使用-回收-再生”的全链路体系。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thepaper.cn)记者,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次性纸杯,都是采用聚乙烯(PE)淋膜来达到防水效果,但使用后的纸杯和聚乙烯(PE)淋膜无法有效分离,导致纸杯无法再回收利用,只能焚烧或填埋处理。
图片
图片
展出的巴斯夫高性能水性阻隔涂层纸杯,可以实现纸杯再次浆化和循环再利用。
此次展出的巴斯夫高性能水性阻隔涂层纸杯,用环保食品可接触的水性乳液代替塑料薄膜涂在纸上做成一次性纸杯,其采用的水性成膜分散体Joncryl®HPB是可热封的液体阻隔涂层,可以实现同等功能的防水、防油,纸杯使用后能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上面直接破碎,再重新打成纸浆,然后做成其他的纸制品。该项技术有助于在造纸厂实现部分替代原生浆,最大限度降低一次性纸质包装造成的环境影响,让纸杯变得可以回收再利用,减少对于森林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减碳的作用。
绿色金融新范式
绿色低碳项目的实施,离不开金融服务和支持。本次碳博会,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集中展出了支持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后的首个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项目、上海市最大集中式光伏电站、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碳中和”双标签绿色债券、牵头筹组ESG领域市场首单蓝绿双标挂钩银团贷款、落地国内首单航运业ESG挂钩银团贷款、签约乌兹别克斯坦最大陆上风电项目等一批绿色金融重大项目。
图片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绿色金融展台
其中,“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是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后的首个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项目,湿垃圾处理规模达800吨/天、焚烧处理规模达3000吨/天、碳减排量达38万吨/年、年发电量达8亿度。该项目银团融资占项目总投资的80%,由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作为牵头行,牵头银团筹组并作为代理行承担资金监管职责,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宝山区乃至周边区域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问题,对于上海市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中行上海分行这次还在碳博会上展出了业内首张垃圾分类+低碳概念借记卡,这张新版绿色低碳卡兼具金融功能和绿色账户积分功能,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并投递垃圾后由工作人员扫码低碳卡背面的绿色账户条形码或者微信上的绿色账户二维码即可获取绿色积分,可用绿色积分兑换增值服务。
图片
业内首张垃圾分类+低碳概念借记卡​亮相碳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