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株古树幼苗栽进中小学校园,包括太庙“朱棣手植柏”等

3500多岁古柏的幼苗,被孩子们亲手栽进了校园中。6月5日,通州、门头沟、密云的3所中小学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古树幼苗116株,它们的基因来自“九搂十八杈”古柏、太庙“朱棣手植柏”、西峰寺古银杏等知名古树。
图片
北京学校的学生们栽下古柏的幼苗。何建勇摄
上午10时,城市副中心北京学校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里,孩子们正一起栽树、培土、浇水。他们栽下的可不是普通的树苗,而是京城多株知名古树的后代。“我刚才种的是九搂十八杈古柏树的幼苗,别看只有10多厘米,但它的母树已经3500多岁了,是北京最老的树。”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以后,给小树苗浇水的任务也被自己和同学包揽下来。
图片
学生们精心种下古银杏幼苗。何建勇摄
一株株新栽的幼苗旁边,还插着“九搂十八杈”古柏的照片。它生长在密云深山中,枝干遒劲,宛如一把撑起的绿色巨伞。由于保护措施得当,古柏近几年还抽出了新枝。
当天上午,古树幼苗校园繁育试点活动在城市副中心北京学校、门头沟区三家店小学、密云区密云水库中学3所学校同时举办。据统计,3所学校共栽植古树钵苗2种80株,盆苗4种36株,播育种子4种210粒。这些种子和幼苗分别来自密云“九搂十八杈”古柏、太庙“朱棣手植柏”、门头沟区西峰寺古银杏、潭柘寺白皮松、椒园寺古银杏及通州区古枫杨等古树。
本市总共有4万多株古树名木,它们历经风雨而不朽,拥有珍贵的优质基因。近年来,园林绿化部门通过繁育种苗,保存和延续古树基因。为保证古树幼苗的繁殖效果,还开展了相关古树种子的收集、沙藏、筛选、催芽等准备,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市绿地养护中心等专业单位在现有古树名木基因圃内选取适当幼苗,并编制图文并茂的《古树播种和幼苗栽植手册》。有关专家提前对如何播种古树种子和幼苗栽植进行了培训,下一步还将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日常指导,讲述古树故事。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四级调研员杨振威介绍,开展义务植树进校园活动,是希望培育广大青少年的爱绿护绿意识,发动青少年积极参与首都花园城市建设。今年,古树幼苗校园繁育活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开展。下一步将开展学生植绿实践、古树知识大讲堂、兴趣课题研究、古树名木保护现场考察、主题绘画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同时根据试点情况和各区实际,探索中小学生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新形式。