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住在墓地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住在墓地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放在东方国家,可能会衍生出一系列阴森凄凉的恐怖故事,但是在德国,与墓地比邻而居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甚至对有些人来说,“墓景房”恰恰说明了,这里是一块宁静平和、清新舒适的风水宝地。
墓地的德语单词Friedhof,直译过来指“宁静之地”。这个词起源于古高地德语的frithof,指教堂周围的封闭区域,后来演变成了墓地的意思。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德国人并不认为墓地是不吉利的地方,相反,他们将墓地视为身体和灵魂的栖息地,逝者在此安息,而生者在此获取心灵的抚慰与力量。
据统计,全德有大约3.2万个公墓园区。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德国不少公墓都坐落在城市腹地,甚至就在市中心。这些墓园不仅用于安葬故人,还起到城市公园的作用,人们可以随时进去参观、散步,有一些墓园还允许人们在里面跑步、骑行和遛狗。另外,墓地建在居民区,也是很常见的,住在公墓附近,就像住在公园旁边一样平常。
图片慕尼黑森林公墓
德国人很重视墓地,所以,德国墓地的设计和植被的布局都格外讲究。德国墓园内的布局乍一看很规整,但其实每一块墓碑及其边上的装饰,都是被精心设计和打理过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造型。墓碑的种类繁多、大小各异,不少都经过精雕细琢,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有的像一座小型假山,有的是十字架,有的做成半圆型。
图片
每块墓的花卉植被和装饰品的景观也不尽相同,因为有专门设计墓园景观、植物的工程师和花卉师,他们会根据逝者家人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而且,墓园中有些区域属于家族墓地,它们规模相对更大,甚至会有不止一个雕像矗立其中。漫步在德国的墓园里,你会发现,每一块墓碑周围都是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目之所及都是艺术的结晶,汇集了雕刻家、石匠和青铜铸匠的巧思妙想。
图片慕尼黑老北公墓的纪念雕像
不过,墓地的规模大小,豪华与否,也是取决于金钱的投入的,这一点似乎在哪里都一样。德国墓地的产权属于各地政府或者教会,只租不卖,不能私人拥有,使用年限一般是20年。
德国的埋葬方式主要是土葬和火葬,一般一块用作土葬的墓地大小约为120X250厘米,而用于火葬的墓地面积会小得多,通常只有120X120厘米,也就是说,用于火葬的墓地会便宜很多,因此,近年来选择火葬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墓地租金,每年还需要交一定的维护保养费,再加上前面所说的景观设计费用,为逝者打造一块美丽的安息之地,其实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
图片
与中国人清明扫墓一样,德国人每年也会在固定的日子前往墓地扫墓,也就是在11月2日的万灵节(Allerseelen)或是在11月20日至26日之间的那个星期日,即“亡灵星期日”(Totensonntag)。这两个都是宗教性的纪念日,但也可以简单理解成德国人的清明节。今年,亡灵星期日就在11月26日。
当然,除了万灵节和亡灵星期日以外,他们平日里也会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召集家人、朋友们一起前往墓园追思,比如逝者的生日、葬礼日等。德国公墓内一般都会有一个小广场,专门供大家进行纪念仪式。
图片万灵节当天,Birgit Hornicek专门从纽伦堡来到普拉内格公墓,给家人扫墓。
常有人说,西方人家庭观念不强,亲情意识淡薄,或是对死亡缺乏敬畏之心。其实不然,德国的墓地文化恰恰展示了德国人对死亡的思考与敬畏,他们重视死亡,但他们不忌讳死亡,不将一个人的离世看作其生命的终点,他们把墓地当作逝者与生者的连结之地,当作生者寄托哀思和获取平静的心灵氧吧。德国人对墓地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可以说,墓地是德国文化中特有的一个重要符号
你介意住在墓地附近吗?如果你在德国,会考虑去周边的公墓走走吗?欢迎留言分享哦!
Quelle: DW: 德国墓地文化
Merkur.de: Sterben kann teuer werden
本文由米德在线Sharon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图片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