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买一件是捡漏还是陷阱?电商平台假冒伪劣套路频现

顺手买一件结果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近日,消费者王先生(化名)向南都鉴定“消费曝光台”爆料称,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结账时,发现结账页面的“顺手买一件”商品推荐区域中有一款带有“公牛”字眼的产品,因价格合适,王先生便顺手将其买下,但在收到货时才发现该产品并非是公牛的产品,并且在后续使用时出现了短路并将被单轻微烧焦。
对此,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该店铺客服,店铺客服表示产品是公牛同款产品,但并不是公牛的产品,是公司自有品牌,并且通过国家3C资质认证。
而电商平台客服则表示,对于商家擦边球的行为,平台会以更加严格的方式进行管控处理。
投诉:
假“公牛”产品短路并烧焦被单
店铺客服以红包代替回复
“起初以为是公牛的产品,看价格挺合适的就顺手买下来了,但结果把被单都烧焦了。”王先生表示,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的“公牛”插座板在收到货后发现并不是正品,然后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尝试了一下,结果插座板发出“怦怦”两声并且短路还将被单烧焦了。
图片
事后,王先生尝试与店铺客服进行沟通,但对于王先生的投诉问题,该店铺客服并未作出任何解释和回答,而是直接发给王先生一个红包,后续也没有再理会王先生。对此,王先生认为该店铺或许是经常被人投诉,因此才做出如此的回应。
图片
随后,王先生也尝试联系该电商平台客服,平台客服表示认可店家商品描述与消费者收货不符的情况,并建议王先生进行退货处理,但不承诺制止店家这种营销行为,称该情况不归投诉部门负责。
对于平台客服的回复,王先生认为平台方还是将问题转移到态度服务上,不愿意直接面对假货问题。“对于此次事件,其实我主要还是希望不再有消费者上当,保护正品的权益,并且希望平台能够作出正面回复。”
产品是公牛同款产品但并非公牛产品
多位消费者反映遇到相同套路被骗
针对此事,南都·湾财社以消费者的身份向此次涉事店铺进行询问,该店铺客服表示,店铺内的产品是公牛同款产品,但并不是公牛的产品,是公司自有品牌,并且通过国家3C资质认证。
图片
但在涉事产品的评论区中,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有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遇到与王先生类似的情况,也是误以为产品是公牛产品,并在使用后冒火星。同时,还有消费者表示同样是通过“顺手买一件”功能购买的此产品,但因无法在“顺手买一件”页面查询店铺评价从而买到假货。
社交平台:
顺手买一件页面无法查看产品信息
与知名品牌名称高度相似产品频现
此外,南都·湾财社查询后发现,在小红书、黑猫投诉平台等平台上,均有消费者表示在“顺手买一件”的功能中买到类似的假冒伪劣产品。
有网友发帖表示,在“顺手买一件”界面购买的产品相对而言较为便宜,但却存在无法点进商品详情页查看具体情况的问题,多次购买后频频遭遇套路;也有网友表示“顺手买一件”购买到的都是大牌山寨,例如标名为“YS”“花西孑”等与众多品牌名称高度相似的名字。
平台客服:
核实后会予以处罚
对擦边球行为采取更严格方式管控处理
随后,南都·湾财社联系了该平台的客服,平台客服表示,对于平台中的假货,平台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如若消费者购买到了假货,可以直接进行反馈,而平台内部的品控部门在核实后确认存在假货情况,就会对涉事商品的店铺进行处罚,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给予相应的退款或补偿。
而对于“顺手买一件”存在的假冒伪劣现象,该客服表示对于商家擦边球的行为,平台会以更加严格的方式进行管控处理,“商家的任何动作都会在平台中存在记录,并且也会对考核指标造成影响,如果有多次消费者反馈相同的问题,经核实属实后,会进行包括关店在内的相应处罚。”
律师:
无法展开详情页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商品冒仿大牌商品涉嫌侵害商标专用权或者不正当竞争
针对“顺手买一件”频频遭遇套路的情况,上海兰迪(广州)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与文娱法团队负责人李晓怡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顺手买一件的商品界面无法展开详情页、无法呈现商家信息,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商家及平台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李晓怡认为,若平台单方面设置顺手买一件的界面,决定该界面的显示内容,商家并无决定权,则应当视为平台承担对应责任。若商家可以自由选择不在顺手买一件界面显示具体详情及商家信息的,则应由商家及平台共同承担责任。
同时,李晓怡还表示,从“顺手买一件”的页面可以看出,顺手买一件的部分商品名称存在仿冒大牌商品的可能,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即是某大牌商品,该行为还可能涉嫌侵犯正品商家的商标专用权或者涉嫌不正当竞争。“一般而言,销售该商品的商家应当直接承担上述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相关法律责任。但是,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如果平台在挑选相关商品进入顺手买一件名单中,已经可以识别到该产品涉嫌侵害他人权益的,那么平台可能需要基于顺手买一件的功能,而与商家共同承担上述责任。”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康正
实习生 仲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