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好浙江现存树龄第一“古老”的树 临安法院让“古树法官”上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通讯员 陈德慧
古树历经岁月洗礼,承载着时间和记忆,是沧海桑田的见证者,是鲜活的“绿色文物”、也是森林资源的瑰宝。
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为进一步深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探索建立了多元保护路径。
为了一棵树
法院发出保护倡议书
在杭州临安区太湖源镇上阳村村头,有一棵造型奇特的树静静伫立着。
远看,它像一个向东斜倾的蘑菇;近了,树干到树梢呈螺旋状扭转,像根大麻花。
西面的一根大枝更是神奇,先是平伸,又微微往上翘,活脱脱一把太师椅。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棵圆柏种植于西汉末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现存树龄第一“古老”古树。
图片
“古树法官”检查圆柏生长情况。 陈德慧/摄 
今年3月,临安法院成立了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旨在加强司法与执法对接,建立长效沟通协作机制,突出全维度保护、多领域共建,打造行政履职与司法保护同向发力的保护格局。
在普法走访过程中,法官发现这棵圆柏位于主干道旁,车辆行人往来频繁,又因为有“神柏”之称,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自发祈福,受人为因素不当地干扰,极易造成古树衰弱。
图片
“古树法官”检查圆柏生长情况。 陈德慧/摄
为及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6月4日,临安法院联合检察院、公安分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在千年古树的注视下,共同发出古树保护倡议书,针对圆柏的生长环境和特征,倡议勿使用刻划、砍、削、剥损树皮、树枝、掘根等方式,破坏圆柏的完整性,勿在圆柏上架设线缆或悬挂重物等行为。
图片
法官给村民讲解古树保护倡议书,普及古树保护法律知识。 陈德慧/摄
不止于一棵树
十条举措,护万棵古树长青
在杭州市近2.9万棵古树名木中,仅临安区就有超过1万棵。
如何让古树绿叶成荫子满枝?
为此,临安法院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的十条意见》(下称《十条意见》),意见围绕健全多元共治保护体系、完善相关案件审理机制、加强古树名木损害修复工作、建立“古树法官”工作机制、搭建执法司法“直通车”模式、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能力、积极发送司法建议、落实案后回访制度、探索司法保护令制度、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等十个方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履职作用,由点及面地对司法保护古树名木作了行之有效的规定和要求。
图片
“古树法官”检查圆柏生长情况。 陈德慧/摄
在《十条意见》指导下,临安区首批“古树法官”也受聘上任。
据了解,首批“古树法官”均为环资合议庭成员,有丰富的环境资源类案件审理经验。在履职中,法官们将对古树进行常态化巡查走访,落实监督职责,同时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涉古树名木案件的审理水平与司法保护能力。
“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对历史和自然的尊重,也是对后代和地球责任。接下来,临安法院将依托环境资源审判‘三审合一’优势,将《十条意见》落到实处,持续放大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的辐射作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为古树名木提供司法保护。”临安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强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